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藥企佈局“一帶一路”沿線 投錢投技術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眾多成果,其中一項是,中外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展合作項目,在肯尼亞開展健康醫療診斷集成項目,在烏茲別克斯坦投資建設中烏(茲別克斯坦)醫藥城項目。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目前已經有不少醫藥企業在“一帶一路”國家佈局。

多数药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 投钱投技术

大輸液製造商科倫藥業就早已建立援外項目,將西進戰略鎖定在“絲綢之路”上的哈薩克斯坦。公司在哈薩克斯坦的KAZ項目按歐盟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標準建設了塑瓶輸液生產線和抗腫瘤小水針生產線,設計產能為年產輸液1.2億瓶/袋,小水針凍幹4000萬支。

記者瞭解到,該項目第一期已經建成年產塑瓶輸液6000萬瓶、小水針凍幹2000萬支生產能力的兩條輸液製劑生產線,並全部通過哈薩克斯坦衛生社會發展部國家藥品監督局的GMP認證,突破了該國無輸液專業質量檢測和無國產塑瓶輸液製品的歷史。

科倫藥業董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截至2018年,公司在哈薩克斯坦的投資規模為2.86億元。去年,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全年產量略有增長,其中抗腫瘤藥物快速增長;銷售方面,出口佔比超過50%,主要出口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

對於在哈薩克斯坦進行技術轉移和投資的原因,科倫藥業董辦表示:“一帶一路沿線擁有較多的發展中國家,醫療條件普遍較為落後。通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貿易和投資活動,可以把國內醫藥先進技術和產品與發展中國家共享,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也能發展壯大。”

邁瑞醫療也同樣看中了“一帶一路”帶來的機會。2014年,邁瑞醫療就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成立了分公司。目前,邁瑞醫療與中東歐16國在醫療健康行業有著合作。例如在波蘭,邁瑞醫療的設備覆蓋超過85%以上的公立醫院和私立診所,而在匈牙利、塞爾維亞等國家,邁瑞也與大學、醫院有著合作。在整個中東歐地區,邁瑞每年舉行近百場技術培訓。

除了輸液和醫療器械這些偏傳統的醫藥細分領域,醫藥健康方面的一些新技術、新手段也在融入“一帶一路”。

2018年9月,由內羅畢大學和廣州謝諾中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合作成立的謝諾腫瘤研究所項目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啟動。該項目計劃引進中國的基因檢測、遠程診斷和人工智能診斷技術,一期計劃建設非洲領先、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端診斷機構,二期計劃建成兼具教學、科研、診療功能的腫瘤醫院,推動肯尼亞健康事業發展。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醫療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瞄準“一帶一路”的醫藥企業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蔡江南看來,所謂機遇,是指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醫療條件還很落後,國內大型藥企在人才、資金上都有充足實力,可以長期投入等候回報。並且不是所有的迴流都需要長遠的過程,一些針對當地疾病的藥品和小型醫療器械的銷售,在短期內就能帶來回報。

挑戰則包括當地基礎設施的落後、交通運輸的不發達,甚至有可能會發生的社會動盪、社會變亂,以及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感染,此外,藥企還必須對項目涉及的營商政策和相應法規進行預估,平衡風險。

科倫藥業董辦也對記者表示:“語言、宗教等社會文化方面的差異給項目的溝通和推進增加了難度,發展中國家內生經濟不夠強、匯率波動大也是主要擔心因素。”(第一財經)

多数药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 投钱投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