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曲江:這朵“鏗鏘玫瑰”綻放在脫貧攻堅路上

她,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持續堅守了三年,先後通過各種渠道為駐村籌集幫扶資金150多萬元用於村委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用業績向人民群眾交出了滿意答卷;她,三年來,不忘初心,奮發有為,其事蹟先後被《中國婦女報》、《韶關日報》等新聞媒體報道,被廣東省評為2016一2018年脫貧攻堅個人貢獻獎,用榮譽向黨組織交出了合格答卷;她,被熟悉的人們稱為“鏗鏘玫瑰”,把最美的花蕊綻放在脫貧攻堅路上!她,就是曲江區馬壩鎮轉溪村委駐村第一書記魏新連。

韶关曲江:这朵“铿锵玫瑰”绽放在脱贫攻坚路上

不忘初心,團結奮進,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轉溪村是省級貧困村,下轄24個村民小組共373戶3430人,貧困戶佔44戶103人,其中有勞動能力21戶73人。全村以發展種養業為主,主要作物為水稻、花生及經濟林。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6千元,貧困戶人均收入低於4千元。

2016年4月,魏新連派駐轉溪村第一書記。上任伊始,魏新連初心不改,紮根基層,與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長團結奮進,紮實工作,圍繞新形勢下農村工作大局,從薄弱環節整治入手,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採取多種渠道提高黨員幹部素質,築牢村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推動農村各工作穩步展開。針對轉溪村委貧困狀況和停滯不前的發展窘境,魏新連同村“兩委”幹部制定了不同的三年幫扶方案。

為將幫扶方案落到實處,魏新連決心一手抓發展集體經濟,一手抓產業扶貧、發展特色農業,力助村民早日脫貧致富。她四處奔波籌集資金,通過東莞扶貧工作隊隊長周文庭爭取到引導資金56萬元和部隊扶貧資金10萬元,建起了一個30千瓦小型光伏發電站,併入股曲江演山水廠進行“分紅”。當年,轉溪村委集體收入達6.5萬元,增長4.4倍。此後,村集體經濟逐年遞增、壯大。

剛柔相濟,為民解困,做群眾的“貼心書記”。

作為女性,她以剛柔相濟的巾幗情懷,在新農村建設中展現了一名最基層黨員的責任和擔當。在村民眼裡,她是個心繫群眾的“貼心書記”。魏新連經常找老黨員談心,從中學習前輩的工作經驗,村民有什麼難事都喜歡找他們商量。

轉溪村委李甫子村民李碰娥,今年69歲。10多年前,因家暴離家出走,與李甫子村李某某共同生活10多年。後來李某某去世,留下李碰娥一個人,生活非常困難,她多次到村委反映情況,希望解決“低保”。但她的戶口仍在韶關市武江區重陽鎮,村委無法辦理。魏新連獲悉後,多次與重陽鎮婦聯和民政部門溝通協調,在重陽鎮婦聯的大力協助下,2018年1月終於解決了李碰娥的“低保”問題,李碰娥十分感動:“你真是村民的貼心書記!”魏新連還時刻惦記村裡的困難群體的生活,把愛傾灑到每戶困難家庭。2018年,她帶來的社會愛心企業和人士就向村貧困戶、困難老黨員、殘疾人、五保戶、低保戶、單親特困母親累計發放大米20000斤、花生油6000斤,總價值約16萬元。

創新模式,扶貧扶志,為貧困戶拓寬致富路。

魏新連認為,扶貧要先扶志,既要給貧困戶“輸血”,又要給貧困戶“造血”。

她探索出一條“產業扶持+小額貸款+公司”相結合的脫貧新路子,由企業代養代銷生豬,這一做法屬全區首創。貧困戶既沒市場風險、銷售風險,反而可創造更高效益。全村21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申請了產業扶持資金和小額貸款,19戶參與了委託企業養殖肉豬項目(2戶自主創業),僅此項可為19戶貧困戶增收18.2萬元。朱屋村貧困戶朱玉通,2016年純收入僅5000元。在爭取到上級產業項目扶持資金後養豬70頭,年均收入達2萬多元,2017年年底脫貧。

魏新連勇於創新,積極推行“一村一品一特色”的項目,大力扶持村民發展特色產業。為了加快推進轉溪村委發展特色產業,她四處奔波,爭取資金約10萬元,免費向種植百香果的農戶和貧困戶發放百香果苗、水泥柱和花生麩。如今轉溪村委種植百香果的農戶有50戶,種植面積達500畝,將百香果種植打造成轉溪村委的特色產業之一。2018年該村百香果獲大豐收,產品供不應求。預計總產量達5萬公斤左右,每戶農戶可增收1萬元。新楊屋村貧困戶楊登青積極投身到“一品”的行列中,其種植16畝百香果,產量達1.2萬斤,年收入可達6萬元,2018年已脫貧。楊登青高興地說:“沒有魏書記的鼓勵和幫扶,就沒有我的今天!”

精心謀劃,改善環境,建設共建共治共享新農村。

在特色農業發展的帶動下,轉溪村委集體和村民的經濟收入不斷增加,村民的幸福感不斷增強。逐步走向富裕的村民也越來越重視和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17年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魏新連摸索出的“宅基地退出與新農村建設統籌機制”的做法,既考慮到村民的直接利益,又考慮到村集體的整體利益,有效保障了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權,消除村民的後顧之憂。曲江區在全面掀起“三清三拆”熱潮中,推廣了她的做法。同時,她以身作則,到現場指揮、監督整個拆、清工作。其忘我精神大大地調動了村民積極性。村民自覺拆危房、牛欄、豬舍,清淤泥、鏟雜草,幹得熱火朝天……

如何讓村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是工作的出發點。三年多來,魏新連同駐村工作隊員及村“兩委”班子共同謀劃,先後完成了多項惠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24個自然村共安裝了60盞太陽能路燈;18條自然村已完成村道硬底化、雨汙分流管網;維修、加固水圳800多米,解決了400多畝農田灌溉問題;興建了村級文化室、衛生站、轉溪村委公共服務站……村委基礎建設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更可喜的是原來在外打工的紛紛回鄉創業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辛勤的耕耘終於換來豐碩的成果。2018年轉溪村委集體收入比幫扶前2016年8500元增加10萬元,2018年貧困戶人均年收入2.3萬元,比2016年幫扶前增加19000多元。她的先進事蹟先後被《中國婦女報》、《韶關日報》、《曲江廣播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2017年魏新連被評為“曲江區新農村建設先進工作者”;被推薦參加韶關市2018年第四季度“韶關好人”候選人評選;被廣東省評為2016一2018年脫貧攻堅個人貢獻獎。

【全媒體記者】畢式明 潘俊宇

【見習記者】唐音

【通訊員】唐忠祥 李向暉

【作者】 畢式明;潘俊宇;唐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