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9美本申請總結及美國TOP50大學的錄取難度獨家解析!

單聊聊過去這個申請季,個人觀點,非權威也不一定準確。寫不了太煽情的東西,更多的是數據分析。

每年的申請結果出來後,各種分析申請形勢的文章非常多,哪所牛校在中國又錄了多少牛娃的數據統計更多。但基本上,所有文章的標題都指向 “史上最難申請季,史上最低錄取率”。確實,在自媒體發達和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很容易就能夠了解到那些被 HYPSM 這些頂尖牛校錄取的學生信息。考慮到國人的名校情結以及對教育的重視,每個家長都希望從這些牛娃身上取經。

但是,我想說的是,中國每年申請美本的人數有四五萬之多,這其中能被這 5 所學校錄取的學生總數都不超過百人,即使是常春藤大學全部加起來每年也就在國內招收兩三百個本科新生。如果我們把目光過分集中在這些案例或者頂尖名校的低錄取率上,只會加重後來的美本申請者及其家庭的焦慮情緒。

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美本申請其實是孩子進行自我剖析和探索的一個過程,如果我們太過於看重這些成功故事,甚至是把這些案例作為申請和規劃的模板,其實最終未必對孩子的申請和成長有益。

2018-19美本申請總結及美國TOP50大學的錄取難度獨家解析!

放榜日,幾乎每一所美國的頂尖大學在放榜時都宣稱今年他們的申請人數創下了新高,並且錄取率創歷史新低。進入美國的頂尖大學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困難。實際上,這也導致了惡性循環。每當大學錄取率變低時,第二年的申請人就會選擇更多的大學投遞申請,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拿到 Offer 的幾率。頂尖大學越來越難錄取,甚至一些美國的家長也開始鋌而走險,採取賄賂或者作弊等方法,幫助孩子進入名校。上個月爆發的美國大學招生醜聞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

另外一方面,很多大學也樂意看到錄取率逐年降低,因為這有助於提升學校的排名和熱門程度。很多學校的招生官頻繁穿梭於世界各地,推廣著自己的學校,通過宣講會等方式鼓勵大量的學生申請自己的學校。網申系統的便利也促使學生申請越來越多的學校。此外,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標化考試中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特別是新 SAT 改革後,SAT 的分數有了一定的通貨膨脹,可能會讓大家把本來是衝刺的學校當作匹配的學校來申請。ETS 最新推出的 TOEFL 拼分政策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實際上,儘管總申請人數包括來自中國的申請人數每年確實都在增加,但創紀錄的申請人數反映的不是更多的學生申請,而是相同的學生申請了更多的大學。因此,我們千萬不能被 “史上最難申請季,史上最低錄取率” 這種標題嚇到。對於非常優秀的學生來講,並不會因為申請人數增加了,自己被理想大學的錄取概率就降低。

能被 HYPSM 錄取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考慮到 Top 50 這個階段的學校是中國美本申請者最集中的申請院校,不少家長和學生也把 Top50 作為美國大學是否優秀的分水嶺,不少國際學校或公立中學的國際部在宣傳的時候也會強調自己學校歷屆畢業生進入美國前五十大學的比例有多高。這裡簡單和大家分享下今年 Top 50 大學的整體錄取情況和一些比較值得關注的申請趨勢。當然,需要強調的是美國的絕大多數大學,哪怕是排名一百多的學校,教學質量都是非常高的。排名僅僅是一個數字,我們不能僅僅因為學校是排名非常高的哈佛或斯坦福就一定要去申請,選一所適合和自己喜歡的學校遠比選一所排名高的學校要重要。我也非常贊同 China ICAC 的倡議:大學錄取結果信息發佈不應該以所謂的大學排名為序。

2018-19美本申請總結及美國TOP50大學的錄取難度獨家解析!

