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屍”——“屍”之字形

漢字簡化後的“屍”主要是指人或動物的屍體,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漢字簡化前,人們指屍體時,更多的用的是“屍”而非“屍”。 同時我們也發現以“屍”為偏旁的其他字如:“尻”、“尼”、“居”、“展”、“尾”等,多於人體有關,此時“屍”表示的是活人,而非是死人。

釋“屍”——“屍”之字形

《山海經》中的“屍”在明代、清代的寫本里,已經全被寫作“屍”,而非“屍”,故而《山海經》中的“屍”當並非全指屍體。 我們既然要探索《山海經》中眾多的“屍”現象,就應該首先對 “屍”字在文獻中眾多的含義及可能性做一個簡單的概述。主要是為“屍”字之字形的意象、與“屍”字之字形相近的字,以及簡單敘述一下“屍”在其他先秦文獻中最多見的“神主”等意。

釋“屍”——“屍”之字形

由於《山海經》寫作成書時代遠在上古,故而對《山海經》中諸多的“屍”進行解釋,探究“屍”字最原始的含義,以及《山海經》中“屍”的本意,我們還是應該從甲骨文、金文、篆文這些與《山海經》寫作時間較近的原始文字中的“屍”開始分析。

釋“屍”——“屍”之字形

首先我們把“屍”的甲骨文、金文及篆文列舉在此:

釋“屍”——“屍”之字形

《說文解字·屍部》言“屍”為“像臥之形”; 宋育仁《部首箋正》亦言“析言則隱几為臥,偃床曰寢,統言則寢亦臥也。屍象臥之形”;林義光《文源》言“屍”“象人箕踞形”;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稱其“疑象高坐之形,蓋當時東夷之人其坐如此”;容庚《金文編》言“屍”“象屈膝之形,意東方之人其狀如此”。 上述各家所論,我們可以提取出“屍”字之字形的兩個要素,即為:一、跪坐或在臥;二、人形(東方人)。從上表所列之字形,我們也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出,在甲骨文、金文及篆體字中,“屍”大約就是一個跪坐(臥)之人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