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出眾,要麼出局——無界時代的女性創業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

12月4日,唯眾傳媒創始人兼CEO楊暉在上海外灘W酒店出席2018全球她領袖年度盛典,發表了題為《要麼出眾 要麼出局——無界時代的女性創業》的開場演講。“企業進化的速度就是CEO進化的速度,CEO不進化,企業不可能進化”“用你的核心競爭力去為他人賦能,先成就他,再成就自己”“我們今天所有的女性創業者,都站在一個岔路上,要麼出眾,要麼出局”……演講中金句頻出,現場掌聲不斷。楊暉還為無界時代女性創業者分享了四大“她力量”——專注力、認知力、平衡力、美學力,希望女性創業者們都可以突破“她界限”,不出局,要出眾。

以下是部分演講實錄:

“要麼出眾,要麼出局”是唯眾傳媒一樓大堂的LED大屏上一直掛著的八個字。

很多來找我的人看到後都會說:“楊暉,需要那麼‘厲害’嗎?讓每個員工,每個來找你的人都看這八個字,嚇不嚇人?”

但是,在這個時代現實的創業背景下,我們沒有太多的選擇,這八個字是非常準確的。

一方面,隨著商業的競合在不斷演變,互聯網新商業形態的迅速發展,各個行業的壁壘被逐漸滲透,行業界限越來越模糊。身邊出現了很多新的創業者,很難用一句話解釋清楚他是幹什麼的。這說明一個事實——今天創業的行業界限在逐漸模糊。

比如小紅書,它既是社區,又是分享,還是電商......那它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它什麼都是,它具備了整合的力量。它是一個新物種,是一個在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已有那麼大市場的背景下,還能橫空出世的新物種。因為行業界限逐漸變得模糊,模糊當中,就有機會。

另一方面,行業界限逐漸模糊,出眾和出局之間的界限卻日漸清晰。原來,一個企業要消失,好像沒有那麼快。但在今天,你會發現突然它就消失了。在出眾和出局之間,緩衝地帶少了。

2007年,喬布斯發佈了第一代iphone,喬布斯在發佈會上非常激動:“今天蘋果要重新發明手機。”諾基亞當時的CEO康培凱顯得有些不屑:“蘋果不會對諾基亞造成任何影響,因為諾基亞專注做手機很多年了,同時又有滿足任何價位和需求的產品線,而蘋果僅僅只有一款產品。”諾基亞堅持的是手機傳統的邊界,而蘋果,原本是一家電腦公司,他們發明了一臺不像手機的產品,打破了行業的邊界,加速了手機行業的變革。後來,微軟收購了諾基亞,諾基亞的CEO約瑪·奧利拉說:“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

唯眾的進化史——從有界、跨界到無界

在這樣一個行業界限逐漸模糊,但是出眾和出局卻日漸缺乏緩衝地帶的時代,我們如何實現自我進化?

我拿唯眾做例子,剖析一下。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

唯眾傳媒的十二年,是從有界、跨界到無界的十二年。

它出生時,是中國製播分離剛剛開始的時候。作為湖南衛視第一個出來的創業者,環顧四周沒有太多人。我彷彿進入了一個藍海,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這是1.0的時代。如果你真的安心地待在1.0,就有問題。所以我花了四年的時間做實踐和探索,推遲了博士論文答辯。我提出了TV 2.0電視新思維理念,並用《波士堂》等四個案例,作為論文中的研究對象,解剖麻雀,尋找答案。

我在思考,作為一個傳統的內容供應商,怎麼實現自我升級?怎麼升級到TV 2.0?怎麼能把電視單向的內容輸出模式做優化?後來我得出結論,雖然它不是互聯網,不是Web 2.0,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吸收許多養分,把互聯網精神和互聯網特點滲透到電視節目的製作當中來。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

《波士堂》在做第一期樣片的時候就實現了流媒體的直播。很意外,當時的數據有非常好的表現。播出八年後,《波士堂》還被評為全國最具市場價值的節目。直到今天,《波士堂》依然在,很長命。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

接下來,唯眾傳媒走出上海,在CCTV-1每週六晚上奉獻了一檔節目《開講啦》。在TV2.0的背景下,《開講啦》將誰來講、講什麼、誰來問,都由觀眾決定。節目組做了大量的線下活動,走訪了許多大學,讓大家填相關問卷。我們的主講題目、主講嘉賓和青年代表,都由觀眾來決定。

