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精華版來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精华版来了

4月22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表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的權威報告。報告全文約1.8萬字,亞財君用3千多字做了精編。

進展

(一)政策溝通:

1.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載入國際組織重要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已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以及其他區域組織等有關文件中。

2.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合作文件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數量逐年增加。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由亞歐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區域。

3.共建“一帶一路”專業領域對接合作有序推進。

(二)設施聯通:

1.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和通道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區域合作日益深入。

——中蒙俄三國積極推動形成以鐵路、公路和邊境口岸為主體的跨境基礎設施聯通網絡。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在能源合作、設施互聯互通、經貿與產能合作等領域合作不斷加深。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中巴經濟走廊以能源、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園區合作、瓜達爾港為重點的合作佈局確定實施。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持續推進,研擬並規劃了一批重點項目。

2.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大幅提升。

——鐵路合作方面。以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雅萬高鐵等合作項目為重點的區際、洲際鐵路網絡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公路合作方面。中蒙俄、中吉烏、中俄(大連-新西伯利亞)、中越國際道路直達運輸試運行活動先後成功舉辦。

——港口合作方面。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開通集裝箱定期班輪航線,起步區配套設施已完工,吸引30多家企業入園。

——航空運輸方面。中國與1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

——能源設施建設方面。中國與沿線國家簽署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協議和諒解備忘錄,展開廣泛合作,促進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能源資源優化配置。

——通訊設施建設方面。中緬、中巴、中吉、中俄跨境光纜信息通道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三)貿易暢通:

1.貿易與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海關檢驗檢疫合作不斷深化,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建設積極推進,中國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領域,營造高標準的國際營商環境,與沿線國家的自由貿易區網絡體系逐步形成。

2.貿易規模持續擴大。2013-2018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於同期中國對外貿易增速,佔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27.4%。

3.貿易方式創新進程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正成為推動貿易暢通的重要新生力量。

(四)資金融通:

1.探索新型國際投融資模式。各國主權基金和投資基金髮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多邊金融合作支撐作用顯現。各國支持金融資源服務於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實體經濟發展,重點加大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投資、產能合作等領域的融資支持。

3.金融機構合作水平不斷提升。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中資銀行與沿線國家建立了廣泛的代理行關係,德國商業銀行與中國工商銀行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4.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日趨完善。沿線國家不斷深化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金融合作關係,各類創新金融產品不斷推出。

5.金融互聯互通不斷深化。人民幣國際支付、投資、交易、儲備功能穩步提高,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業務範圍已覆蓋近40個沿線國家和地區。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精华版来了

(五)民心相通:

1.文化交流形式多樣。中國與沿線國家互辦藝術節、電影節、音樂節、文物展、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圖書廣播影視精品創作和互譯互播。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成員已達310家,成為推動民間友好合作的重要平臺。

2.教育培訓成果豐富。中國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與24個沿線國家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3.旅遊合作逐步擴大。中國與多個國家共同舉辦旅遊年,創辦絲綢之路旅遊市場推廣聯盟、海上絲綢之路旅遊推廣聯盟、“萬里茶道”國際旅遊聯盟等旅遊合作機制。

4.衛生健康合作不斷深化。中國與蒙古、阿富汗等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相繼簽署了56個推動衛生健康合作的協議。

5.救災、援助與扶貧持續推進。中國向沿線發展中國家提供20億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資1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實施了100個“幸福家園”、100個“愛心助困”、100個“康復助醫”等項目。

(六)產業合作:

1.中國對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平穩增長。2013-2018年,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超過4000億美元。

2.國際產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場合作穩步推進。中國積極響應並與相關國家推進市場化、全方位的產能合作,促進沿線國家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發展層次提升。

3.合作園區蓬勃發展。中國各類企業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自主赴沿線國家共建合作園區,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沿線國家創造了新的稅收源和就業渠道。

貢獻

(一)共商:從中國倡議到全球共識

——打造共商國際化平臺與載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經成為各參與國家和國際組織深化交往、增進互信、密切往來的重要平臺。

——強化多邊機制在共商中的作用。中國充分利用現有多邊合作機制,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積極同各國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實質性對接與合作。

——建立“二軌”對話機制。中國與沿線國家通過政黨、議會、智庫、地方、民間、工商界、媒體、高校等“二軌”交往渠道,圍繞共建“一帶一路”開展形式多樣的溝通、對話、交流、合作。

(二)共建:共同打造和諧家園

——打造共建合作的融資平臺。由中國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6年開業以來,在國際多邊開發體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得到國際社會廣泛信任和認可。

——積極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推動開放包容、務實有效的第三方市場合作,促進中國企業和各國企業優勢互補,實現“1+1+1>3”的共贏。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精华版来了

(三)共享:讓所有參與方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將發展成果惠及沿線國家。世界銀行研究組的量化貿易模型結果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發展中的東亞及太平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加2.6%至3.9%。

——改善沿線國家民生。中國把向沿線國家提供減貧脫困、農業、教育、衛生、環保等領域的民生援助納入共建“一帶一路”範疇。

——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向沿線國家轉移。中國與沿線國家簽署了46個科技合作協定,先後啟動了中國-東盟、中國-南亞等科技夥伴計劃,與東盟、南亞、阿拉伯國家、中亞、中東歐共建了5個區域技術轉移平臺,發起成立了“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已成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路徑,100多個來自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

(四)願景: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源自中國更屬於世界。共建“一帶一路”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平臺,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產品。

——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中國方案。共建“一帶一路”體現開放包容、共同發展的鮮明導向,致力於解決長期以來單一治理成效不彰的困擾。

——把沿線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共建“一帶一路”主張守望相助、講平等、重感情,堅持求同存異、包容互諒、溝通對話、平等交往,把別人發展看成自己機遇,推進中國同沿線各國乃至世界發展機遇相結合,實現發展成果惠及合作雙方、各方。

展望

(一)和平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主張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

(二)繁榮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融合、發展聯動、成果共享。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精华版来了

(三)開放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以開放為導向,堅持普惠共贏,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推動形成開放型世界經濟。

(四)綠色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致力於加強生態環保合作,防範生態環境風險,增進沿線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的綠色共識及相互理解與支持,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五)創新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將成為沿線國家創新發展的新平臺,成為沿線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驅動力,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六)文明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使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七)廉潔之路

中國願與各國一道完善反腐敗法治體系和機制建設,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持續打擊商業賄賂行為。深化與沿線國家反腐敗法律法規對接,深化反腐敗務實合作。

熱門推薦

⊙重磅樓市新政今起實施,剛有起色的樓市被澆了盆冷水…

⊙銀保監會:去年非法集資涉案金額3542億元,猛增近1倍!

⊙養老金在2035年將耗盡!你的養老保障怎麼辦?

⊙國家醫保局:騙保將面臨失信聯合懲戒

⊙去蕪存菁,全國正常運營P2P平臺710家

版權保護聲明:亞洲財經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所選內容未能聯繫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yazhoucaijing聯繫。

喜歡就點“在看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精华版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