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社會知名人士的公信力不僅僅對新聞傳播很重要,它在公司的董事會里也同樣重要。因為當這種信任遭到了背叛的時候,股東們就會付出重大代價,具體點說就是鉅額代價。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公司首席執行官們的性醜聞、濫用藥物、暴力和不誠實行為對公司股東價值的大幅縮水負有責任。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克萊恩教授、德雷塞爾大學的沃克林和其他學者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宣佈首席執行官的不謹慎行為後的三天內,公司的股東平均損失可以達到2.26億美元。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布萊恩•鄧恩

該研究給出了一些曾經備受公眾矚目的例子,包括百思買(Best Buy)前首席執行官布萊恩•鄧恩, 2012年他被控與一名29歲的女培訓生有不當性關係;前美國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道格·帕克, 2007年因酒後駕車被捕,此前有兩次犯罪前科;2007年,時代華納 HBO部門前負責人克里斯·阿爾佈雷希被控在一場拳擊比賽後在賭場外毆打併掐死女友。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克里斯·阿爾佈雷希

還有一些其他不誠實的例子,2012年,人們發現雅虎前首席執行官斯科特•湯普森的計算機科學學位是虛假的。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雅虎前首席執行官

研究總共發現了219例CEO的不檢點行為,其中一些人甚至有過多次類似行為。在接受調查的CEO中,約96%是男性。最常見的不當行為近一半是性行為,而三分之一涉及某種形式的不誠實,只有大約10分之1的人涉及藥物濫用或暴力。

並且克萊恩教授強調:“我們發現,在很多CEO的不檢點行為對公司造成重大傷害的案例中,這些人都是慣犯,這凸顯出股東真正瞭解公司領導層的重要性。”

對於婚外情或學歷造假的消息,人們的下意識反應似乎是顯而易見的,公司股價會立即受到損害。而且這樣的下跌不僅僅是一時的,更是長期的。在後續調查的12個月裡,有些被CEO們搞砸的公司股價總共會下跌到11%到14%。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2018年12月新浪財經報道

不僅僅是股價,這些公司的經營業績也會隨之變差。更有可能被股東起訴,也更有可能受到美國司法部以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調查。

不管CEO是想要保住工作,還是被解僱了,結果都不會有很大區別。那些解僱CEO的公司,後續表現和那些沒有解僱的公司一樣糟糕。不過,董事會越嚴謹、獨立董事越多、對管理層的監督越好的公司還是會選擇把醜聞中的CEO解僱掉。

在這項研究中,性方面的不檢點是CEO最常見的失誤,但對公司業績的損害不是很大。克萊恩說,有趣的是,與藥物濫用和性冒險等其他不檢點行為相比,不誠實行為的後果尤其嚴重。個人的不誠實會損害聲譽,破壞投資者、董事會、下屬和客戶對管理層的信任和信心。

股東對這些事件的反應很糟糕,因為他們擔心管理層的兩個主要問題。首先是分心:這位首席執行官無法做好工作,因為他正處於新聞報道的風口浪尖上。二是管理性質:股東們根本不相信一個說謊的CEO。

為了更深入地研究這個問題,研究試圖找出這些醜聞CEO們對公司的經營方式是否會有某種一致。結果發現,醜聞CEO們更有可能操縱公司的財務狀況。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總而言之,這些公司會遭遇多次的股價下跌、經營業績不佳、法律訴訟和利潤打擊。這些經驗對CEO們明顯的教訓就是:不要幹這種事。

在被發現犯下此類輕率行為的首席執行官中,有近4分之1是創始人。創始人CEO對董事會的權力要比廣泛持股的機構大得多。而一般來說,董事會密切關注CEO動態的公司,以及CEO本人檢點明智的話,出現這樣情況的幾率很小。

延伸閱讀:

溫斯坦事件之後:71名男性被控性行為不端,並因此下臺


2017年10月初,好萊塢製片人哈維·韋恩斯坦被他的同名公司解僱,原因是多名女性站出來指控他強姦和性侵犯。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多年來,好萊塢坊間傳言韋恩斯坦有“陪睡”行為,當時許多娛樂明星有過相關的暗示。1998年,格溫妮絲·帕特羅在《大衛·萊特曼秀》稱韋恩斯坦“會強迫你做一兩件事”。

2005年,寇特妮·洛芙在一次採訪告誡年輕女演員:“如果哈維·韋恩斯特請你去四季參加私人派對,別去。”2010年,《Pajiba》刊發題為《哈維的女孩們》的文章,暗諷韋恩斯坦的“陪睡”名聲:“每隔幾年,哈維都會選一位女孩當他的寵物。”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哈維的女孩們》

2012年電視連續劇《我為喜劇狂》有角色道:“影藝圈裡面我誰都不怕! 譬如哈維·韋恩斯,他五次想跟我上床,我拒絕了三次!。”在2013年奧斯卡典禮上,主持人宣佈最佳女配角提名時開玩笑稱:“恭喜,你們五位女士再也不用假裝和哈維·韋恩斯特有交集了。”

