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人為什麼願意在一家公司幹到退休?

德國工人為什麼願意在一家公司幹到退休?

幾年前我們做一個較大型的工程項目,我們供應的一條線,核心部分來自德國,其他非關鍵和配套件部分來自中國的合資工廠。

在系統安裝調試期間,中國合資廠抽調了2名工程師和5名工人,德國公司就來了一名接近50歲的服務技工:漢斯。漢斯在中國幹了約五週的活,我有機會見證了他和中國工人一起幹活的一些情況,我覺得能夠很大程度上說明為什麼有些德國工人能夠且願意幹到退休。

漢斯從德國到中國工地,是和德國總經理一起過來的,德國總經理要到客戶工地參加一個開工儀式,他們都乘坐的是經濟艙,企業高層和最基層的的工人都乘坐的是經濟艙。我們合資公司的總經理也參加這個開工慶祝儀式,雖然是短途,但他仍然按照制度乘坐公務艙,我們的工人當天同時到達,乘坐的是動車,按照公司的差旅制度,他們這個層級的要乘坐動車的一等座都要特批的,更別說飛機的公務艙了.....

漢斯和他們的總經理住的是市區的五星級酒店,我陪同我們合資公司的總經理也一起住這個酒店。按照公司制度,我住這家酒店還有點超標,但是考慮期間要開會和照顧兩個老外,我也就一起住這一家酒店。我們合資廠的工程師和工人很懂事,就在靠近工地的地方住進了一家莫泰168,還是兩個人一間,目的就是節省費用,當然我知道他們有一些辦法來弄一些發票,在報銷的時候又變成了一個人一個房間情況。

第一天晚上,因為需要把中方和德方的人員集中到一起,大家互相認識,同時把接下來的工作的計劃一起聊一下,合資廠七名小年輕放下行李就風塵僕僕地趕到了這家五星級酒店,晚上一起用晚餐。吃飯的時候,漢斯和他的大BOSS坐主賓的位置,我們合資廠老總坐主位,我們其他人很識相地各自按照職位高低程度坐定。吃飯桌上,漢斯沒有給他的老闆敬酒,也沒有給他的老闆倒茶,也不給他的大老闆盛湯。倒是我們的一名銷售,眼力好,不停地倒水勸酒,張羅個不停。其他的工程師和工人都要站起來,雙手端酒,先乾為敬,一個個把該演的戲給演足了。到吃好飯的時候,我們的一個工人不勝酒力還喝醉了。

第二天上午開開工儀式,領導講話,漢斯和我們的人員一起做會議的聽眾,辦了一些必要的施工手續後,就回他的酒店休息了,我們的工程師和工人也回了他們的168。

第三天,漢斯正式開始幹活,他從集裝箱中取出和貨物一起發過來的大工具箱,工具箱足足接近半個立方米,裡面有他幹活所需要的每一樣工具,每一件工作文件,漢斯自己帶過來的就是一把工具箱的鑰匙。我們合資廠的工程師和工人,除了電腦和幾把螺絲刀,基本就是是空著手過來的,一位電工帶了一個萬用表還是壞的,不得不不停地借用漢斯的工具,搞得他還有點不高興。

漢斯平時工作像個陀螺不停地轉動效率也挺高,除了中間喝一杯咖啡的空擋,但是下班的時間一到,漢斯收拾收拾鎖好自己的工具箱,回自己的酒店了。五星級的酒店,舒適的床,溫暖的熱水澡,有很多選擇的自助餐。就這樣,吃了兩個禮拜,漢斯也受不了了,嚷嚷著要吃西餐,我們只好安排一名工程師下班後帶他到市區去找了一家西餐店換個胃口。我們的工人和工程師往往要加班到晚上八九點,然後在路邊小店吃點麵條米飯的,工人出差有一點補貼,但他們都要節省費用,捨不得在外面海吃亂喝。

這期間,漢斯一個人完成所有的機電液和軟件的調試工作。我觀察了一下,除了漢斯基本工作技能比較全面之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產品的設計和製造就很好地考慮了安裝和服務的需求,產品模塊化很好,機械連接和電氣接線清晰有條理,要想搞錯都不容易。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安裝資料非常完備,具有基本的技能,能夠看懂指導手冊,按照指導手冊幹,絕大部分工作就能夠幹好。我們合資廠的工人,手裡面除了產品合格證和部分指導意義非常有限的安裝手冊,啥都沒有。碰到幹不下去的時候,就不停地打電話,然後廠裡面再去找資料,然後發郵件,再去上傳和下載軟件等等,耗費了很多時間,很多時間是花在等待、試錯、溝通和重複工作上了。

德國工人為什麼願意在一家公司幹到退休?


