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宇一案告誡為人父母:孩子應該是朋友,而不是你的“奴隸”

吳謝宇一案告誡為人父母:孩子應該是朋友,而不是你的“奴隸”

吳謝宇,有關他的事,這兩天才知道的事;他自己是一位北大高材生,在所謂“懂事的孩子”中,自己卻精心策劃了一場弒母案件。

當我看到新聞標題時,由於太忙,沒來得及去看內容,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就是個人渣,連自己母親都會殺。等到回來細看一下案情,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殺人是不可容忍,何況是弒母呢?但我們知道背後真相後,不得不感慨這一場悲哀的母子關係,然而這種關係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天天的上演著。

有關吳謝宇案件,這裡就不詳細道來,相信知道這件事的每一個人都會去找資料細看,同時其他媒體也有相應的解說。

本篇文章要說到的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不僅僅是教育,還有其他因素,而我們現在大多數父母卻只重視了“教育”;“中國式教育”卻沒能發揮到教育的本質(國外就不清楚教育是怎麼樣的),我們這邊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懂事、成績要好、初高中不允許戀愛,大學或高中畢業後就得找對象,結婚生子等等一些列事情,都被他們(父母)安排得“完美”;當我們做兒女的長大點,如果你稍微不聽他們的,他們就會已死相逼、或斷絕母子、父子關係------在父母眼中,兒女就是父母手中可以控制的棋子,每一步都需他們安排。那為什麼我們的父母或正在做父母的你會有這些不能與孩子做朋友心態呢?

吳謝宇一案告誡為人父母:孩子應該是朋友,而不是你的“奴隸”

看了大多數人對吳謝宇母親的評價,她是一位教師,控制慾強......此處應該打住,我們請別隨意給教師帶上這個帽子,生活中除了教師,其他人控制慾不強了?那些公司的老闆、高層管理者,甚至是一個主管和組長,更甚者國家某個管理崗位的調來的臨時工,他們控制慾都非常強;前段時間的996風暴,為996站出來說好話的控制慾就不強?他們還是在法律控制的範圍內高呼996是為了自己的理想等等這些控制性的行為,其控制慾就不強?控制慾這個現象這是一個普遍現象,而現象的背後是什麼,這裡得提到一個詞語:奴性。

奴性,是基於生存慾望,根據個人認知力在現實中的有限理性選擇,完全服從。它是暴力恐嚇、利益誘惑和思想禁錮的產物。

吳謝宇一案告誡為人父母:孩子應該是朋友,而不是你的“奴隸”

縱觀我們歷史的發展,現在我們雖身處於21世紀,然而那兩千年根深蒂固的奴性思想還在大腦深處暗藏著,就猶如HIV病毒一樣,在某一天悄悄暴發,暴發後就一直存在著,難以治癒。

關於某一天,是什麼時候呢?可能是你有弟弟妹妹的時候。可能是你同學時期做了班長的時候,可能是你成家成為父母的時候,可能是你成為領導、幹部、老闆的時候......“發病”時間不會確定,但他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只要爆炸,方圓的人都會無辜受傷或離去,或者炸了自己。

吳謝宇一案告誡為人父母:孩子應該是朋友,而不是你的“奴隸”

奴性的形成並不是天生就有,它是由於後天的暴力恐嚇、利益誘惑和思想禁錮的產物。 極權統治者打造一個唯我獨大的極權,讓每個人都順從並依附於它;極權統治者打造一個唯我獨尊的思想,讓每個人都變成服從於這個思想的低級動物。 當國家政權淪為統治者的私器,當“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成為一種文化,奴性也就自然形成了。

現在是自由和平的時代,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時代,我們已經擺脫掉被奴隸的時期,但短短的幾百年時間,我們思想裡還裝著奴性;當我們都成為父母后,我們小小的家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團體,這個團體中,父母就是最大,一切都聽他們的;而父母對孩子的愛也在子女與他們相處時間不斷加長時,這份愛也慢慢變味。

吳謝宇一案告誡為人父母:孩子應該是朋友,而不是你的“奴隸”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變為“聽我的沒錯、不聽我的你看著辦”,大多數父母就把自己變成這個家掌權者,對孩子的思想從來不去聽取,一味以自己為中心,把自己的思想灌輸在孩子身上。

前段時間,自己的一個朋友在朋友圈發了一句話,讓自己感觸很深;他是這樣寫道:“四十不惑的年紀,上有老下有小,一個家庭經營,公司的發展,孩子教育,攀比心理,自己內心不安全,強加到孩子身上,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是的,我們把自己內心的不安全乾強加與孩子身上,不問孩子是否願意。作為父母的我們都不用去想的,自己就在那裡認為,孩子那麼小,會明白什麼呢?僅僅把自己所處的不安全(沒錢沒權)、自己不能實現的夢想,用一句聽起來很高大上句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告訴別人,自己家孩子也很牛,同樣能飛;然而卻沒有照顧子女的感受。

吳謝宇一案告誡為人父母:孩子應該是朋友,而不是你的“奴隸”

現在的童年的生活不再是童年,已是童年人世界,這個世界有著各種補習班、舞蹈班、樂器課等等;我們都想把孩子培養成下一代大明星、名人、幹部,那樣今後生活就不會發愁,就會有好多好多的錢,有錢就讓別人去幹,只是別人等思想,這些思想,我們還不斷灌輸給孩子......

曾經寫過有關理想的文章,文章借用了雷子《理想》歌曲的歌詞:

又一個年代在變換

我已不是無悔的那個青年

青春被時光拋棄

已是當父親的年紀

每一個童年的我們最後都會 長大,為人母,為人父,在我們沒有實現自己理想,同時生活也一塌糊塗的時候,我們都會把理想轉嫁於孩子身上,漸漸的就把孩子當成自己實現理想的“工具”,這種“工具”,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隨意取拿,不需同意,稍有反抗,那就修理。這裡的修理不只是簡單的棍棒,包含了語言的攻擊,其中也包含本案件主人翁吳謝宇母親的話語和他周圍鄰居朋友的話語:懂事的孩子。

就在前段時間17歲少年跳下高架橋下,結束自己生命來反抗母親對他的控制;我想大多數作為子女都是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但當父母無情的剝奪子女對他們的愛的時候,子女能做什麼,大部分人都想過自殺,吳謝宇也想過自殺,不過後來他同學的心理疏導,他放下了,可最終演變成了弒母。

在大部分的父母教育方式下,基本都是唯我獨大,子女稍微有點意見,那就老掉渣的言語就冒出來:老子吃過的鹽比吃的飯還多、走過的橋比你走得路還長......言語下充滿著讓子女順從他思想,而沒有把兒女當做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