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創作三十多年了,《免費》的“老臘肉”羅大佑依然真香?!

为什么都创作三十多年了,《免费》的“老腊肉”罗大佑依然真香?!

羅大佑有講過一段關於人與音樂的關係:無論你是否喜歡一首歌,每次你聽完這歌,它至少改變了你幾分鐘的生命體驗。

但這幾分鐘的生命體驗是收穫還是浪費?結果因人而異。

为什么都创作三十多年了,《免费》的“老腊肉”罗大佑依然真香?!

現在,羅大佑推出了新歌《免費》。

如果你還喜歡的話,聽這首歌之生命體驗的改變,那就是你賺到的便宜,是免費蹭到的精神食糧,如果你不喜歡這羅大佑式的歌詞、旋律、唱腔,那麼你至少付出了 4 分 12 秒的人生年華,給一首你不喜歡的歌,用這四分多時間刷兩遍《學貓叫》不好嗎?

倒是《免費》這首歌,羅大佑把人生種種因免費得到的結果,濃縮且精準地總結了出來。

這令我想起一個段子:一個哥們兒想看場音樂劇,就跟朋友蹭了兩張面值 280 元的票,事後為答謝這一票之請,又請朋友吃吃喝喝,花了小一千元……

你看,這免費的門票,付出了人情債;還有羅大佑歌詞所唱到的,免費的愛情,付出了眼淚免費的網絡,付出了時間。

为什么都创作三十多年了,《免费》的“老腊肉”罗大佑依然真香?!

所以這世界當真有免費的便宜可佔嗎?羅大佑用音樂告訴你,沒有的。

樂壇老炮兒的視角就是這麼穩準狠,音樂就是這麼剛,且羅大佑一剛就剛足三十多年,叫他是樂壇的“神級前輩”一點不為過。

再回到音樂硬件層面來講,《免費》用著復古且時髦的 Blue Rock 編曲框架,鼓和 Bass 敲擊著聽者的耳膜與心臟,很是令人頭腦清醒的主題,彷彿還給歌曲設置了一個隱形副標題——免費 ( 的代價 ) 。

歌曲的詞作結構,打破了華語歌常用的主-主-副-主-副-副,最多再加一個 bridge 段落的慣常做法,歌曲整體是一傾到底,每一層都有一個並不“免費”的主題關鍵字抖包袱給聽眾,層層升級,直至最終,反諷著收尾“免費萬歲 大家快快都來排隊”。

但換個角度來感悟,這又何嘗不是羅大佑對當下社會環境所表達的一種間接的關懷與思考呢?

羅大佑從出道至今,這三十多年來,一直在音樂思想的傳達方面毫無爭議,卻在專業演唱方面,引起兩面派之討論。

但三石我始終會站在“真香”一派,因為羅大佑歌曲中持續保有的黑色幽默感、時代滄桑感,配以他這標誌性的“破鑼嗓”,是一道把音樂內核再昇華的加工程序,是一個唱作人本色且特色的音樂標識度。

羅大佑這名“老臘肉”被欣賞了這麼多年,依然有嚼頭。

音樂“免費”的時代會不會即將終結?

就最近周杰倫、陳奕迅的歌都需要在音樂 app 上付費成為 VIP 用戶才能聽的趨勢而言,彷彿是這樣的。

但羅大佑這首《免費》,又的的確確是童叟無欺的免費,無論你是否 VIP, 都可暢聽無阻,那麼埋藏在這背後付出,又會是什麼呢?讓音樂說了算。

为什么都创作三十多年了,《免费》的“老腊肉”罗大佑依然真香?!

羅大佑一邊唱著新歌《免費》,一邊要在 6 月 8 日把他這些年一直進行的“當年離家的年輕人—青春無悔追夢版”巡迴演唱會再度開到北京,這次是“搖滾旗艦場”。

想聽這場演唱會的朋友,大可以選擇跟熟人蹭票,再以更高價格請熟人敘舊聚餐,也可以自行到永樂票務平臺購票觀看 ( 點擊閱讀原文,進售票鏈接),改變一些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想免費觀看嗎?細緻觀察過社會眾生的羅大佑以新歌告訴你:不存在的

還沒看夠?你可能還感興趣的有:

儲能多時的 F.I.R. 迴歸,這仍是我們認準的青春「老字號」

邱比的《中離》給華語電子音樂帶來哪些啟示?

丁當“不要命”——情字這條路,難走,更要走

2000 年不是你想回,想回就能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