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文 | 閔思嘉


去年剛好是一戰結束一百週年,雖然一個世紀已經過去了,但那場戰爭留給人們的傷害依然是值得被反覆討論的,彼得·傑克遜就製作了《他們已不再變老》,來「紀念」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另一部講一戰的電影《天上再見》,可能有不少人都忽略了它。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爛番茄93%、豆瓣8.0,這個成績基本可以鎖定在年度必看的系列裡了。剛好,這部影片也已經定檔於4月30日在國內上映,能在院線上看到這樣的電影,還是很讓人驚喜的。不誇張地說,這就是你在這個月裡能看到的最好的院線電影。

《天上再見》雖然說的是一戰,但卻並沒有大篇幅地去講戰爭,而是用絕大部分的影像去訴說了戰爭之後的故事。

你或許可以把它理解為一部關於「一戰後遺症」的電影。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影片開始後不久一個穿越戰壕的長鏡頭,就已經為我們暗示了戰爭即將結束時的大勢已去,它要說的,是之後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兩名普通的士兵,愛德華和艾伯特,他們因為目睹長官犯罪而遭到懲處,愛德華甚至還間接因此被炸掉了下巴。

這樣的狀況顯然無法再繼續打仗。很快,他們就退役了。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由於少年時期和父親有著巨大矛盾,愛德華並不願意回家,艾伯特便利用一個去世的士兵,幫愛德華調換了身份,愛德華似乎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新生。

但回到故鄉之後的他們卻在無意中發現,當年那個長官已經飛黃騰達,甚至和愛德華的姐姐在一起,瞬間躋身上流社會。

相比之下,失去下巴的愛德華,只能戴著面具,終日躲在家中;而艾伯特也無法再從事戰前的會計工作,只能四處打零工掙錢餬口。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在這種落差和對比之下,愛德華和艾伯特決定實施一場「報復」,開啟一場紀念碑騙局。

簡單地說,就是偽造一個公司和一個身份,利用愛德華的繪畫天賦,拿著他畫出的戰爭紀念碑宣傳圖,假裝要在城市裡修建戰爭紀念碑,以此騙取善款。

戰爭從他們身上奪走的,他們要以戰爭之名騙回來。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很諷刺是不是?

但是,這場看起來很像是惡作劇的騙局,竟然還真能成功。

這就很黑色幽默了。至此,影片也成功地以它「殘酷喜劇」的方式,對戰爭進行了批判。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愛德華失去了自己的下巴,是戰爭最直接、最殘酷的影響之一。有意思的是,影片從來沒有以正面鏡頭為我們展示愛德華在戰後的下巴到底是什麼樣,幾乎都是通過第三人反應、又或是切割構圖的愛德華鏡中自視等來間接表現。

但剛好是這種「無法直視」的鏡頭處理,反而以側寫式的姿態,與戰爭給人留下的無法磨滅的傷痛構成了一種對應。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愛德華為自己做了非常多的面具,以此隱藏傷勢的行為,同樣也是這種傷痛的外化。但從視覺上而言,面具的誇張、華麗,甚至還帶上了很強烈的喜劇感,反而成為了殘酷的一種反向對照,也構成了我們所說的殘酷喜劇。

舉個簡單的例子,其中的一個面具,愛德華可以通過嘴上的小機關來轉換開心或悲傷的情緒,這個設定就有強烈法式啞劇的黑色幽默感,那種悲涼和喜劇微妙共存的狀態,是對戰爭後遺症最好的諷刺。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雖然影片的故事大部分放在日常生活中,但我們依舊能時時刻刻感覺到「戰場」的存在。艾伯特和愛德華窘迫的生存狀態是如此,就連他們的騙局能成功,其本質也是因為戰爭在大眾心中遺留下的情感太過強烈,修建紀念碑,便是這種濃烈情緒的發洩口。

在這之外,愛德華的家庭關係,也直接就是戰場關係的一種對應。他原本出生在富庶之家,卻因為熱愛繪畫與父親爭執不斷,在父親眼裡,這就是沒什麼用的偏門愛好,愛德華也因此離家從軍,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而愛德華和艾伯特的悲劇,包括他們目睹的長官犯罪行徑,都直接來自戰場上的一條鐵律——部下對長官的絕對服從,這是一種極端的父權關係。

而在現實中,作為兒子的愛德華無法滿足父親的期望,同樣也是極端父權關係造就的壓迫和悲劇。

在這樣的設定之下,《天上再見》的故事,也在戰爭後遺症的主題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拓展,在批判戰爭的同時也對原生家庭問題進行了探討。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愛德華並不特殊,他就是那個年代許許多多對戰爭並無概念,卻在雙重的父權觀念的壓制下,走上戰場並犧牲掉生命的年輕人的代表。

而歷史,根本就不會記得他們的名字,就像愛德華身份被調換,也根本沒人發現、沒人在意一樣。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天上再見》的故事主角,是無法開口說話、長時間帶著面具、極少以真面目示人、並且策劃了整個紀念碑騙局的愛德華;而故事的講述者,卻是配角艾伯特,在被抓捕後的審訊中,一點點為我們揭開這個故事。

艾伯特是愛德華故事的旁觀者,在這場騙局中,他一開始也並不是完全自願參與,所以他既承擔了旁觀者的身份,又是一定程度的參與者。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而被審訊的設定,也意味著他每一次講述都只揭露一部分的真相,這也使得影片的視角,不斷在參與者、旁觀者甚至是不可靠敘述者的身份中切換,它一方面為影片帶來了神秘和懸疑的觀感,另一方面也與觀眾的觀看角度重合。

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我們,不可能真正瞭解親歷者的傷痛。

它應該會是整個四月裡,你能看到的最好一部電影


而當我們再去重讀他們的故事的時候,那些殘酷、那些痛苦,都有可能變成某種充滿了幻想色彩、喜劇或者是黑色幽默的古怪傳奇。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在4月30日上映的這部《天上再見》不僅僅是反戰類影片中比較少見的,能用喜劇和黑色幽默去平衡殘酷的作品;它更是在以解構戰爭的方式,讓我們更加銘記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