後有作家喬丹·薩金特撰文《告訴我們你知道多少哈維·韋恩斯特的公開秘密》指出:“這位有權有勢的製片人運用他在行業中的權力實行自願性或其他的性滿足”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2015年,《紐約時報》報道韋恩斯坦因被“22歲女性指控不當接觸她”而被警方問話。這位女性是意大利模特安布拉·古鐵雷斯,美國小報卻把她標榜為機會主義者和敲詐者,甚至把她和意大利前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臭名昭著的性交派對聯繫起來。最終,因缺乏證據,曼哈頓地區檢察官沒有提起控告。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意大利模特被小報標榜成機會主義和敲詐者

自從韋恩斯坦的事件被曝光以來,美國工作場容忍的行為似乎發生了天翻地動的變化。一大批知名男性——其中很多是娛樂界和新聞媒體行業的人士——後來被解僱或被迫辭職,原因是他們被控性行為不端,從不恰當的言論到強姦,不一而足。當然,也有些被指控的男子並不承認自己有不當的性行為,但依然被解僱。

以下名單中的71個人都被解僱、辭職的後果: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哈維爾·帕洛馬雷斯,美國拉美裔商會主席,因騷擾女同事下臺,個人辯稱:“我斷然否認這些令人深感不安的指控。”NPR新聞調查記者丹尼爾·茲沃德林報道,性騷擾,包括不受歡迎的親吻和觸摸。個人辯稱:“這些指控並不屬實。

好萊塢經理文森特,對21名女性的不受歡迎的性侵犯,包括強迫接吻和手淫。聲稱:“我為我的不良行為道歉,我從來沒有不尊重任何人的意思。”大都會歌劇院的舞臺總監約翰·科普利因發表充滿性意味的言論,被解僱。人道協會的首席執行官韋恩·帕澤爾辭職,聲稱“我否認我做了壞事。”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賭場大亨韋恩,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數十年來與賭場員工發生的不當性行為。辭去職務並退休,聲稱:“我從未想過侵犯過任何一位女性。”知名馬戲團小丑巴里·魯賓,因對未成年女同事性騷擾辭職,聲稱“這些指控是真實的。我做錯了,我要對我的行為負全部責任。

長碼頭劇院藝術總監戈登·埃德爾斯坦,因與四名女性發生的不當性行為,包括撫摸、手淫和強迫接吻被解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代表帕特里克·米漢,因對前任助手的性騷擾被眾議院道德委員會除名。聲稱:“我沒做什麼錯事。”美國銀行總經理奧美德•馬利克,因與一位女性不正當的性行為辭職。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福克斯新聞駐華盛頓記者詹姆斯·羅森,因性騷擾三名女同事離開福克斯。Vice Media的CDO,因性騷擾兩位女同事離職。AlterNet執行董事唐 海森,被指控對五名女僱員的性騷擾,包括不受歡迎的挑逗、露骨的電子郵件和色情照片,後辭職。美國芭蕾舞劇院的瑪塞洛·戈麥斯,因性失德辭職。

皇家愛樂樂團藝術總監查爾斯杜託伊特,因對4名女性的性侵犯離職,告別藝術生涯。聲稱:“有關強迫和強迫身體接觸的嚴重指控,完全沒有事實根據。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卡羅萊納黑豹隊的老闆傑裡·理查德森,因對女性員工性騷擾被指控,將球隊賣掉。紀錄片導演摩根·斯普洛克,此前曾公開對他的性騷擾和強姦行為。影片撤檔,辭職。

前nfl球員,ESPN電臺主持人多諾萬·麥克納布,因騷擾前同事被電臺解僱,聲稱“我沒有性騷擾任何人”。他的同事艾瑞克戴維斯也因對兩名女性性騷擾,包括猥褻,被公司解僱。ABC節目主持人馬里奧·巴塔利,與四名女性發生的不當性行為,包括不恰當的觸摸被公司解僱。《紐約客》撰稿人瑞安·利薩,因被指控不當性接觸,被解僱。

CEO們的“那些”謊言:高管行為不端要付出多沉重的代價?

聯邦上訴法院法官亞歷克斯·科辛斯基,與六名女下屬有不當性行為或不適當的評論。後退休,聲稱:“當我知道我讓我的任何一個職員感到不舒服時,我感到很難過,這不是我的本意。

美國亞利桑那州代表特倫特·弗蘭克斯,被指控要求兩位女性僱員給他生孩子,後辭職。《巴黎評論》編輯洛林·斯坦,被指控不適當的性行為,包括不當接觸,後辭職。聲稱:“我模糊了個人和專業的界限,我現在意識到,這是對我同事的不尊重,這讓她們感到不舒服或被貶低。

加利福尼亞州議員馬特·達巴布內,被指控對兩名女性的性騷擾,包括在一名女性面前手淫。後辭職,但聲稱:“我斷然否認這件事,它從未發生過。”紐約市芭蕾舞團團長彼得·馬丁斯,被指控性騷擾,身體和語言虐待,後退休。但聲稱:“我已經否認,並且繼續否認,我做過這種不當行為。

此外,還有46位美國各行業的領軍人物和社會精英,都因被指控對女性的性騷擾、不當接觸、發生性行為、身體語言虐待失去了原本的工作。不久前,美國轟轟烈烈的Metoo活動改變了社會文化,也正在改變法律。

數據顯示,之後美國近70%的公司已經啟動或加強了培訓計劃。

然而,在國內甚至在亞洲的很多國家,這樣的活動寸步難行。看看Ayawawa之類的精明既得利益者被社會的瘋狂追隨,你就能明白,困境源自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