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財險成立8年小卻不“精” 2018保費原地踏步虧損卻增近8成

近日,長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財險”)發佈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長江財險2018年保費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通過第一大股東實現的保費收入佔比約4成,業內專家指出,股東業務具有優勢卻也需警惕,一方面能夠為險企提供穩定收入,或也會令險企出現依賴,使創收受限,且當主要業務來源股東的股權變動時,或導致業務結構不穩。

不僅保費增長甚微,長江財險虧損情況進一步加劇,2018虧損擴大至1.95億元,為成立以來最大虧損額度,主要因車險業務虧損加劇,投資收益轉盈為虧。從經營發展狀態來看,長江財險正處於總經理頻繁變更,業務戰略難以明晰的窘狀。

保費“原地踏步”,股東業務穩定卻也致創收難擴

詳細來看長江財險2018年的經營情況。2018年,長江財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69億元,與上年7.68億元的保費收入基本持平,與財險公司2018年原保費整體11.52%的增速相比,步伐略慢。

回溯來看,抓住2011年尾巴成立的長江財險,首年僅實現17.97萬元原保費收入,次年即突破億元,原保費收入達到1.16億,並連續5年保持大比例上行,2016年實現約8.4億元原保費。

长江财险成立8年小却不“精” 2018保费原地踏步亏损却增近8成

然而,長江財險2017年原保費調頭向下,同比縮減約8.5%,原保費收入為7.68億元,從業務構成來看,主要因為車險業務保費收入出現約23%的縮減。

在長江財險的保費構成中,藍鯨保險注意到,2018年,長江財險與股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電集團”)所屬單位,在保費收入方面形成的關聯交易金額為2.98億元,佔長江財險總保費收入的38.75%,加上其他關聯方實現的保費收入,合計佔比約為40%。

事實上,對於長江財險而言,股東一直是其優勢之一,目前第一大股東為國電集團,持股比例為20%,同時通過子公司國電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長江財險14%股權,構成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34%。

此外,長江財險股東武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鋼集團”)、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力顧問”)、湖北能源(000883)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也均為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

藍鯨保險比對兩家股東同樣由電力資源類公司構成的財產保險公司的保費結構,其通過關聯方形成的保費收入佔比分別為55.51%、15.37%。

“長江財險約4成的比例並不算低”,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指出,“在策略不變、發展穩定的前提下,股東能夠給保險公司提供相對穩定的保險業務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長江財險的關聯方業務主要來自於第一大股東國電集團,在徐昱琛看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主要業務來源股東的持股情況發生變動,對於險企的業務也將有所影響。

雖然當前國電集團穩坐長江財險第一大股東之位,但長江保險正在推進的股權變更,將對其股權結構進行洗牌。2019年2月,長江財險發佈兩則變更股東有關情況的公告,其第二大股東武鋼集團擬將所持18.67%股權全部轉讓給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股權變更後,後者持股比例將提升至32.67%,與國電集團相比僅差1.3個百分點;同時,電力顧問擬將16.67%股權,全部轉讓於新股東湖北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在第一二大股東持股比例接近的情況下,第一大股權的話語權或將減弱,保險公司的經營戰略等,需要在股東訴求中形成平衡”,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分析道。目前,長江財險的股權變更事宜已報備銀保監會,未來是否會對長江財險形成影響,值得關注。

整體來說,徐昱琛提醒道,險企需要對股東業務持有警惕態度,防止對股東業務過度依賴,進而影響創收能力,關鍵還在於強化自身風險保障的水平,提供有競爭力的保險產品。

長江財險小卻不“精”,2018年虧損近2億

藍鯨保險注意到,2018年長江財險原保費收入與上年基本持平,但是業務結構有所調整,2017年,長江財險前五大主營業務為車險、企財險、工程險、意外險以及責任險。但在2018年,長江財險的工程險業務已脫離前五大險種,責任險保費收入佔比提升至第三大位置,農險業務在2018年躋身第五位。

回溯來看,長江財險的保險主業始終處於調整階段。2012年,長江財險保費收入佔比排在首位的是企財險,其後分別是工程險、商車險、交強險;隨後兩年,長江財險的商車險、交強險業務佔比提升,超過工程險,僅次於企財險業務;2015年至今,車險業務成為長江財險第一大保費收入來源,工程險、責任險的保費佔比排位情況每年均有所差異。