已經公佈錄取數據的學校看,Top 50 的學校中,今年錄取率比去年高的學校只有普林斯頓大學、西北大學、康奈爾大學、維克森林大學和裡海大學這幾所學校,其中西北大學是十年來錄取率首次停止下跌。

今年申請人數下降的學校只有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UCLA、UC Berkeley、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維克森林大學、波士頓大學和東北大學,這其中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申請人數下降最厲害,很大原因可能是因為該校今年新增了附加文書,導致過去很多因為 WUSTL 不用寫 supplement essay 而捎帶申請的人數大大減少。

2018-19美本申請總結及美國TOP50大學的錄取難度獨家解析!

另外,從今年 Top 50 大學發 Offer 的情況看,絕大多數的學校在發 Offer 時都比去年謹慎,發出的 Offer 數量減少很多,只有 JHU、西北、Rice、Tufts、喬治亞大學和裡海大學這 6 所學校錄取了比去年更多的學生。

Tufts 錄取人數增加的原因是因為該校的 SMFA 學院錄取了更多的 BFA 專業申請者。SMFA 原稱波士頓美術館藝術學院,於 2016 年時被併入 Tufts 的文理學院。另外,Tufts 的 Tufts Civic Semester 項目也增加了錄取人數,這個項目允許被錄取的學生在 Tufts 海外(如中國雲南昆明)合作機構裡先進行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於各種學校新開設和增加的項目,建議大家提前做 research,說不定選校和寫 Why School Essay 的時候就用上了。

對塔夫茨大學的 Tufts Civic 項目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

https://tischcollege.tufts.edu/education/first-year-global/tufts-civic-semester

今年學校發 Offer 數量的減少,也意味著很多學校會增加 Waitlist 的數量,畢竟學校要通過 WL 來調控招生人數。關於 WL 轉正的方法,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最強Waitlist轉正攻略!附美國前五十大學WL轉正數據~

2018-19美本申請總結及美國TOP50大學的錄取難度獨家解析!

給家長和學生諮詢的過程中,經常會有家長問我:老師,一個大學的申請難度是不是看它的錄取率的高低就行?這個當然不是。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年聖母大學、紐約大學、埃默裡大學和東北大學的錄取率都是 19%,那這幾個學校的申請難度就一樣嗎?顯然不是的。

除了錄取率,你還得看這些錄取了的學生最終會有多少選擇入學的,也就是 Yield rate 有多少,這代表著申請人對這個學校的認可程度,只有同時考慮學校的錄取率和 Yield rate 才能比較客觀的判斷出一個學校的錄取難度。另外,具體的每一個學校,還需要考慮這個大學的招生偏好和風格特點。對於公立大學來說,還得看它們是否對州外學生和國際學生的比例有要求和限制。還有一些學校,特別是按學院招生的,你沒法用學校的整體錄取率來判斷錄取難度,比如卡耐基梅隆大學,每個學院的申請難度和錄取率都是不同的。

這裡,我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算了一個美國綜合排名前五十大學的挑人指數,也可以簡單的看成是一個前五十大學的申請難度排名。這裡我把這個申請難度排名和學校的綜合排名做一個對比,看看兩者是否一致以及有何種關係。需要說明的是我做的這個排名沒有任何權威性,僅供大家參考,大家在選校時也沒必要以這個為準。

2018-19美本申請總結及美國TOP50大學的錄取難度獨家解析!

總體來看,多數學校的申請難度和綜合排名成正相關,也就是排名越高越難申請。但也有一些學校的申請難度指數排名與綜合排名出入較大,比較有代表性的申請難度指數排名高於綜合排名的學校有:塔夫茨大學,杜蘭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德州奧斯汀等。難度指數排名低於綜合排名的代表學校有:加州歐文,加州聖巴巴拉,加州戴維斯,艾默裡大學等。有幾個比較特殊的學校,如東北大學,卡耐基梅隆、加州理工等需要具體分析,比如東北的直錄難度明顯高於其排名,但它的各種項目卻較容易錄取,這些年它也通過這種方法而提升了學校排名。加州理工雖然難度低於杜克、西北等,但我們在實際申請中會覺得加州理工是一所非常難申的學校,這主要是因為學校招人極少,而且有其特定背景偏好。

