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法王寺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法王寺位於合江縣法王寺鎮,始建於宋、元之際,興於明、清。清同治十年,法王寺方丈果山,向皇上奏請大藏經一部,令其“永遠供奉,以光佛法”。並賜法王寺為十方叢林,諭其開期傳戒。慈禧太后親賜“法王禪寺”牌匾一塊及半副鑾儀護送藏經回寺。為報皇恩浩蕩,歷經十餘年,建成萬壽亭,以供奉聖旨、鑾儀,法王寺“香火之盛甲於蜀南”。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寺院所有建築由整石鑿成的228根紅色石柱托起,皆選用紅色石料,其工程浩大、造型雄偉、雕刻精堪,為古剎建築一大奇觀,素有“天下石工第一”之譽稱。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夜郎古道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夜郎古道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福建境內的東越國,多次進攻廣東的南越國。南越向漢廷求救。漢廷派兵平定東越,並派番陽地方長官唐蒙曉諭南越,不得造反。唐蒙回長安後,請求朝廷開闢“夜郎道”,認為一旦南越有事,即可徵發夜郎之兵武裝彈壓。漢武帝大喜,升任唐蒙為郎中將,徵發巴蜀士兵千人,加上布帛、珠寶、金銀等物資運輸隊伍1萬餘人,從合江符關(今縣城南關)出發,沿赤水河上行入貴州,翻越大婁山到貴州牂牁地區,開展經濟文化交流,這就是千古盛傳的“唐蒙通夜郎”。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鹽馬古道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鹽馬古道合江城自唐代起即為川鹽入黔口岸。貴州素不產鹽,食鹽“仰給於蜀,蜀微,則黔不知味矣”(明·田雯《鹽價說》)。四川自貢地區的食鹽,從沱江運到瀘州入長江,順長江運達合江城,由合江轉運入貴州。在清咸豐年間和抗戰時期兩次大規模的“川鹽濟楚”中,合江是川鹽沿長江進入楚地的必經要道。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合江川鹽入黔分水陸兩路,以水路為主。水路是赤水河。陸路有兩條:一條是合福道,即合江經福寶到貴州習水等地;另一條是合河道,即合江經河壩到貴州赤水的長沙等地。

堯壩鎮白村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堯壩鎮白村村域面積8平方公里,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是夜郎古道上的軍事要塞,居六大古寨之首。白村古街歷來便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驛站,現有進士牌坊、大鴻米店、東嶽廟、王朝聞故居、周公館、凌子風影視陳列館等古建築群,木刻、石刻造型生動、雕刻細膩、形態自然。2007年,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011年評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2013年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評為全國4A級旅遊景區。

五通鎮五通村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五通鎮五通村是一個純苗族集居的自然村落,村域面積6.5平方公里,古街以清代時期建造為主,其中土瓦、泥夾木(竹)結構居多,其民居牆體屬就地利用泥土、自制木材牆板自建而成,具有結構性強、冬暖夏涼的特點。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福寶鎮穆村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福寶鎮穆村位於福寶鎮西南部,幅員面積11.44平方公里,總人口1520人,村境為山麓臺地,地勢開闊,風光美麗。該村有多處土牆瓦房聚落,有的聚落有房屋100多間。其中以碉樓群最有特色,清代建築,式樣正方形或長方形,高三至四層,版築土牆,重簷歇山式屋頂,四角高翹,在頂層四方設瞭望窗即槍炮窗。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南宋神臂城遺址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南宋神臂城遺址俗稱“老瀘州”,位於長江北岸,神臂城鎮老瀘村神臂山,距縣城六十里。古城四周懸崖,三面環水。從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築城至景炎二年(1277年)王世昌自殺殉國,神臂城最後失陷,宋元雙方在神臂城爭奪三十四年,五次易手,其所建立的水陸立體山城防禦體系,受到宋理宗皇帝嘉獎。在保衛川東重鎮重慶,延緩南宋的覆亡,與合川釣魚城起到同樣重要作用,民間有“天生的重慶,鐵打的瀘州”之說。2013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專題】千年古縣 匠心古建(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