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靄潔:“一帶一路”倡議有望成為全球治理和多邊參與的新路徑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靄潔:“一帶一路”倡議有望成為全球治理和多邊參與的新路徑


“‘一帶一路’倡議有望成為全球治理和多邊參與的新路徑。”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靄潔認為,如果參與國能夠在瞭解相關機會的同時也建立起參與及合作的有關機制,那麼這個中國倡議的平臺和願景所帶來的效益將被最大化。

推動相關國家開展合作

孫超:您如何看待中國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文靄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能夠加強相關國家的共同願景,也會讓這些國家更加理解該倡議所能提供的機會。如果參與國能夠在瞭解相關機會的同時也建立起參與及合作的有關機制,那麼這個中國倡議的平臺和願景所帶來的效益將被最大化。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靄潔:“一帶一路”倡議有望成為全球治理和多邊參與的新路徑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靄潔

舉行 “一帶一路”論壇,能夠將這些國家聚集到一起,不僅加強這些國家對“一帶一路”的理解,也有助於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推動倡議的落實。

“一帶一路”倡議有望成為全球治理和多邊參與的新路徑。舉行這個多國論壇意味著從雙邊交流到多邊參與及討論的升級。

促進發展中國家共同繁榮發展

孫超:您認為發展中國家可以從“一帶一路”建設中獲得哪些益處?

文靄潔:對於“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特別是對該倡議感興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此項倡議將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如何與中國開展合作,以及如何與其他共建國家開展合作。這將促進這些國家之間以及他們與中國之間的對話,以便更好地達成共識,確定共同目標,促進共同繁榮發展。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靄潔:“一帶一路”倡議有望成為全球治理和多邊參與的新路徑


▲ 2018年10月24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北京啟動了“科技助力減災——‘一帶一路’能力建設項目”,中方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牽頭、科技部指導。圖為簽約儀式現場。

開發署正在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問題的核心並不在於世界上沒有足夠的資源,而在於開發署或其他發展夥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援助的傳統方式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因此,建立合作伙伴關係非常重要,我們需要讓私營部門、學術界、智庫和政府部門更好地參與進來。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這一平臺來建立所需的夥伴關係,以實現其發展目標。

將中國的經驗介紹給其他國家

孫超:您能和我們分享一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取得的主要成就嗎?

文靄潔:數十年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開展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就。

例如,我們在多個省份開展了幫助少數民族女性的工作。在苗族地區,我們致力於幫助這些民族聚居區的女性脫貧,同時我們也會保護當地的文化遺產。從古到今,苗族女性都非常擅長刺繡,刺繡是她們的傳統手工藝。所以我們努力尋找方法,幫助苗族女性發展刺繡工藝,藉此保護她們的傳統文化。同時我們也幫助她們將刺繡發展為一種新的經濟活動,藉助電子商務這一平臺,讓她們既有工作可做,又不需要離開家鄉。這樣一來,她們可以在家裡照顧孩子,這也解決了當地留守兒童的問題。在這個例子當中,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很多方面,尋找能解決多種複雜問題的方案。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靄潔:“一帶一路”倡議有望成為全球治理和多邊參與的新路徑


▲ 為傳承苗族傳統文化,讓農村婦女早日脫貧致富,貴州省凱里市近年來先後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實施了“嘉人女性幸福基金”苗繡村寨扶持項目、“指尖上的幸福”經濟發展賦權項目。

中國在開發署的整個工作中非常特別,因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一箇中等收入國家,可以向世界提供很多經驗。我們在中國的工作除了解決貧困、環境和災害等問題外,還要把中國的經驗與發展中國家的需求結合起來。因此,我們支持中國的“南南合作”——將中國的經驗介紹給其他國家,根據發展中國家的具體國情和具體要求利用好中國經驗。

為“一帶一路”合作提供行動支持

孫超: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為更好地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採取了哪些行動?

文靄潔:2016年9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國政府就“一帶一路”方面的合作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我們相信除了為“一帶一路”帶來經濟效益,開發署還能擴大“一帶一路”的社會影響力,提供全球公共產品和服務上的幫助。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靄潔:“一帶一路”倡議有望成為全球治理和多邊參與的新路徑


▲ 2016年9月19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海倫·克拉克(右)與時任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

“一帶一路”倡議要給這些國家帶來積極的社會影響和發展動力,需要充分了解各國的情況,以及如何使這項倡議具有可持續性。開發署在這些國家都設有代表處,我們正在努力開展工作,幫助中國決策者瞭解如何更好地開展活動,應該在哪些地方、哪些領域開展活動,以及從以往活動中可吸取哪些經驗和教訓。

2017年5月14日,我們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發佈了關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兩個報告和一個行動方案。《2017全球治理報告》是一份全球政府報告,是針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治理的宏觀分析。我們對如何幫助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這一倡議如何真正給各國發展帶來良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報告2017》則是關注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商業道路。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企業和私營部門更大規模地走出去時,這一研究顯得格外重要。要確保這些企業的經營是可持續、負責任的。我們希望幫助東道國和這些企業進行合作,幫助中國在海外的企業樹立積極的形象。

我們不僅有理論研究,也會對具體項目進行分析評估。例如,我們正在研究一些政府作為合作伙伴的項目,開發署將環境和社會可持續性納入現有項目,幫助發現投資機會,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

我們需要改變的“力量”來行動

孫超:您最喜歡的一句話是?

文靄潔:我最喜歡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的一句話。他曾說:“我們現在已經擁有解決世界問題的所有方法和能力,但是我們需要的是政治決心。只有有了決心,所有的方法和能力才能被用來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觀察整個世界,你會發現政治決心是支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我還想與大家分享我所堅信的發展原則:改變是由內開始的。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成為改變的行動者,這樣改變才會發生。當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或其他國家工作時,我們需要很多改變的“力量”來行動、來創新。當今世界的變化實在太快了,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參與當地社區、與政策決策者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主動去促進這些改變,我們就會落在後面,被動地追著改變跑。

延伸閱讀: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是聯合國從事發展的全球網絡,倡導變革併為各國提供知識、經驗和資源,幫助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開發計劃署在全世界166個國家進行發展援助,通過與這些國家的合作,幫助各國應對其面臨的全球性以及國內的發展挑戰。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的使命開始於1979年9月。當時正值中國的改革開放之初,開發計劃署與中國政府簽署了《中國政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標準基本援助協議》。從那以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已經調動了超過10億美元資金用於支持中國發展。迄今為止,共完成了900多個項目,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包括農業、工業、能源、公共衛生、減貧和經濟重建等。

作者 / 孫超

《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編委、國研智庫副總裁,著有《新秩序:各國大使眼中的“一帶一路”》

本文已由百通社獲得中文轉載權。部分內容有刪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