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會計制度》中預算會計的期初餘額還沒確定?教你一招

《政府會計制度》中預算會計的期初餘額還沒確定?教你一招


據我瞭解,此次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以來,有很多單位還處於政府會計制度餘額建賬階段,因為畢竟正式的報表只有在2019年年底決算的時候才要求,所以很多單位在會計人手不夠的情況下,選擇了觀望和等待。有的單位財務會計的餘額確定,但預算會計的期初餘額還沒確定。

我前面寫的關於政府會計制度期初餘額建立和銜接的文章,還有很多的閱讀量和收藏量,證明還有很多的小夥伴處於學習階段。畢竟政府會計制度是一個新生事物,它包括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部分,需要同時並行記賬,在我們行政和事業單位以前的賬務中,必須把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分離出來,財務會計的期初餘額比較好確定,但是預算會計的餘額就有點麻煩了,需要挑選、判斷和計算,後臺有很多小夥伴提問,還是不明白預算會計的期初餘額是如何確定的。

那麼,我就用實際銜接工作中的經驗,再重新說一下政府會計制度下預算會計期初餘額的確立過程。

首先你需要思路清晰

資金結存反應的是預算資金,其實就是以資金形式存在的那部分淨資產,因此銀行裡面錢再多,如果是別人的就不能往自己口袋裡裝,這就是為什麼要理清償還性資金、受託代管的資金、應繳財政的資金。

資金結存只是與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相關的部分,對那些典型的不記入預算會計的資金需要進行調整

比如:

減去:受託代理資產、應交財政款、已收取將來需要退回資金的其他應付款(押金,質保金)

加上:已支付將來需要收回資金的其他應收款(各種借支)

然後需要明白資金結存與財務賬面上的貨幣資金不相等。

預算會計的資金結存科目可分為貨幣資金、零餘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三個明細,財政應返還額度和零餘額賬戶用款額度在沒有質保金的條件下還可以一一對應,但是非財政撥款結餘科目對應的資金結存金額和銀行存款是無法一一對應的,必須通過一定的加減計算倒擠得出。

根據上述情況分析會計賬目

預付賬款分析:財政補助資金預付、非財政補助專項資金預付、自有資金預付

其他應收款分析:職工借支、支付的押金、為職工墊付的款項等,也分為財政補助資金預付、非財政補助專項資金預付、自有資金預付

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分析:發生時不計入支出、發生時計入支出

《政府會計制度》中預算會計的期初餘額還沒確定?教你一招


那麼如何確保單位預算會計新舊銜接正確呢?

我們先看下面的步驟

  • 1、 確定財政補助結轉(餘)

貸方:

財政補助結轉賬戶餘額

加:已計入支出尚未支付財政資金的金額——質保金、先轉出資金掛往來帳還沒花的財政資金(其他應付)

減:已經支付財政資金尚未計入支出的金額——單位先墊付,還沒從財政賬戶支付的往來帳(其他應收)

= 財政撥款結轉科目餘額

借方:

“資金結存”—— “財政應返回額度”=“財政應返回額度”

“資金結存”—— “貨幣資金”= 財政撥款結轉科目餘額 —“財政應返回額度”

  • 2、 確定非財政撥款結轉——科教項目

步驟同上,分析往來帳里科教項目的用款情況

  • 3、 確定專用結餘科目

專用基金——職工福利基金

  • 4、 確定非財政撥款結餘科目

貸方: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財政應返還額度 ——需剔除不納入預算會計的資金

:其他應收款——保證金、押金、暫借款

減:其他應付款——押金、應繳財政款

(如果應繳財政款還要準備要回來,比如報廢收入就不要計算了)

減:專用結餘科目

減:非財政撥款結轉——科教項目

減:財政撥款結轉科目餘額

=非財政撥款結餘科目

借方:

資金結存——“貨幣資金”= 非財政撥款結餘科目

《政府會計制度》中預算會計的期初餘額還沒確定?教你一招


最後我們可以根據借貸平衡的原理設計一個表格很清晰的表述,當然這是一個單位的情況,各位小夥伴可以根據上面的原理和自己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添加處理。

先分項算出各個預算科目的餘額和以此對應的預算結存的金額

最後的資金結存的合計數就是預算科目的資金結存期初餘額

《政府會計制度》中預算會計的期初餘額還沒確定?教你一招

如上圖數字:

非財政撥款結餘= 4+5+6+7-8-1-2-3

資金結存 = 非財政撥款結餘+ 專用結餘+非財政撥款結轉+ 財政撥款結轉

這樣小夥伴們是不是清楚多了呢?祝大家新舊銜接工作順利,關於政府會計學習以後文章中會繼續分享,請關注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