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行 可以去“轉讓專區”撿漏?

羊城晚報訊 記者戴曼曼報道:急需用錢,但是卻發現自己的錢被“鎖定”在銀行理財產品裡,該怎麼辦?也許另一部分人開始困惑,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跌跌不休,到底哪裡還有“撿漏”的機會?包括招行、中信等銀行推出的“銀行理財產品轉讓專區”給這兩種人提供了一個撮合的機會。羊城晚報記者瞭解到,部分銀行手機銀行APP上的轉讓服務交投活躍。但是有業內人士卻依然提醒投資者,理財並非存款,轉讓並不意味著投資者無風險,建議投資者依靠自身情況酌情考慮。

新發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

轉讓服務逐漸升溫

“轉讓的預期收益率有4.2%,但是現在買新產品才剛過4.0%,還是買轉讓的產品划算”,在廣州市天河區的一家理財產品中心,一名理財經理向羊城晚報記者細數理財轉讓的種種優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財收益率下行的情況下,買別人轉讓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更高。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理財產品量價齊跌。從收益率來看,普益標準的數據顯示,1月份415家銀行理財發行了共100041款理財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率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31%,而2月份發行理財產品降至7292款,收益率下降0.05個點至4.26%。到了3月份,全國整體銀行理財收益環比下滑至4.00%。全國銀行理財價格指數環比下滑0.68點至95.75點。

從存續規模來看,一季度, 415家商業銀行(不包括外資銀行)季末存續106716款理財產品,較2018年4季度減少2462款,環比下降2.25%,存續規模估計為29.11萬億元,較2018年4季度環比下降5.20%。

“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影響下,市場流動性保持適度寬鬆,市場資金利率走低,帶動銀行理財成本趨勢性下滑”,普益標準研究員李明珠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理財產品在轉型過渡期,大部分銀行機構仍在致力於理財結構的調整,致使資產端收益空間持續收窄,客觀上促使銀行理財收益走低。李明珠預測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銀行理財收益大概率仍將延續此前的下行趨勢。

在此趨勢下,購買“舊”的被轉讓的理財產品看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羊城晚報記者以客戶身份與多家國有、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交談提到目前收益率逐漸走低時,有理財經理就推薦記者前往轉讓區進行“撿漏”。

多家銀行試水轉讓服務

優惠期內手續費為零

羊城晚報記者登陸某銀行手機APP的轉讓專區查詢發現,該行提供的轉讓既包括大額存單也包括理財產品。其中以理財產品轉讓為例,持有理財產品者可以發起轉讓、自主定價隨後交易成功。

其中轉讓方和受讓方的手續費,為轉出金額的0.05%,而由於目前處於優惠期,轉讓費為零。

羊城晚報記者留意到,一款原本90天的理財產品,存續期剩下62天,經過測算後的年化收益率達到了4.06%,而該行最新一期發售的同系列的63天的理財收益率僅有3.95%,足足相差了0.11%。

手續費為零的前提下,輕鬆可得更高的收益率,也讓銀行理財產品的轉讓更加升溫。一位有著理財轉讓經驗的某銀行客戶向羊城晚報記者證實,今年春節前的轉讓收益率要比新產品的優勢更加明顯,一些利息較高的轉讓產品甚至出現“秒售”。

銀行理財產品轉讓升溫的背後,更多的是打破了原本固定期限收益率對於資金流動性的要求,這也使得原本一些沒有考慮購買定期產品的銀行客戶開始考慮購買一些固定期限的理財收益率。

一名銀行理財經理就透露,有經商的客戶對於流動性的要求比較高,以往更多的考慮貨幣基金等活期產品,但是現在可以轉讓的銀行理財則給了他們更多的選擇。“一方面可以通過把理財產品抵押給銀行獲得貸款,另一方面則可以把銀行理財產品定價轉讓出去”,上述銀行理財經理介紹,由於不要求一對一轉出,轉出的份額也可以自行決定,在一些需要資金的客戶中還是比較受歡迎。

鏈接>>>>

理財不等於存款 仍然存在風險

據介紹,當前銀行理財轉讓模式主要有三種,包括一口價轉讓、協議轉讓、競價轉讓。一口價轉讓,是指轉讓人設置確定價格發起轉讓,受讓人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則,完成轉讓交易;協議轉讓,是指轉讓人和指定的受讓人之間自行約定轉讓價格,完成轉讓交易;競價轉讓,是指讓受讓人出價,出價最高的可以成交。

理財產品轉讓聽起來值得一試,但還是有業內人士進行了風險提示。“由於銀行理財非存款,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普益標準研究員李明珠認為投資者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

值得留意的是,銀行理財產品轉讓現暫不支持跨行交易,投資者若需購買轉讓的理財產品,前提需在有設置理財轉讓平臺的銀行完成購買理財的風險評估測試,然後在理財轉讓平臺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轉讓產品。

與此同時,隨著資管新規等出臺,銀行淨值型理財越來越多。從市場情況來看,目前已有部分銀行推出了淨值型產品轉讓功能,但是適合轉讓的一般為封閉期較長的低流動性淨值產品。

“由於淨值產品每日收益存在一定波動”,因此,李明珠提醒投資者在購買轉讓的淨值產品時,需要清楚地瞭解產品的投資方向,對產品每日收益波動要有充足的心理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