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龍王鯨的骨骸,瞭解這個遠古時代的動物


龍王鯨椎骨上形態誇張的支架是為了承託碩大的肌肉,適應於它游泳時背部和尾巴起伏拍打的動作。攝影:理查德·巴恩斯

對龍王鯨的骨骸進行CT掃描,比如這件細長的下顎,掃描後生成的圖像將用來建立數字模型,展現古鯨如何行動、游泳和咀嚼。攝影:理查德·巴恩斯

“貨幣蟲盆地”這個名字得自沙土裡四處散落的硬幣狀化石。貨幣蟲和其他方寸之間的沙漠遺珍,為了解早期鯨類的生生死死提供了重要線索。攝影:理查德·巴恩斯

在鯨之谷發現這具3700萬年前的龍王鯨骨骸時,它的吻部和尾巴分別從一座山丘的正反兩側戳了出來,身上覆蓋的岩石將它保存得非常完美。今年,它會被運回埃及,在一家新建的鯨類進化博物館隆重展出。攝影:理查德·巴恩斯

“制模、澆塑、拼合一頭15米長的古鯨模型,是拼圖愛好者的夢想——也說不定是噩夢。”密歇根古生物博物館負責還原工作的威廉· 桑德斯說。他的團隊用了一整年的時間製作一具龍王鯨化石的模型,圖中最前面的為肋骨,其後為椎骨。成品的效果將類似146-147頁的骨架。攝影:理查德·巴恩斯


可以找到早期鯨類進化線索的國家,不是隻有埃及。這具4700萬年曆史的慈母鯨化石骨骸出土於巴基斯坦,現存密歇根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地下室。靠著強健的腿和有蹼的腳,它能像海獅一樣把自己推上陸地。攝影:理查德·巴恩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