對於業務結構,長江財險並未公佈明確的戰略規劃,藍鯨保險致電長江財險詢問,但截至發稿未能取得聯繫。據官網信息,長江財險志在建設成一家“小而精”、“小而美”的財險公司,為客戶提供集風險保障、投資理財和資產管理為一體的優質綜合金融服務。

“從保險業務角度來看,不少險企初期的願景是實現精細化、專業化運營,擬專注於某一領域,或介入股東所處領域進行深耕。但在發展運營過程中,基於股東壓力,險企想要在利潤和規模方面兼而有之,最後或導致經營思路走偏”,一位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分析道。

長江財險原保費規模“原地踏步”的過程中,卻也未能實現業務的“精”,2018年,長江財險前5大業務均出現承保虧損,車險業務保費與上年基本持平的狀態下,承保虧損擴大一倍,從虧損0.36億元擴大至0.77億元。

車險承保虧損的加劇,進一步導致了長江財險2018年整體淨虧損擴大的情況。2018年,長江財險淨虧損1.95億元,增虧77%。除車險業務虧損加劇外,投資收益轉盈為虧也是主要原因。2018年全年,長江財險投資虧損7872萬元,與上年4225萬元投資收益的情況相比,表現不佳。

具體來看長江財險的資產配置,截至2018年末,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為9.3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約95%;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年末公允價值為4772萬元,較年初公允價值6.08億元大幅縮減;持有至到期投資公允價值也在2018年出現大幅變動,從9012萬元減至2000萬元。

承保虧損加劇、投資虧損的狀態下,長江財險出現成立以來最大幅度的虧損。回溯來看,2011年成立的長江財險,次年即實現盈利,但盈利能力並不穩定,2013年、2015年分別虧損102.97萬元、3830.68萬元,隨後長江財險開啟連續虧損模式。

长江财险成立8年小却不“精” 2018保费原地踏步亏损却增近8成

總經理位置難覓“良人”,高管任職存紕漏被“揪”

經營業績不佳、業務戰略不明的長江財險,成立以來一直面臨著掌舵人頻繁更換的窘境。自2011年成立以來,長江財險已經更換5任負責人,2012年4月,出身國電資本的邵國勇獲批擔任長江財險總經理一職,僅隔2年,邵國勇離職;2014年6月,長江財險原副總經理鄭則鵬上任,又是兩年,鄭則鵬辭去長江財險總經理職務,隨後由董事長楊曉波代行總經理職責。

2016年年中,長江財險擬聘任彭柱石為總經理,2017年3月,任職獲批,然而2個月後,彭柱石即辭去總經理職務。後經大股東推薦,由國電集團出身的宋靜剛擔任臨時負責人,自2017年4月開始履職。然而一年後,銀保監會下發一紙《不予許可任職資格批覆》,表示因不符合履職條件,不予核准宋靜剛的擬任申請。

隨後,長江財險決定由同樣出身國電集團的孫明清擔任臨時負責人,履職期限為2018年7月至10月,然而直到履職期限到期,長江財險也未能選聘到合適的總經理,決定延長孫明清負責期限,直至總經理任職。

值得一提的是,孫明清除臨時負責人外,還擔任長江財險黨委副書記、財務負責人以及工會主席。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因為存在盈利週期,因此如何制定發展戰略,與股東進行協調,均極為重要。管理層是否穩定以及具備保險經驗,意義重大,尤其是總經理,對保險公司的發展路徑至關重要”,多位保險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強調這一觀點。

但也事無絕對,徐昱琛補充道,總經理的主要作用的制定發展戰略,下屬團隊如何執行也是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長江財險在高管任職方面確也存在疏漏,2019年3月18日,銀保監會下發2019年第二封行政處罰書,針對長江財險聘任不具有任職資格人員高管的行為進行處罰,長江財險及相關負責人合計被罰30萬元。

“在金融機構中,保險公司獨具特殊性,合規、穩健發展尤為重要,而這其中,管理人的合規意識、經營思路有重要影響”,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強調道。正是基於此,監管也對保險公司高管及任職人員有嚴格的監管要求與手段,“一定程度上,說明長江財險在高管履職方面,合規意識不足”。

整體來看,具備股東優勢的長江財險,在管理經營中的“問題”逐步暴露,導致成績下降,“當務之急,是確定合適的總經理人選,在戰略上把好關,選好路”,保險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分析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