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上市之路雖已敲定,但並不能掩飾它的“窮途末路”


鬥魚上市之路雖已敲定,但並不能掩飾它的“窮途末路”


作者 | 于斌

來源 | 於見(ID:mpyujian)

2019年4月23日,連續虧損了很多年的鬥魚終於坐實了流傳許久的上市傳聞,鬥魚直播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紐交所上市之路只有一步之遙。據悉,鬥魚這次上市計劃融資規模在五億元左右,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美銀美林擔任了這次鬥魚IPO的聯席承銷商,鬥魚方面沒有在招股書中透露其發行價格區間、發行量等具體信息。

正式邁入資本市場之前,創立五年的鬥魚已經完成了總計六輪、總金額高達73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整體估值一度“超200億”, 這些年裡,鬥魚以PDD、大司馬、旭旭寶寶、馮提莫等知名簽約主播而為人所熟知,在遊戲直播行業長期佔據前兩把交椅。需要說明的是,國內兩大遊戲直播平臺鬥魚和虎牙都是騰訊參與戰略投資的項目,鬥魚本身也擁有很深的騰訊“印記”,其六輪融資騰訊就參與了4輪,B輪和C輪均為騰訊領頭,且騰訊是佔股超40%的最大股東。

在去年“遊戲直播第一股”的風頭被虎牙搶佔之後,鬥魚在終於在一年之後走上了上市之路。對比虎牙直播上市一年就實現了直播行業“難得”的扭虧為盈,鬥魚未來前景會如何?它能否在上市之後走出連年鉅額虧損的泥沼?與虎牙的“魚虎相爭”又會走向何處?這些都是業內特別關注的問題。

曲折的上市之路

從去年年初到近日,鬥魚“上市”已經風傳了一年有餘。相比於老對手虎牙的順利“上車”,鬥魚的上市之路顯得頗為曲折。

對於已經跳出風口、卻仍然還在收割期的直播行業來說,燒錢能力決定了一個平臺能走多遠,這就讓融資能力成為決定直播平臺未來發展的首要因素。但數據上“更好看”的鬥魚直播,卻被虎牙在融資渠道上甩開了一個身位。

2019年3月,鬥魚和虎牙在同一天分別拿到了騰訊6.3億美元、4.6億美元戰略投資,此時虎牙的估值只有鬥魚一半,業內普遍看好鬥魚能夠率先上市。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是領先了許久的鬥魚“風水嶺”,此後不管是上市步伐、增長勢頭還是平臺運營,虎牙都走在了鬥魚前面。

2019年5月,虎牙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國內第一家赴美上市的遊戲直播平臺,競爭對手的搶先登陸讓鬥魚壓力山大,鬥魚方面當然不甘落於人後。於是在之後的一段日子裡,鬥魚頻繁傳出上市消息,先是被傳“將要登陸港股”,隨後被內部人士闢謠說“鬥魚從未在香港提交招股說明書,國內直播行業另一家巨頭映客在港股上市破發、港股本身的特點不符合鬥魚需要等原因讓鬥魚放棄在香港上市”,之後就是不時傳出的鬥魚將赴美上市的消息了。

這一消息終於從今年2月份開始被坐實,“鬥魚正在秘密申請在美國IPO”的傳言落地。3月,鬥魚直播“一哥”旭旭寶寶在自己的直播間向粉絲透露,“鬥魚高層已經打過招呼讓我提前把赴美簽證辦好,敲鐘時帶上我一起”。一直到4月23日,鬥魚官方正式宣佈赴美IPO。

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裡,老對手虎牙的迅猛發展和鬥魚的經營困境形成鮮明對比。2018年5月虎牙上市後第一天股價就大漲超過三成,一個月後上漲兩倍,兩個月市值就已經超過鬥魚此前的最高估值400億人民幣。2019年3月,上市之後虎牙公佈的首份財報顯示它已經成功扭虧為盈,全年營收入達到46.6億元,淨利潤4.6億元。這個超乎預期的成績讓虎牙直播的股市行情一路上漲,3月5日財報發佈當日,虎牙股價暴漲20%,市值達到61億美元的規模。

虎牙在付費用戶和海外市場的成功是它扭虧為盈的關鍵,更是讓後上市的鬥魚承擔了巨大的壓力。根據虎牙公開數據顯示,以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市場為代表的海外觀眾在虎牙用戶裡的規模已經達到一千萬;付費用戶的規模上漲至480萬。

