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第一首豪放詞,打破了傳統,開創了藝術的新成果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草夕寸品文史。自宋以來,詞有豪放派與婉約派一說。蘇軾被稱為豪放詞的第一個人,在此之前的詞都應該是柳永為代表的婉約詞。曾經有個故事,說蘇東坡擔任翰林學士的時候,有一次在翰林院問底下的一個擅唱歌的幕僚:我的詞和柳永的詞相比怎麼樣?那人就回答說:柳七詞,應該由十七八歲女孩兒執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應該由關西大漢用銅琵琶、鐵彈板唱“大江東去”。

蘇軾第一首豪放詞,打破了傳統,開創了藝術的新成果

如果你覺得這是在稱讚蘇軾詞風的豪放大氣,那你就錯了。其實,這個幕僚對蘇軾是一種友好的調侃,不是表揚他。因為按當時詞的標準演唱方法和形式就是應該由十七八歲小女孩執紅牙板唱,而沒有關西大漢唱的。由此可見,在當時的環境下,蘇軾的詞還不是被“主流媒體”所喜愛的。作為豪放詞的“創始人”之一,蘇軾寫的最早的一首豪放詞是在他四十歲的那年,在密州任知州所做,這首詞就是著名的《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第一首豪放詞,打破了傳統,開創了藝術的新成果

寫這首詞的時候,蘇軾還沒有經歷過人生的大挫折,這首詞寫得大氣磅礴,氣度不凡,是後世人們非常喜歡的一首蘇軾代表作。

這首詞寫了一個盛大的出獵場面,一個狂字奠定了整首詞的基調。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作者倍受鼓舞,氣衝斗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

蘇軾第一首豪放詞,打破了傳統,開創了藝術的新成果

下片寫蘇軾的內心狀況,喝了一些酒有些“酒酣”,心胸更加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髮白,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射向西夏軍隊。詩人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蘇軾第一首豪放詞,打破了傳統,開創了藝術的新成果

蘇軾的這首詞是他自己的一個真實體現,一改當時詞多是脂粉之作的傳統,打破了這種傳統狹隘的觀念,讓詞有了更多的功能,提高了詞的格調,“以詩為詞”,讓詞增加了言志抒懷的功能。從此以蘇軾和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詞佔據了詞天下的半壁江山。

蘇軾第一首豪放詞,打破了傳統,開創了藝術的新成果

蘇軾一定想不到,自己的一次出獵,射出了一次詞派的革新,一種文學的重要流派。從此以後,不僅有“楊柳岸,曉風殘月”“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更有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了“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從這首《江城子》開始,詞不僅僅適合紅顏少女淺吟低唱,更適合的是豪情壯志男兒的慷慨激昂!蘇軾的這次驚世駭俗之舉,創造了豪放詞,也為後世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此時再讀這首詞,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蘇軾的豪情,還有他想要改革宋詞的決心和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