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憤怒了就只剩無聊無感無我了,不為蔡徐坤伸張,不被跑男共情

因為工作的原因,小七每天上午的任務就是瀏覽各大自媒體的文稿,分析數據表格和粉絲反饋。這段時間出現頻率比較高的題材是吳亦凡的大碗寬面和蔡徐坤發給B站要求下架侮辱視頻的律師函,大部分的切入點都是吳亦凡的自嘲表現了觸底反彈,直面調侃的高情商,而蔡徐坤變成了玻璃心小氣鬼的代表。很多文稿標題方向是,吳亦凡,這次我跟你說對不起或者是吳亦凡這次你要感謝蔡徐坤。


不憤怒了就只剩無聊無感無我了,不為蔡徐坤伸張,不被跑男共情


還有一類題材是杜海濤和沈夢辰的齁甜戀愛,劉詩詩新劇《如果可以這樣愛》,婚戀題材最後的落腳價值觀方向也很一致,找一個怎麼樣的男朋友寵你,女人在婚姻中的不容易。

小七突然發現自己不憤怒了,知道那些文稿拿蔡徐坤和吳亦凡作比較根本沒有思維邏輯也不能改變什麼。吳亦凡面對的是業務能力的調侃和回擊,蔡徐坤面對的是血腥,侮辱的詆譭已經不是鬼畜玩笑的範疇。我們上學的時候都知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長大的我們好像更喜歡類比烘托或強性類比製造出來的熱鬧。文字有這樣一種“魅力”,共情或者共憤,主筆的人可以不構架虛假事實,卻可以選擇性的隱藏一部分聲張某部分。


不憤怒了就只剩無聊無感無我了,不為蔡徐坤伸張,不被跑男共情



剛開始看這些一踩一揚的文稿的時候會憤怒,小七之前還寫過一篇關於網絡暴力的文稿,但是有些讀者的留言讓小七覺得無奈。有些偏見和語言氣質根本不會因為有人在發聲就有所改變。我們知道柔軟的舌頭製造的威力甚至比真實的身體暴力更強烈。我們知道網絡提供了匿名評價的自由更知道應三思而後語。我們知道現在討伐蔡徐坤的“群眾”之前也討厭過很多類似的“流量明星”。就算知道又怎樣?你能改變什麼嗎?


不憤怒了就只剩無聊無感無我了,不為蔡徐坤伸張,不被跑男共情



小七在難受的不是蔡徐坤這類明星在承受的語言惡意,而是這些語言惡意後滲透的滿滿負能量。有一些粉絲打著護犢子的心態,對自己的偶像小心翼翼,卻惡語中傷別人的偶像。有些網絡路人懶得了解一個公眾人物,卻跟風,黑幾句來彰顯自己所謂的“正常審美”。有些實力黑粉看所有的事情都不順眼,這個世界被“捧著”的人都充滿槽點。


不憤怒了就只剩無聊無感無我了,不為蔡徐坤伸張,不被跑男共情



還有一種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叫做與人鬥其樂無窮,這些負能量群體之間堅守陣地,標榜正義。最恐怖的是這種不正常被很多人看成了正常現象,存在即合理是指存在的一切都有原因,而不是指存在就是正確的,好的,應該的。小七對這種存在覺得無奈,人性的惡意因為網絡的虛擬和匿名被擴大。我們知道人和人之間的差別甚至大於人和動物,所有勸人類善良的文字會被某些人自動屏蔽,這是小七最大的無奈吧。


不憤怒了就只剩無聊無感無我了,不為蔡徐坤伸張,不被跑男共情



有一種無奈叫做無力改變,還有一種無奈叫做知道卻總被忘記的認知。跑男第七季已經開播,第一期的主題是環保,減少垃圾的產生,提倡垃圾分類。其實環保的概念已經被無數次提起,善待地球,就是在善待自己的口號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又有多少人為環保而做出一些改變呢?好多海洋生物因為塑料垃圾而失去生命,很多的土地資源被垃圾所佔領,各種數據在警惕我們要重視環保。


不憤怒了就只剩無聊無感無我了,不為蔡徐坤伸張,不被跑男共情



之前看龍應臺的書很認同一個觀念,道德分為兩種,一種是消極的,一種是積極的。抱有消極道德的人會在不改變個人生活質量和生活節奏的前提下,在生活的點滴中為環保做出最大的努力。抱有積極道德的人會把環保變成自己的一項事業,捐款給相關機構,參加一些環保公益活動。


不憤怒了就只剩無聊無感無我了,不為蔡徐坤伸張,不被跑男共情



但是還有很多人知道環保是有好處的,卻沒有環保的認知。知道是思維過程,認知是對客觀世界信息加工的過程,是人的心理過程。我們不能否認現在大家的環保意識在向前發展,但卻沒有成為全民意識,更多人只是停留在說說而已。


不憤怒了就只剩無聊無感無我了,不為蔡徐坤伸張,不被跑男共情



小七隻是希望大家不要用自由之名在網絡上變成攻擊性極強的弓箭,傷人傷己;希望大家不要用便捷之爽忘記保護身邊的環境。希望這是一個溫暖的世界,你我有溫柔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