競爭對手的一片看好之下,鬥魚自身卻在這一年裡深陷各種經營問題之中。

去年一整年,鬥魚平臺遇到的大大小小問題不計其數。首當其中的就是直播平臺的核心流量來源“主播”問題,因為鬥魚方面內部運營能力的缺失,持續一年的鬥魚主播動盪給它帶來了極為負面的影響:頭部主播跳槽、主播起訴鬥魚拖欠工資、鬥魚控告主播違約、小主播哭訴平臺種種問題......鬥魚主播們的輿論大戲不止於此,多位鬥魚頭部主播涉及敏感、低俗或不雅直播的幾次事件也給鬥魚帶來很大的麻煩:“盧本偉事件”、“陳一發兒事件”等負面新聞滿天飛,一度還引起了大量官媒的點名批評。

在直播行業的激烈競爭以及直播平臺對頭部主播的依賴越來越強的背景下,除了主播跳槽,虎牙和鬥魚還在去年發生了轟動一時的“黑公關事件”,雙方在各大社交媒體互相攻訐,紛紛指責對方不當競爭、行為不軌。成功上市的虎牙在強大的資本加持下,在這場主播跳槽事件中逐漸處於上風,而鬥魚憋著一口氣的上市之路或多或少地受到這些負面輿論的影響而推進不暢,持續不斷陷入網絡糾紛讓鬥魚的路人緣越來越差。

主播之外,對標虎牙亮眼的海外成績,鬥魚也在不斷嘗試推進海外市場的發展,以解決常年虧損困境,豐富自己的盈利模式,不過鬥魚的出海之旅推進的並不順利。2017年鬥魚就佈局投資了海外移動視頻直播平臺“Nonolive”,但後續發展基本沒有聲音,隨後在2018年,鬥魚上線了主打東南亞市場的直播平臺Doyo,但Doyo同樣是發展不順,上線不久該項目就頻頻傳出裁員消息;鬥魚海外版還被媒體曝出陷入欠薪風波,據媒體報道,鬥魚海外版對越南、印尼、泰國等地的鬥魚簽約主播薪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拖欠問題,這又讓鬥魚陷入各種各樣的口誅筆伐中。

未上市、燒錢快的鬥魚直播傳出裁員、欠薪消息無外乎是因為資金鍊發生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上市成了鬥魚不得不去儘快推進的工作。另外,鬥魚去年還經歷了觸及廣告監管底線而導致的“APP下架事件”等,這些連綿不斷的負面新聞給鬥魚的上市之路蒙上了很大的一層陰影。

內憂外患之下,鬥魚的上市之路註定不會像虎牙一般“順利”。對於鬥魚來說,上市更像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鬥魚急需上市之後的現金流來幫助自己解決目前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再不上市,鬥魚的風評和輿論將會繼續惡化,到時資本市場對它的信心可能就很難挽回了。

鬥魚曲折的上市之路暴露出直播平臺對良好現金流的強需求,更暴露出鬥魚平臺自身運營管理能力的缺失,而這些問題並不是通過上市就能完全解決的。在鬥魚上市之後,它仍然要直面這些問題的挑戰,加上虎牙“珠玉在前”,鬥魚所面臨的壓力註定很大。

行業藍海不再,盈利是最大考驗

除了內外部環境的影響,整個直播行業、遊戲直播行業的大背景也給鬥魚的未來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不知不覺之間,2016年上百家直播平臺共同追逐“直播”風口的盛況已經過去三年了,在這三年裡,資本熱度不再,全民直播、網易薄荷直播黯然倒閉,熊貓TV破產,戰旗、龍珠等二線平臺虎視眈眈,兩強之一的虎牙搶先上市並超預期發展。這種情況下,只有儘快實現盈利、搶先“上岸”才是直播平臺良好生存的基礎。

遊戲直播行業藍海時代一去不復返的背景下,可以說,盈利才是鬥魚未來的最大考驗。

但鬥魚這些年一直深陷鉅額虧損無法自拔。鬥魚招股書上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鬥魚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87億、18.86億和36.54億元,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但這三年鬥魚淨虧損分別為7.56億元、5.94億元和8.19億元,雖然營收不斷上漲,但連續三年處於鉅額虧損狀態,虧損數目居高不下。

