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關於出軌的電影,告訴我們的愛情道理

本刊記者 王一博 / 文

在浪漫之都巴黎,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和一位熱愛藝術的女設計師,因為一張唱片相遇。他們愛上了彼此,認為對方是這個世界上最懂自己的人。

但愛情背後,卻站著兩個受傷的人——小提琴家的妻子和設計師的丈夫。出軌的標籤一直貼在他們心頭。對原配的愧疚、對對方的猜忌、生活的雞毛蒜皮,不斷考驗著他們,讓那份熾熱的愛情逐漸走向冰點。

那些关于出轨的电影,告诉我们的爱情道理

這是第五代導演霍建起的電影新作《如影隨心》,講述了兩個出軌者從相遇到深愛,再到情感變故的過程。

在傳統的婚姻觀中,出軌代表著背叛,而出軌背後,是難以抑制的情感慾望。在每一段與出軌有關的故事中,都充滿著情與理的愛恨糾葛,彰顯著人性慾望和倫理道德之間的搖擺,出軌是很多電影作品偏愛的題材。

不同的電影對出軌持有不同的態度。有的肯定人性的自由,有的迴歸家庭……

那些关于出轨的电影,告诉我们的爱情道理

“婚姻是不是也是虛構的?”

1995年,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創作了經典愛情片《廊橋遺夢》。

電影講述了一段刻骨銘心的婚外戀情。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獨自一人在家,攝影記者羅伯特·金凱前來打聽曼迪遜橋的地點,弗朗西斯卡親自帶他到了橋邊。

工作結束後,羅伯特送給弗朗西斯卡一束野菊花,微妙的情愫在弗朗西斯卡心中漾起。兩人談論起各自的家庭,羅伯特與妻子離異,弗朗西斯卡和丈夫、兒女過著單調的生活。

離別後,弗朗西斯卡按捺不住情感,將一張紙條釘在橋頭。第二天,羅伯特發現了秘密的紙條。他應邀同弗朗西斯卡共赴晚餐,並度過浪漫的一夜。之後的兩日,他們廝守在一起。

那些关于出轨的电影,告诉我们的爱情道理

弗朗西斯卡曾為家庭放棄了理想,羅伯特的出現帶給她夢寐以求的自由氣息。

羅伯特希望帶她離開沉寂的鄉村,但出於對家庭的責任和對丈夫的承諾,弗朗西斯卡忍痛拒絕了他。後來,弗朗西斯卡收集了羅伯特所有的作品。

1982年,羅伯特去世,弗朗西斯卡收到他的遺產和當年釘在橋頭的紙條。七年後,弗朗西斯卡去世,她在遺囑中要求子女將自己的骨灰撒在曼迪遜橋畔,因為生前她把自己獻給了家庭,希望死後可以與愛人共眠。

那些关于出轨的电影,告诉我们的爱情道理

《廊橋遺夢》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美國正在經歷社會、思想的變革,掀起了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反戰運動、性解放運動,傳統的婚姻觀和倫理道德正受新思潮的挑戰。

但創作者沒有讓弗朗西斯卡順應潮流,而是遵循傳統觀念,迴歸家庭。有趣的是,《廊橋遺夢》上映的那一年,美國爆發了離婚狂潮。愛慾與倫理的衝突,是人們面臨的永恆話題。

但不是所有電影都讓角色迴歸家庭。

經典電影《英國病人》也講述了一段浪漫的婚外情。

匈牙利籍歷史學家艾瑪殊在撒哈拉考察時,結識了飛機師傑佛·克里普頓和他的妻子凱瑟琳。艾瑪殊不可自拔地愛上了凱瑟琳。

那些关于出轨的电影,告诉我们的爱情道理

在眾人眼中,凱瑟琳被稱為克里普頓夫人。艾瑪殊不喜歡這樣的稱呼,他平生最恨佔有與被佔有。與凱瑟琳相愛後,艾瑪殊甚至問她:“婚姻是不是也是虛構的?”

後來,克里普頓發現了妻子與艾瑪殊的私情,開著飛機撞向艾瑪殊。結果克里普頓在意外中死去,凱瑟琳重傷。為了救凱瑟琳,艾瑪殊用一張地圖從德軍處換來一架飛機。在艾瑪殊眼中,國家、戰爭甚至生死都無法扼殺真摯的愛情。

那些关于出轨的电影,告诉我们的爱情道理

某種程度上,《英國病人》不僅僅是對愛慾和道德衝突的討論。

艾瑪殊為了拯救凱瑟琳,不惜向德軍出賣地圖,而他的解釋是“戰爭早已讓成千上萬的人死亡”。在艾瑪殊眼中,婚姻、國家、戰爭都是人類賦予的形式,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能凌駕於愛情和人性之上呢?

人性至上,讓《英國病人》留名影史。

那些关于出轨的电影,告诉我们的爱情道理

真愛敗給了階層與命運

當然,不是每一段出軌都與真愛有關。在《美國麗人》中,出軌成為主人公萊斯特掙脫生活束縛、解決精神危機的方式。

那些关于出轨的电影,告诉我们的爱情道理

……

以上為內容節選,閱讀全文請長按二維碼,獲得2019年第10期《Vista看天下》完整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