到了週末,我們合資廠的工人加班,漢斯也加班,但是漢斯加好班之後,都要找我籤一個週末加班的記錄單,他回去後,要拿著這個加班記錄單去換調休或者要求公司支付他加班費。我們的工程師和工人都加班,但這是項目需要,加班就加班了,加班費也是沒有的。要說調休,工人中沒有一個人休完過全部法定年假,更別提要去調休了。年假沒有休完,過期了也就作廢了。

中間有一天,漢斯罷工了。就坐在現場,拒絕幹活。我趕快過去了解情況,原來漢斯認為現場安全狀況不好。漢斯連比帶劃地和我講,工地上吊裝的師傅不按照規矩作業,吊帶的放置錯誤,很容易出現事故,漢斯不允許吊車師傅起吊自己的設備。他和我們合資工廠的幾位工人講,工人也不懂,就打電話喊我過去,我之前在工地幹過,一看就明白了。現場就像下面這個錯誤的吊裝方法:


德國工人為什麼願意在一家公司幹到退休?

我問幾個站在幾噸重設備旁的我們的幾名工人,他們是否意識到他們其實是在冒著生命危險在幹活,幾個年輕的工人一臉茫然,不知道我為什麼發火。我不得不和他們解釋為什麼像上面這樣的錯誤吊裝方式,極容易出事故,一旦出事故,搞不好要機毀人亡的。在我和漢斯的堅持要求下,客戶吊車師傅才不情願地按照正確的方法實施吊裝。

漢斯一個人幹所有種類的活,我們合資工廠的工人工作內容分得細,搞液壓的搞不了軟件,搞電的不搞機械。

最後磕磕絆絆地完成驗收,交鑰匙,各種小問題基本上是我們國內的部分做的不夠細緻甚至錯誤。

驗收完成後,我請大家一起吃飯,為了感謝大家的努力,我買了10個運動手環,給每一個人發一個。看到我們的工人拿到手環後理所當然的樣子,也沒有個人說聲謝謝,我沒有忍住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這是我自己掏腰包給大家買的獎品,感謝大家完成了任務,公司是不會報銷給我的......

由於此前我們的兩個工程師已經先行離開了,剩下的兩個手環我就一起給了漢斯,正好他的兩個孩子一個人一個,漢斯非常高興。回國後,他用蹩腳的英語寫給我一份郵件,上面寫著:“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lock!”

多年來,我接觸很多的中國工人,接觸地越多,我越認同Manhunt: Unabomber裡泰德卡辛斯基的一句話:他們想讓你遵從命令,跟著他們,像他們一樣,做一個溫順的綿羊,做一個俯首聽命,絕對服從的齒輪,讓你坐就坐,讓你站就站,讓你為了更多的薪酬、獎金,放棄你的人性和自由。

德國工人為什麼願意在一家公司幹到退休?


從漢斯的身上,我看到,有一些德國技術工人,能夠站著把錢掙了。儘管他們也各自有各自的煩惱,譬如漢斯就離婚了,他有一半的收入需要支付給前妻和孩子們。但是,他工作有很大的自主權,能夠相對靈活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時間,他非常看重自己的個人生活、工作場所安全和休息的權利,而且他知道他的這些權利很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證。


座標丹麥:

車間常年26度,搬重物超過5KG必有機械輔助,幹活不流一滴汗,一天工作7小時,每幹1小時喝10分鐘咖啡,B&O音響放爵士樂一整天,一年6周帶薪年假,高級技工薪水和辦公室經理同級。

你給我一個不幹到退休的理由,別說工人了,廠裡掃地的都幹了十多年了。

我覺得大部分答案都沒有提到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教育體制。

德國的教育和中國不一樣,中國基礎教育階段有九年,到初中畢業才開始分流,一部分進入高中繼續學習,另一部分進入高職。而德國的基礎教育只有四到六年,德國實行“十歲分流制”,也就是學生在十歲時就要做出選擇,到底是升學還是接受職業教育。從這個時期開始家庭經濟條件不同的孩子就已經開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接下來的教育也基本是學職雙軌的,中期教育時界限就已十分明顯。職業預校、實科中學和文理學校之間儘管有著轉學制度,但是真實情況下學生想要轉學還面臨諸多障礙,因為這幾種學校的學生多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有各自的圈子,階層分化較為明顯。

而進階教育階段,也就是為進入高等學校做準備的階段,德國職業教育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雙元制,學校學習之外還要進入企業接受培養,這時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和文理學校的學生所學內容差異已經非常大了,兩者之間無形的壁壘已經形成。職業教育的學生進入高等教育階段,一般是進入應用技術大學學習,專業性較強,學業的傳授也一般是師徒制的,導師和學生就像師傅和徒弟。

應用技術大學和綜合大學相比,第一個在學術研究方向上不同,第二個沒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綜合大學和應用技術大學之間有著極深的鴻溝,儘管近年來在彌合,但是這個傳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所以,如果你從十歲就開始接受職業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階段學的都是某個專業某一門技術,你進入工廠工作,不幹到退休,你還能有什麼別的選擇?

高贊答案說的工廠工人待遇高只是一個方面。西方社會的階層固化也是我們要看到的。可能會有槓精說人家德國頂尖人才比中國多多了,人家教育體制肯定比中國強。說這種話的人不如去讀一讀有關芬蘭教育改革的論文,芬蘭教改之前實行的也是德式的學職雙軌和十歲分流,後來開始全面貫徹九年義務教育,之後芬蘭教育開始突飛猛進。

德國是有優秀的地方,但不一定什麼都是好的。我到現在也沒見過德國的完美下水道和埋藏許多年的油紙包是個什麼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