在農村,這4種“歪風”猜不透,村裡老人道出實情

“三十年功名塵與土”,三十年對於農村來說,變化有目共睹,在三十年前溫飽是大家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在三十年後,對於很多農民來說,溫飽有餘,想著“小康”又邁進了堅實的一步。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下,農民的生活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也有很多新問題需要解決,這讓很多村民茶飯不思,輾轉反側,尤其是這4種“歪風”愈發普遍,一些專家猜不透,納悶說到“這是我心目中美好恬靜的農村嗎?”對此,村裡老人逐個分析這些歪風背後的原因!

在農村,這4種“歪風”猜不透,村裡老人道出實情

第一、不必要的“人情往來”增多。生活在農村,對於大家來說,難免要面對各種人和事,這也是所謂的“人情社會”吧!親戚朋友之間,遇見婚喪嫁娶這本是需要來往的,也是顯示人情味的存在!而近年來,農村各種巧立名目的“酒席”層出,過去只有考大學才有辦酒席,如今一些地方“小升初”也成了辦酒席的“由頭”,更不必說搬家、開業、買車之類的了,面對應接不暇的“酒席”,很多村民的錢袋子也不斷的縮水,在加上近年來份子錢的“水漲船高”,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了不必要的壓力!對此,在農村為啥不必要的“人情往來”越來越多呢?村裡老人是這麼認為的,第一、人情攀比,“你辦我也辦”!第二、感覺付出多,心裡不平衡,別人二三個子女都維繫完了,而自己獨生子女,只能多擺幾次席,好收回本。

在農村,這4種“歪風”猜不透,村裡老人道出實情

第二、農村“拒婚”現象增多。婚姻問題在農村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熱點,這其中有娶親難的問題,也有天價彩禮的問題,不過,最讓父母憂心的還是,年輕子女“拒婚”現象!這些年輕人,享受單身生活,不願意過早的結婚,雖然父母著急,可他們卻無動於衷,尤其是父母給安排的相親也只是當成了“任務”,走走過場!對於農村年輕人“拒婚”的現象,村裡老人認為,這些年輕人還不瞭解後果,隨著年齡的增大,越來越不好找對象,倘若真的打了光棍,那麼後三十年可有苦頭吃了!思想上不重視,加上農村彩禮高,男女比例問題,也都是另一種原因!但是,提醒下,為了自己以後的幸福,還是隨了父母的心願吧!

在農村,這4種“歪風”猜不透,村裡老人道出實情

第三、農村“斷親”現象層出生活在農村,“斷親”現象其實是一種自然的規律,很多斷了往來的親戚多是“二三輩”後的老親,這無可厚非,畢竟自然規律如此。但是,近年來“斷親”現象卻向著“一輩”的親戚蔓延,比如說“姨表親”“姑舅親”等等,對此很多專家納悶,農村的親情淡的這麼快?對於農村“斷親”現象,村裡老人說,的確存在著,但是不是普遍的現象,一般“至親”之間斷了往來,要麼是親戚之間距離太遠,俗話說“表親千里”可見一斑;要麼是,親戚之間有怨恨,而且總是化解不開,雙方聚在一起就吵架,自然就慢慢的斷了來往了!

在農村,這4種“歪風”猜不透,村裡老人道出實情

第四、農村“不養老”現象增多。“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是,由於城鄉間養老模式不同,對於農村來說,家庭式的養老,子女的參與佔重要的一環!然而在農村,常出現“表面孝順”實際“不養老”的現象,對於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對此,村裡老人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有時也是生活所迫,畢竟很多人常年在外打工,父母留守在農村,尚可自理,因此,子女對父母的關心不夠,感覺像是“不養老”!第二、子女間贍養老人有分歧,扯皮現象層出;第三、父母與子女間矛盾層出,造成不養老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