此外,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這些年來,一些美國大學的申請難度也是在不斷變化中的。若干年前,我們知道達特茅斯是一所非常難申的學校,很少招大陸學生,而最近這兩三年,達特茅斯的申請難度明顯下降了不少,對中國學生越來越友好。而萊斯大學由於校長和校長夫人的原因,有非常長一段時間對中國學生極其友好,每年都會入學 100 個左右的中國本科新生,但這兩年中國學生的數量下降不少,錄取難度明顯增加,去年入學的中國新生只有 50 多人,但依然佔全部國際新生的將近一半。

東北大學過去是一所非常容易申請的學校,但是學校經過多年的努力,提升了自己的排名,儘管大家對這所學校依然詬病很多,但人家現在的申請難度已經接近於前三十的大學。過去我們很難想象波士頓大學的錄取難度能和波士頓學院相比,但現在 BU 的錄取難度已經在超越 BC。BU 的排名一路上漲,而 BC 的排名已經快跌到四十了。BC 已經棄用了 REA 的招生政策,而且即將採取 ED 政策,這也是為了止跌採取的一種方式,建議 Fall 2020 的同學如果對 BC 感興趣的,可以關注。

過去,公立大學則是兩極分化的樣子,一些公立大學由於經費缺乏會招大量的國際學生,如 UC 系統的部分學校;一些公立大學則由於受到州內法律的限制,招的國際學生極少,比如北卡大學,過去很多年,每年只在國內招 20 個左右的中國學生。但這兩年,情況在發生變化,北卡明顯加大了中國學生的招生數量,今年光一個華師附 HFI 就錄了 15 個北卡。這裡也給大家一個瞭解美國大學錄取難度的小竅門,你可以選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國際學校或國際部,比如 HFI,去看他們學校今年的 Top 60 學校的錄取情況,基本上可以判斷出各個大學的招生情況和錄取難度。記住,只看 Top 50 或 Top 60 即可。你可以把這個學校的錄取情況和我做的難度排名對照下,會發現還是很靠譜的。

由於 UC 系統中,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學校經費缺乏,不少校區紛紛擴招國際學生,甚至 UCLA 和 UCB 這種在美國人眼中非常牛的學校都大量招收中國本科新生。但這兩年來,情況明顯發生變化,即使是國內非常頂尖的高中,過去一年招十幾個 UCLA 或 UCB,今年紛紛只拿到一兩個錄取,甚至全軍覆沒的情況出現。目前,Top 50 中的 UC 系統學校,相對比較好錄的是 UCSB 和 UCD,甚至 UCI 的錄取難度這兩年都上升了非常多。UC 系統的錄取難度基本上是 UCB≥UCLA>UCSD>UCI>UCSB≥UCD。

2018-19美本申請總結及美國TOP50大學的錄取難度獨家解析!

下來,我來談談幾個新的申請趨勢。

A. 美國+其他英語國家混合申請正成為趨勢

由於這幾年美本申請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同學,特別是國際學校或讀讀國際課程的大陸申請人,開始選擇美國+英國或美國+加拿大等方式進行申請。其實這也是一種選擇保底學校的做法,很多認為自己有實力進美國 Top 50 學校,但又不願意用美國排名較後學校保底的同學,可能會選擇一些英國、加拿大或澳洲的大學作為 safety school。這些學校的世界排名可能比較高,也有機會學到一些熱門專業。當然,也有很多主要目標是英國的 G5 大學,用部分美國大學來保底的情況。

鑑於美國+其他英國國家混合申請已經逐漸成為趨勢,我這裡建議未來也有這種想法的同學,如果也考慮混合申請,一定要注意提前規劃好選課和標化考試的安排,特別是 A-Level 課程的同學申請美國的話一定要注意選課的問題。普高的同學申請加拿大的話還需要注意部分需要對高考成績的要求。

