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豬圓環病毒病診斷、防治及接種圓環疫苗對豬生長的影響

豬圓環病或豬圓環相關病主要是由豬圓環病毒2 型所引起的豬傳染病,現代規模化養殖條件下,密集型、集約化飼養模式加劇本病的發病及死亡率,病期普遍產生繼發或併發感染,多元混合感染現象極為常見,經臨床觀察發現,“豬圓環病毒2型”(PCV2)可與小球隱孢子蟲、豬偽狂犬病毒、致病性沙門氏菌、亞型豬瘟病毒、致病性鏈球菌、豬附紅細胞體、豬藍耳病毒、豬肺疫等混合感染,導致鑑別診斷及防治難度增加,對規模化養豬業的危害性極大。發病豬症狀主要表現為: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成年豬出現皮炎腎病、懷孕母豬流產等。該病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流行,不僅會引起豬消瘦、生長停滯、流產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而且可抑制免疫細胞的免疫功能,產生免疫抑制,間接導致豬繼發感染其他疾病,進而引發更大的損失。

詳解豬圓環病毒病診斷、防治及接種圓環疫苗對豬生長的影響

豬圓環病毒病症狀特點

本病因豬的品種、性別、日齡等不同,其臨床症狀表現有一定差異:

1、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徵(PMWS) 主要危害斷奶後仔豬,症見患豬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逐漸消瘦、生長滯緩甚至停滯、被毛粗亂,多成僵豬;另外,還可見呼吸困難、皮膚蒼白(貧血)、便秘或腹瀉、可視黏膜黃疸等。剖檢本病致死病例,可見患豬全身淋巴結腫大,肺腫脹,間質增寬,表面分佈大小不等的褐色實變區,呈間質性肺炎,堅硬如橡皮樣,肝臟腫大或萎縮;腎臟有時可見白色散在斑點;脾腫大。

2、豬皮炎腎病綜合徵(PDNS) 常見症狀是皮膚出血及壞死,患豬皮膚上形成園形或不規則紫斑及丘疹,中央呈黑色,隨著病情加劇,病變區融合成較大的褐黑色壞死斑塊,最後形成黑色結痂。皮膚病變通常出現在病豬的後肢及會陰部、腹部,也可擴散至喉、體側或耳。輕症者體溫基本正常,飲食慾無多大影響,一般經7~10d 自然康復,重症者則會表現出跛行、嗜睡臥、發熱、厭食、逐漸消瘦等,部分繼發感染嚴重的豬在發病後數日衰竭死亡。剖解本病例可見典型症狀為腎臟腫脹、蒼白及腎皮質有大面積出血點,淋巴結腫大、充血。

3、仔豬先天性震顫本病易感群是初生仔豬,主要發生於頭胎母豬所產的仔豬,症見患豬頭、四肢連續或間歇性震顫,震顫為雙側性,當臥下或睡覺時震顫消失,外界刺激可引發或加重震顫,同窩仔豬少數發病可傳染引起大部分發病。病情嚴重的仔豬可因為震顫而不能正常吮吸母乳,最終餓死致死,需要及時採取人工輔助其吃奶,精心護理1 周以後,可逐漸恢復健康並存活。

詳解豬圓環病毒病診斷、防治及接種圓環疫苗對豬生長的影響

豬圓環病毒病剖解病理

病死豬機體消瘦、貧血及皮膚蒼白,皮膚、黏膜及其它組織不同程度黃染;淋巴結異常腫脹;內臟及外周淋巴結腫大,切面呈較均應的乳白色;肺組織炎性腫且脹質地變硬;肝臟萎縮、小葉間結締組織增生、呈黃褐色;腎水腫,蒼白,被膜下有壞死灶;脾臟肉樣變化、輕度腫大;少量的胸腔積液,小腸和結腸不同程度水腫、黏膜潰瘍、壞死等。

豬圓環病毒病診斷方法

根據上述流行病學、臨床症狀及剖檢病變來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則需做實驗室鑑別,對病豬血清進行抗體、病原檢測及相關組織器官病原檢測,如原位雜交技術用於檢測PCV2 及免疫熒光抗體檢測、熒光定量PCR、免疫組織化學(IHC)檢測等。現在可以用圓環病毒試紙條快速檢測,從前腔靜脈採血各約3 ~ 5 ml,用快速檢測卡檢測定,表現為陽性反應,確診為豬圓環病毒病。

採取緊急預防注射,隔離病豬,改善飼養管理,對症治療的防治方案。

1、強免豬圓環病毒疫苗;

2、對病重的豬群採取輸液,提高免疫力的方案。使用10% 的葡萄糖注射液,配合黃芪多糖,用頭皮針耳靜脈進行注射治療。同時內服生薑+ 紅糖+ 黃芪中藥熬水,2 ~ 3 次/d。

3、立即改變飼養管理,增加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營養,確保豬群健康生長,同時輔助餵給白菜等青綠飼料,使豬群快速恢復。二是增加圈舍溫度,使其圈內溫度達到28℃~ 30℃;三是通風透氣,創造安定舒適的環境。

詳解豬圓環病毒病診斷、防治及接種圓環疫苗對豬生長的影響

接種圓環疫苗對豬日增重及健康狀況的影響

由試驗結果表明,接種圓環疫苗的豬日增重高於沒接種的,而呼吸系統疾病發生頻率和瘦弱豬比例低於沒接種的。接種圓環疫苗可提高豬群生長速度、減少用藥成本、降低造肉成本,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並可有效控制豬圓環病的發生,進而產生較大收益。

圓環病毒的免疫,母豬每四個月冷普防一次,仔豬14日齡免疫。

豬圓環病毒病防控措施

豬圓環病毒病的自然宿主是豬,主要傳染源是早期發病豬和隱性帶毒豬;主要經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傳染,被病毒汙染的人和其它動物、工作服、用具、車輛、設備等,也可造成直接或間接性傳染;主要傳播途徑是接觸傳染,同群發病豬與健康豬之間水平傳播,還可經配種、自然交配、胚胎繁殖等環節構成垂直傳播。

詳解豬圓環病毒病診斷、防治及接種圓環疫苗對豬生長的影響

堅持自繁自養,減少受感染的機會,若必須從外地引進豬隻,就必須經過嚴格的檢疫,至少隔離觀察1 個月;飼養密度要適中,不同日齡、不同來源的豬分群飼養,實行“全進全出”制度,落實生物安全措施。

加強包括豬瘟、口蹄疫、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豬乙型腦炎等病的監測工作,特別是種豬場、擴繁場更要做好監測工作,依託監測結果,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