這看起來很簡單,但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回饋,《開講啦》成為最受中國大學生歡迎的演講欄目,榮獲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周播電視節目”。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

轉眼到了2014年,中國互聯網自制網綜元年。這對內容供應商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過去,我們太習慣跟電視觀眾講故事,現在面對網友,我們應該怎麼做?唯眾必須得進化。唯眾不是一家娛樂節目公司,大家所謂的頭部、選秀、音樂節目,跟我們沒有太多的緣份。在網絡受眾成為視頻節目收視主力,移動互聯網開啟視頻碎片化傳播的時代,我們怎麼逆風翻盤成為頭部?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

2014年,唯眾傳媒推出了《你正常嗎》,這是我們和騰訊視頻合作的首檔網綜。節目基於網絡數據調查,近千萬網友參與互動,由網友決定節目內容。三季總播放量突破了16億,獲評中國最佳網絡節目,成功實現自我突破。過去我們以為自己只會跟財經和文化打交道,現在發現,其實我們也有很強的綜藝精神。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

可能許多人很喜歡騰訊視頻《心動的信號》這個節目。這檔網綜是唯眾傳媒製作的當之無愧的戀愛頭部網綜。現代社會這麼多的青年男女,他們會不喜歡約會、戀愛、婚姻類的節目嗎?不可能。是我們沒有提供這樣一檔好的節目給他們,《心動的信號》就是這樣一檔節目,我很為團隊驕傲。一些優秀的青年男女,你在上海的office、街道上遇到,頂多看一眼,並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們用這樣一檔節目,讓這些素人男女走到你的面前,成為許多觀眾心中的戀愛理想對象。我沒有想到,這樣一檔安靜的、以素人為主的節目,播放量突破了10億,獲得2018年最具價值網絡綜藝top10。這一切都是唯眾不斷在環境變化中追求自我進化的結果。

今天,是全媒體時代,是一個人拿一個手機,寫一段文字,拍一張照片或者一段小視頻,就可以成為一個媒體的時代。這個時代變化之快,迭代之快,給到創業者太多的不確定性。當危機和機遇的來臨越來越沒有確定方向的時候,你的3.0在哪裡?

之前我特別反感去唸書,可能有偏見,因為我覺得唸書是“混圈子”,我不太需要,我沒有這麼多時間。後來,我發現我錯了。的確,每個人都需要知識更新,需要自我認知的進化。所以,我試圖把自己的公司當做一隻小白鼠,做一個自我調整,找尋自己的3.0.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

當電視節目、網綜、短視頻、直播等各種產品品類層出不窮的時候,你會看到,其實每一個內容從外在的形態到內在的邏輯都是動態演化的,在這種情況下,內容產品一定是多元化的。所以唯眾也必須多元,不然就會“死”掉。

只有不設限、思無界,才能創造新物種。作為一家十二年的公司,轉身不易,但是唯有向前,別無選擇。

如何保持出眾?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

無界時代唯眾傳媒的戰略是OTO。這個T,就是TV。其實我們已經不指望在電視上掙什麼大錢了。那我們要掙什麼呢?我們掙的是品牌效應,是資源聚合的可能性。然後我們要做什麼?做線上和線下。

線上部分。除了網綜之外,今年10月份我們和阿里合作,完成了將近40場直播。這讓我們對視頻本身的理解更深刻了——它不僅可供觀賞,還能產生更多的效能。我們也在佈局自己的短視頻、音頻和其他新媒體矩陣。

線下部分。從有界、跨界到無界,既然無界,說白了就是要去搶人家的“飯碗”。我發現,只要擁有創意力,你其實可以用你的核心能力,為其他各行業、各品類賦能。這不是貪心,這是用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去為他人賦能,先成就他人,再成就自己。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

很榮幸,我們承接了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應用體驗展,成為它的策展、布展和運營的全案解決公司。活動很成功,這也是我們在OTO戰略上做無界整合的矩陣化IP建立和衍生的嘗試。我們的無界內容觀是,一切皆內容,內容即平臺。 從此延伸出來的企業使命就是唯眾傳媒的slogan:一切只為有價值的內容