B. 頂尖美高和國內Top中學的優勢依舊明顯,但有新變化

我們在看各種頂尖大學錄取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很多被這些學校錄取的中國學生讀的都是美高,而國內每年被 HYPSM 錄取的學生也都主要集中在部分頂尖高中。所以不少人會覺得要想去藤校,初中就得去美高或國內這些頂尖中學佔坑。這個情況確實是這些年越來越明顯了,申請的人數這麼多,美國大學的招生官可能只能花幾分鐘的時間去看申請人的材料,為了避免錯過好的學生,他們有時候難免會把重點放在從這些頂尖中學裡挑人。某種程度上講這很不公平,但對於招生官來講,這種方法可以讓他們更有效率的挑到人。

舉個例子,比如布朗大學由於對北大附國際部比較瞭解,交流較多,之前北大附向布朗輸送的生源也不錯,這些年布朗大學每年都會從北大附錄取三四個同學。這說明北大附已經在布朗大學重點關注的高中 list 上,當然布朗不會說自己有這樣一個 list 的。家長和同學們如果想了解國內高中的出國情況,去看官網的升學情況介紹或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統計就可以看出一二,不用過分迷信各種民間統計。

其實不光是中國,在美國也有 feeder school 的說法。維基百科對於 feeder school 的定義是:A school or college, many of whose graduates continue their education at another specific school orcollege, or enter a specific profession。比如美國曾有人做過統計,常春藤大學的 100 所 feeder school 中有 94 所是頂尖私立寄宿高中。新英格蘭地區的頂尖寄宿高中 Andover、Exeter、Groton、Deerfield、Choate、Milton、Hotchkiss、 St. Paul’s、Noble and Greenough 等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被哈佛錄取,被戲稱為哈佛預備學校。

美高的學生由於課程體系和結構、老師的推薦信等因素在申請時確實會有一定的優勢,但這個優勢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的。對於美高的學生來講,GPA 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如果GPA不理想,對於申請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當然國內高中學生的 GPA 也非常重要,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美國大學還是對美高學生的 GPA 和推薦信的信任程度更高一些。

另外,美高有成千上萬所,既有每年為哈耶普輸送大量生源的頂尖寄宿私校,也有相對一般的學校。單純錄取優勢來講,並不能說美高和國內高中哪個更有優勢,還是要看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軟硬條件。而且,國內現在被美國大學越來越認可的公立中學也是越來越多,辦學質量越來越高的國際學校也是逐年增加,這些學校的競爭力也是越來越強。實際上,這幾年出去讀美高的中國學生人數是下滑的,但未來可能會有反彈。

今年還有一個趨勢就是,頂尖寄宿美高中中國學生錄取常春藤等頂尖大學的數量也是下降不少的,比如很多頂尖美高過去一個學校可能有五六個中國學生被康奈爾錄取,但今年結果出來後卻是哀鴻遍野,往日盛況不再。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美國大學的國際學生的數量已經普遍達到一定的比例,而美國大學現在越來越強調多元和社會公平,所以美國大學開始更多的關注美國國內的少數族裔(亞裔優勢不大)、有色人種、低收入群體、第一代大學生家庭等特定群體的升學情況。

總之,美高或國內 Top 高中確實有優勢,但我們不用過分迷信,更不可妄自菲薄。做好自己,以我為主才是上策,當然提前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中學和課程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不是 feeder school 學校的學生,可以嘗試去和自己感興趣的學校產生聯繫,比如訪校、做面試、跟著某位老師做研究、讀夏校等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式。

C. 同等排名的文理學院的錄取情況要好於綜合性大學

在美國大學錄取情況慘烈的今天,文理學院正被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和學生關注。如果未來打算讀 PHD 的學生,其實文理學院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這裡分享下,我在 2015 年送出去的學生中有 5 個讀文理學院的同學,他們現在全部拿到了美國頂尖大學的 PHD 錄取。儘管這些年頂尖文理學院的錄取率也是逐年下降,但同等排名下還是比綜合性大學要好一些。不少頂尖的文理學院現在越來越喜歡錄取中國學生,比如美國最頂尖的文理學院阿姆赫斯特學院今年就從中國錄取了 15 個學生,這在幾年前是很難想象的。

