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幸福:走在都市圈的大路上

華夏幸福:走在都市圈的大路上


2012年,是近十年來北京房價的第一個低點。而老徐選擇用北京一套房的首付,在固安買了三套房。

他說這是他給未來退休準備的老夥伴群居“別野”群。

走在鄉間的大路上,才是最舒坦的。

進可以看到縣城變新城、未來投資大漲,退可暢想老年寧靜生活。

如今,2019年,不用說老徐賺了多少。誰都知道,固安不再是過去遙遠的小縣城了。

1

固安,見證了一批環京買房人的第一桶金,也見證了一個路數特別的企業發家。

說到底,幾乎所有房企的第一桶金,都是來源於佔領了對的土地,吃下了中國城鎮化發展中的第一批土地紅利。

萬科、恆大、碧桂園等當下的行業巨擘,莫不如是。

或是在城市的新區裡造房子,迎接不斷從鄉村湧入城市的新人口,等待城市的發展擴張使得土地和房價不斷上漲。或是在城市邊緣,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城市周邊的鄉村,終成城市。

總有些房企,能預判並拿到更容易成為城市一部分的“鄉村”土地,然後坐等升值。

什麼是房地產的黃金時代?

那就是能夠坐等升值的好日子。

但好日子總會過去。限購限貸來了,白銀時代來了,甚至白銀時代的成色越來越弱了。2014年和2015年這兩年,甚至沒有一家新的千億公司誕生。

直到2016年,才有新的千億房企衝出重圍——融創、華潤、華夏幸福、金地、綠城。其中,只有華夏幸福和融創,從百億到千億,只用了五年時間。

融創衝往千億,靠得是大規模的併購——吃下別人過去的土地紅利,運作上卻依然是房地產的基本邏輯,正如孫宏斌所言,他們的主業始終是地產。

而來自固安的華夏幸福卻是用著不一樣的遊戲規則,從這場殘酷的千億衝刺戰中突圍了。

2

2014年之前,或許誰也沒有想到,華夏幸福,這家在過去幾年的黃金時代中從沒有在“圈地運動”中成功坐上“坐等升值”的大船的小企業,在白銀時代裡打了幾個滾,就從一家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房企,變身為一匹“千億+”的大黑馬。

走在鄉間的大路上,大黑馬華夏衝上千億,傍上的是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紅利。

或者說,是華夏幸福等到了政策的紅利。

成立於1998 年的華夏幸福,早期一直致力於河北省內的城市住宅開發。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其實是北方的早期碧桂園。碧桂園早期的發家路數就是這樣——致力於廣東省內,尤其是廣州周邊的城市村鎮住宅開發。

然而,在早期城市化的進程中,中國南北差異太大了。

當碧桂園在華南以農村包圍城市,坐等升值的同時,華夏幸福在河北,卻曾經一度沉寂於大北京周邊曾經的“燈下黑”中。

作為首都,北京既是整個中國發展的核心,也是我國第一批建設起來的國際化大都市。但是,不同於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區,在這幾年京津冀一體化政策提出之前,北京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的效果相對不太明顯。

北京在壯大發展過程中不斷吸納周邊地區養分,卻很難做到利益的反向輸出,導致周邊區域經濟發展一度難以得不到足夠的養料支撐。

過去,這樣“燈下黑”狀態的北京周邊地區,城市發展水平相對不夠南方亮眼。俯瞰河北全省,只有傳統工業城市唐山和省會所在地石家莊還能夠獨善其身。

困則生變。等不到政策把鄉間小路變成城區新路,那就自己來造城吧。修一條鄉間大路可好?

2002 年,華夏幸福開始運營固安產業園區,向產業園區域運營開發商轉型。他們修路、招商、造城,一造就是十年。他們也因此將自己定位為“產業新城運營商”,守著環京,研究PPP產業新城“園區+地產”模式。

在投資上,巴菲特說了,忌頻繁交易。

在戰略上,道理類似,忌頻繁變動。

做了選擇,就堅持。沒有佔到紅利的時候,就練功去,然後等風來。

3

華夏幸福等到了這陣大風——世界級城市群崛起下的都市圈建設。

而華夏幸福自2002年就選定的大本營、也是產業新城標杆之作——固安,則成為了環京都市圈發展中,新城崛起的學習榜樣。

地方政府推崇固安,因為有GDP和政績為證:

2002年,固安全縣年財政收入不足億元、發展水平位列廊坊市十個縣(市、區)中的後兩名。

然而,自從華夏幸福開始參與運作固安產業新城之後,十年後的2012年,固安縣地區生產總值達92.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9.38億元,全縣更是累計簽約億元項目120個,總投資超過600億元。

到2018年,持續發展的固安,更是成為了環京都市圈乃至全國城鎮化發展的頭號明星之一,全縣財政收入達到86.3億元,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50億元。

因為華夏幸福,這個小縣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曾經的傳統農業縣,如今變成了一個智慧生態、宜居宜業、創新驅動的產業新城,吸引著四面八方的各種投資。

華夏幸福也因此成為了各地政府的座上賓。

但真正讓華夏幸福獲得真金白銀紅利的,還是環京大發展這陣他們等了將近二十年的“大東風”。

2016年,國家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北京市政府也多次強調,要充分發揮北京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環京火了。“燈下黑”變成了“香餑餑”。在此佈局多年的華夏幸福,在2016年一年內,業績同比增長超過66%,以1200億突破了千億大關。

4

東風會起,東風也會變。決定地產公司命運的因素,首先是社會和行業大勢,其次才是整個集團的戰略和方向。最重要的是,擁有順應時勢,抓住新風向,不斷髮展的能力。

在2018年年報發佈的同時,華夏幸福同時公開發了一封致股東信。信裡,2018年被華夏幸福稱為“水逆的一年”。

實際上,2018年,對所有公司而言,都是不容易的一年。

對華夏幸福來說,這一年最大的困難是:難以預估、也不可抗拒的政策影響中,種種限制之下,環京突然涼下來。

但與此同時,順應時勢,華夏幸福也加速了全國的其他區域產業新城模式異地複製。

雖然,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市場環境下,新城孕育與發展的基底不同,地方政府的訴求不同,這使得所有公司的異地複製都不容易。但最終的成績單顯示,華夏幸福闖過了這一關。

2018年,華夏幸福在不斷鞏固京津冀佈局優勢的同時,積極佈局核心都市圈,產業新城異地複製進入全面加速時期。

目前,華夏幸福在全國範圍內已佈局15個核心都市圈,2018年新增18個產業新城,全部為環北京以外區域。同時,其年內新增的簽約投資額約為1660億元。

數據顯示,2018年華夏幸福外埠收入同比增長83%,佔總收入31%。其中,外埠收入貢獻前五名的都市圈為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鄭州都市圈、武漢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分別同比變動190%、51%、1388%、370%、124%。

回顧2018年的華夏幸福,即使是水逆中,最後年報的成績單卻仍彰顯了其實力和底氣。

年報顯示,華夏幸福在2018年完成年度銷售額1628億元,在千億之上仍穩步增長。同時,華夏幸福營業收入838億元,比上一年增長41%,而住宅收入可達515億元,同比增長78%,佔比由49%上升到62%。

在利潤和回報方面上,華夏幸福的歸母公司淨利潤由2017年的88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17億元,同比增長33%。ROE為35.2%,提升3.6百分點,每股收益為3.79,同比增長33%,分紅36億元,同比增長35%,股東回報大幅提升。

走在鄉間的大路上,走在全中國鄉間的大路上,雖然遇到了水逆,但全國都市圈戰略發展的風向,好像又被華夏幸福抓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