無界時代的女性創業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

其實我們今天所有的女性創業者,都站在一個岔路口上,要麼出眾,要麼出局。如果想出眾,我有幾點思考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是專注力。如今的世界是一個碎片化的世界,比起更持久地專注打磨一樣東西,人們更關注用各種碎片化的時間快速地完成各種所謂的“任務”,這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浮躁,專注力就變成了稀缺資源。但是,唯有專注,才能獲得自由,這是我從業二十多年來的深刻體會。無論世界怎樣演變,長期關注、打磨一件內心摯愛的事物,或者說事業,永遠是摒棄浮躁、去蕪存菁、成就自我的“漫長的捷徑”。唯眾這麼多年,只專注在有價值的內容,12年來打造了70多檔節目,且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代表作,一直勇立潮頭。這是這家公司的定力,專注力。在我的概念裡,專注不是束縛,相反,越專注,越自由。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无界时代的女性创业

第二是認知力。企業進化的速度就是CEO進化的速度,CEO不進化,企業不可能進化。在這個信息爆炸、產品迭代和消費升級的時代,唯有跟上時代的節奏,讓自我認知提升。創業者要善於洞察時代發展趨勢,我們能否讓自己的產品跟得上時代的節奏,和當下同頻共振,這都取決於對當下的認知力。在快速迭代的世界,“認知力”同樣意味著一種對周圍世界快速反應,快速刷新,快速迭代的認知理解能力。昨天的商業邏輯,和今天的有沒有變化?肯定有,哪怕相隔一個禮拜,多少都是有些變化的,要具備這種敏銳的認知力更新。大腦要像一個開啟了“自動更新”的系統,不斷通過對周圍信息的敏感蒐集,不停升級更新自己的系統,再用新的系統來理解和改造周圍世界,推進自己的事業對商業的影響。

舉個例子。有人說:“瑞幸咖啡的崛起被稱為第四次咖啡革命。”它的出現,彷彿在咖啡界、營銷界、互聯網和資本界扔下一顆炸彈。它用很短的時間就在蘋果的appstore上躍升至前幾名,並迅速成為了獨角獸。現在到街上隨便走一走,到處都能看到“小藍杯”咖啡的身影。我覺得它簡直是個奇蹟,這就是“小藍杯”的魅力。這樣的成功不僅在於品牌自身對市場的認知力,更在於消費者對其品牌的認知力。這正是“認知力”的力量,它能讓一個品牌在市場中找到獨一無二的位置,更能讓受眾在面臨眾多選擇的時候只在尋找那個他認準的品牌。當然,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把小藍杯做出來,但我們一點一滴先實現自我的認知升級,繼而再努力實現企業的認知升級。

我認知,故我在。

第三是平衡力,這是女性獨有的能力。很多人在問到成功女性時,經常會問,你的家庭和事業怎麼平衡的?其實創業不僅僅需要平衡家庭和事業,創業需要平衡更多的是理性與感性、速度與深度、情懷與市場、雄心與耐心。ofo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經歷了大量資本極速推動,無止境的融資、燒錢、補貼、擴張......最後是全面失衡。據說,戴威本人對公司還一直抱有獨立發展的理想主義般的堅持。我很受震動,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情懷與現實之間的失衡。在今天,當大家都呼喊“寒冬已來”的時候,我們怎樣平衡內心的慾望、理想和現實,理性與感性等等,是每個女性創業者尤其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能夠平衡好,就一定能破解許多的困局。

最後我想說的是美學力,這也是女性非常獨有的。商業即美學,一切的商業都是美學力。第一個邏輯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有智能的升級,也有審美的升級,品質就意味著美。顏值經濟,這個顏值不僅僅是簡單的面孔。比如“一條”,就做了美的事業。它把小眾的生活美學上升到現在新中產階層,變成大家都特別推崇的一個生活方式,這本身就是關於美學力的很好的佐證。比如“網易嚴選”,丁磊懂美,裡面經常有CEO推薦的精品產品。對於真正頭腦清醒、有定力、有夢想的人來說,市場機會永遠在,最關鍵的是你願不願意像發現美一樣去發現商業機會。

美,就是生產力。

最後,我相信,我們一定都不想出局,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出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