D. 美國計算機、工科等熱門專業的申請難度明顯加大

無論是美高還是國內高中,今年很多升學顧問反饋,本校美本申請的學生中,選擇計算機或是工程類專業的同學(特別是男生)的錄取情況不是很理想。這一方面是由於這些專業本身錄取難度就大,對數理背景、標化成績、競賽研究等經歷的要求普遍比其他專業要高,另外,這也與美國川普政府目前的政策,以及中美在高科技等領域競爭的大環境有一定的關係。而且 CS、工程等這些偏就業的專業,美國大學或政府肯定是會優先考慮本國學生。當然,美國的大學還是非常看重學術獨立的,招生也不會受政府政策太多幹預,但川普上來後確實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聲音,比如 MIT、UCB、Stanford 等美國大學就取消了與華為的很多合作項目。

前幾天刷屏的一張圖還記得嗎?

2018-19美本申請總結及美國TOP50大學的錄取難度獨家解析!

其實,美國很多大學非常強調通識教育,大一大二其實是不分專業的,申請的時候也可以不定專業。很多隻有一個學院招本科新生的大學,錄取難度和專業選擇也沒有特定關係。這裡給大家一個建議,如果申請人確實對某些熱門專業感興趣,比如工科、商科等,又感覺自己的相關背景和競爭力不是很強的話,其實是可以考慮先申請一些基礎學科,比如數學、物理、經濟學等,後面再想辦法轉進去相關學院,通過曲線救國來實現自己學習某些熱門專業的理想。當然對於一些特別敏感的專業,如航空工程、核物理等最好還是別輕易選擇。

當然,我個人建議,中國的申請人還是要有自己明確的學術興趣,這樣更有利於進行自己的課外活動、學術活動等背景提升規劃,同時也會讓大學覺得你是一個目標明確的人。

2018-19美本申請總結及美國TOP50大學的錄取難度獨家解析!

對於 Fall 2020 及以後的美本申請者,今年的申請情況又給大家怎樣的啟示?我這裡也簡單的總結了一下。

A. 長期規劃的重要性

從近幾年的申請情況看,ED/EA 申請的重要性越來越高,這就要求申請人需要更早的拿到標化成績,需要我們提前規劃化標化考試。另外,由於標化考試的高分人數越來越多,單純用分數已經很難區分優秀的申請人,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軟性背景顯得越來越重要。當然軟性背景提升不是單純的做活動,更重要的是把活動背後的你展示給大學,這都需要長期規劃。活動不是拼湊,更重要的是你在活動中展示出來的長期性和自己鮮明的邏輯主線和特點,這些都是你與其他申請人區分的關鍵。另外,建議在 ED 申請的同時,儘量選擇一所比較穩妥的 EA 匹配學校,早點拿到一個錄取後面也踏實些。比如,大眾情人校 UIUC 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然 UIUC 的錄取難度也逐年增加,而且人家其實是一所非常強的學校。

B. 合理利用ED申請

美國大學非常看重學生在申請中展示出對學校的興趣,絕大多數的中國學生既不是美國大學校友子女,也不是該校校隊需要的頂尖運動員,那通過 ED 申請就成為了國際學生包括中國學生展示對學校興趣的方式,而很多學校 ED 的錄取率確實又比較高。建議大家如果確實有感興趣的學校,同時學校又與自己非常匹配契合,可以採用 ED 申請以提升錄取概率,而不是糾結 ED 申請會讓自己失去申請 EA 或 RD 哈耶普的機會。當然,ED 的學校最好是自己的 Dream School,可以適當衝刺,但切莫不切實際。

C. 文理學院 LAC 的選擇

其實很多文理學院的 ED 錄取率是非常高的,比如今年 Middlebury 的 ED 錄取率達到了 45%。相比申請人數動輒成千上萬的綜合性大學,一些頂尖的文理學院 ED 申請人數甚至只有幾百個,比如 Grinnell 今年只有 200 多人 ED 申請,但其實他們都是非常好的學校。如果大家覺得自己適合或是喜歡文理學院,ED 選擇文理學院其實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如果錯過了 ED 1 的申請,很多 LAC 還提供 ED 2 申請。

2018-19美本申請總結及美國TOP50大學的錄取難度獨家解析!