這麼高的虧損,一方面源於鬥魚方面成本的居高不下,佔比超過一半的銷售和市場費用是大頭,其次是研發支出、行政費用等。另一方面,鬥魚盈利渠道單一,多元化發展受阻的問題

也是導致它的盈利狀況始終無法改善的重要原因。

鬥魚目前營收的大頭仍然在“直播業務”上。在2018年36.54億元營收中,直播業務收入達31.472億元,佔據了絕大部分份額。2016年到2018年這三年,鬥魚直播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77.7%、80.7%和86.1%,不降反增,更是成襯托了鬥魚在平臺多元化運作下的失利。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鬥魚平臺除了在自己主營的遊戲直播之外,這些年不斷佈局了了科技、戶外、美食、綜藝、語音、公益、電商等等多個領域,但截至目前為止收效甚微,不僅無法給其核心盈利帶來足夠的改善,還面臨了更多的泛娛樂類直播平臺的激烈競爭。另外鬥魚也在付費會員上發力以謀求利潤的增長。根據鬥魚招股書顯示,2016到2018年,鬥魚季度平均付費用戶從90萬上漲到了380萬,2019年第一季度繼續上漲到了600萬的規模。

不過鬥魚對付費會員的推廣一直飽受用戶質疑。比如今年3月份鬥魚作為官方賽事直播平臺參與的Dota2聯賽S11比賽期間,鬥魚在Dota2發行商V社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強制要求用戶必須付費才能觀看比賽直播,此舉引發大量Dota2愛好者吐槽“吃相難看”。

這場由Dota2直播引起的輿論軒然大波逼的鬥魚官方出面解釋,但眾怒並未被平息,在用戶的不滿下鬥魚最終取消“付費才能觀看”的規則,“賠了夫人又折兵”。鬥魚官方對強制付費的解釋是“我們付出了遠超於價值成本的內容來進行支撐”,這看似合理,但過於著急收割的操作一方面傷了大量普通用戶的心,另一方面暴露出鬥魚方面急於變現卻盈利渠道單一的窘境,最終導致鬥魚“名利雙失”。

鬥魚像這種急於“收割”的操作還有很多,無不例外都因為核心運營能力的缺失、操之過急、忽略用戶觀感等原因受到用戶一致的“討伐”。就在最近,鬥魚還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鬥魚粉絲節”,名為粉絲節,卻以“吸金”為唯一的目的。在這場活動裡,鬥魚號召旗下平臺主播通過禮物、人氣來爭奪排行榜靠前位置,要求主播引導粉絲掏腰包為主播們提升排名,好好的粉絲節成為了一場所謂的“粉絲刷錢節”。據悉,在這場活動裡有部分知名主播不願意參與打榜,也不願意引導粉絲刷錢來給自己提升這“虛無縹緲”的排名,於是這些主播便被“鬥魚官方鎖了人氣”,引起極大的輿論聲討。

在現有盈利模式和盈利手段爭議不斷、新的多遠化盈利途徑又遲遲未見成果的情況下,鬥魚的“盈利”大考註定會很艱難。鬥魚如不想方設法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它目前所面臨的經營困境將更加惡化,更何況老對手虎牙也在緊步相逼,鬥魚面臨的局面可謂焦灼。

既“窮途”也“末路”,鬥魚的未來迷霧重重

缺錢的鬥魚面臨的是一場“窮途”,雖然走上了上市之路,但有虎牙的順風順水在前,鬥魚上市能否快速解決它所面臨的現金流、資本看衰、用戶不滿等問題還尤未可知,鬥魚註定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

鬥魚面對的也是一場直播行業的“末路”,時間來到2019年,直播市場已經日漸飽和,以抖音、快手等為代表的新一代社交短視頻平臺高速崛起,直播行業的遠景需要面對極大的挑戰,其核心用戶群也勢必會面臨不斷的分流。直播邁入行業競爭的“下半場”甚至是“末路”,這會給剛準備要上市的鬥魚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鬥魚還要面對的是行業商業模式的挑戰。去掉層層包裝,直播行業說到底是內容產業的一環,在沒有找到新的增長途徑和變現渠道之前,它賴以生存的壁壘永遠是核心主播資源。在這個誰給主播錢多主播就去哪裡、主播去哪裡用戶們就去哪裡的時代,鬥魚想要構建起自己的平臺壁壘顯得難上加難。

所以鬥魚直播的未來註定迷霧重重,我們無法確定它上市之後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也許透過迷霧我們最終會發現,這場直播硝煙的參與方都不會是贏家,唯一的贏家可能就只有兩邊押寶的騰訊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