D. 申請人與學校 Match 的重要性

關於申請人與學校風格的契合,這個其實也是比較主觀的因素和觀點。當然美國頂尖的大學確實有著自己的招生偏好和特點,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看我之前提到的文章:老師,北卡為啥拒了我?,這裡就不詳述。總之,MIT 錄取的學生確實會和哈佛錄取的學生風格特點不一樣,哈佛與斯坦福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學校。某種程度上,申請人的人設和申請 Essay 中展示出來的個人特質,也是大學招生時看其是否與學校匹配的重要因素。但是這裡提醒大家,在寫 Essay 時,一定要寫真實的自己,切莫編造各種故事。

另外,看學校的錄取信或是錄取公報也是瞭解一個大學招生偏好的方法,比如聖母大學在今年的錄取公報上就說:We look for kind of a sense of independence and drive but a healthy sense of drive, not this kind of self-inflicted ‘I have to be number one to be successful’ or ‘I have to be number one to be anything’. This year’s incoming freshmen exhibited a desire to improve the world around them and gratitude for what others have done for them. I think that’s the Notre Dame brand. I think our students, by self-selection, by recognizing the brand of the University, tend to be disproportionately interested in helping others, being kind.

E. 理性看待各種榜單和成功案例

另外,提醒大家理性看待各種榜單和成功案例。這些數據和案例大家可以參考,但不要模仿,每個申請人都是有鮮明特徵的個體,你只需要在申請中講訴自己的故事即可。看到過一首很有趣的小詩:

夏天樹蔭下的鞦韆架,

秋天碧空裡斷線的風箏,

冬天雪地上重合了的腳印,

春天微風中飄揚的黑色長髮,

都可能是一段漫長歲月的開頭。

因此,在申請中講出屬於你自己的故事非常重要!

2018-19美本申請總結及美國TOP50大學的錄取難度獨家解析!

十多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去美國讀本科,赴美讀本科的中國學生人數也已經連續多年超過研究生人數。很多年前,也許我們只需要一個託福分數以及還不錯的背景就能夠被哈佛大學錄取,比如不少家長都讀過《哈佛女孩 XXX》的故事。後來隨著申請人數的增加,課外活動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少 XX 甚至誇張的宣傳只要你參加了他們組織的 XX 活動就能被美國排名前多少位的大學錄取;再往後,對於頂尖大學的來說,Essay 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現在,美本申請中規劃的作用正變得日益重要。可以說,中國學生美本申請的歷史是一個標化致勝、到活動致勝、到文書致勝,再到規劃致勝的歷程。當然,標化、活動、Essay 這些依然重要,並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美本申請中缺一不可。

但是,我更想分享給大家的是,HYPSM 等美國名校的厲害之處其實並不在於他們的歷史有多悠久,師資力量有多強大,校友成就有多矚目,而是這些學校通過複雜的申請機制,迫使申請人在就讀大學之前就要考慮我是誰,我的興趣點是什麼,我怎樣做才能證明會成功。而這些思考和成長遠比一紙 Offer 重要的多!

談到這裡,想簡單再說下升學顧問的作用,其實專業升學顧問的作用更多是引導和督促,以及在選校、選專業、Essay 寫作等方面給予指導,以幫助孩子在申請大學這一整個過程中很好的成長和探索。我們不需要迷信顧問,顧問也沒法或者不應該包辦申請中的一切,特別是 Essay 寫作這一塊兒。

一起加油,準備迎接新的申請季!書寫屬於你自己的故事!

2018-19美本申請總結及美國TOP50大學的錄取難度獨家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