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時代的終結(上)

​2016年12月5日,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宣佈,經過長達半年多的血戰,民族團結政府領導的國民衛隊終於將盤踞在蘇爾特城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消滅乾淨。這是該城在短短五年內第二次遭遇戰火洗禮,在2011年10月,民族團結政府的前身——“全國過渡委員會”(NTC)為了一勞永逸地剷除前領導人卡扎菲的勢力,將原反對派武裝各派集結起來,在北約空軍的幫助下向卡扎菲的故鄉蘇爾特發起總攻,經過激烈戰鬥,卡扎菲本人及其大兒子穆塔西全都被俘處決,這也宣告卡扎菲政權的有組織抵抗告一段落。按照利比亞新政府的想法,蘇爾特的易手,應是利比亞內戰的終點,國家將迎來一個更加和平繁榮的時期。可事與願違的是,利比亞至今仍處在動盪和戰亂之中。


卡扎菲時代的終結(上)


戰前態勢

位於錫德拉灣沿岸的蘇爾特是卡扎菲的老家,那裡也是親卡扎菲勢力的大本營。2011年8月24日,反對派奪取首都的黎波里後,卡扎菲和一些親信逃到蘇爾特,試圖保存力量,隱藏待機。由於卡扎菲行事低調,NTC以及幕後支持的北約一度還不敢確信卡扎菲真的留在蘇爾特。

在反對派眼裡,無論卡扎菲在不在蘇爾特,那裡都是必須征服的要塞,因為當地民眾與卡扎菲同為一個部落,對這位前領導人充滿感情,與反對派不是“一條心”。況且北約航空偵察證實,卡扎菲軍隊的殘餘力量(例如精銳的“哈米斯”旅)都聚集在蘇爾特,不少百姓主動拿起武器,協助卡扎菲軍隊保衛城市。NTC估計,蘇爾特守軍約有5 000人,他們擁有眾多火炮,並且戰術非常靈活。考慮到蘇爾特離的黎波里不遠,如果讓這個戰略重地繼續處在卡扎菲勢力控制之下,反對派的江山顯然是坐不穩的。

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後患,NTC調集了各路武裝,對蘇爾特展開圍攻。雖然反對派有NTC作為最高政治領導機關,但各派勢力其實互不統屬、缺少配合。大體上,參戰的反對派武裝分為來自米蘇拉塔、茲利坦的西部民兵和來自班加西、貝達等地的東部民兵,其中西部民兵經歷過扎維耶、米蘇拉塔、的黎波里等多場大仗的考驗,戰鬥力要強於東部民兵。最終,反對派集結了1.6萬民兵,配備火炮、坦克等重武器900餘件。

從2011年8月28日開始,反對派武裝從西面的米蘇拉塔、東面的佈雷加和南面的沙漠方向對蘇爾特實施“向心攻擊”,途中曾遭遇卡扎菲軍隊的頑強抵抗,反對派儘管傷亡較大,但由於總體實力佔優,仍能向前挺進,卡扎菲軍隊只能坐困孤城,困獸猶鬥了。


卡扎菲時代的終結(上)


戰鬥經過

9月15日,來自米蘇拉塔的反對派民兵突破哈米斯旅設在蘇爾特城外50千米處的防線,進抵蘇爾特西南郊的加比亞特大橋。當晚,米蘇拉塔民兵的軍事委員會宣佈,他們已控制進出市區的道路,正在分區圍剿包圍圈內的卡扎菲支持者,其中瀕海市區的戰鬥最為急流。9月16日,反對派宣佈拿下蘇爾特的主幹道“九月一日大街”,似乎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

然而,蘇爾特之戰的慘烈程度出乎反對派預料,當他們打到離市中心綠色廣場僅8千米處時,遇到卡扎菲軍隊的堅決抵抗,到16日夜,反對派幾乎全被趕出來。17日凌晨,反對派發起反攻,結果換來更大的傷亡,不少重傷員送到蘇爾特市郊一處用加油站改建的野戰醫院裡,卻因缺醫少藥而喪命。一名反對派民兵告訴英國記者,所謂“反對派控制全城”的報道並不可信,“我們只能在白天打進城裡,一到夜晚就會被人家擊退”。為了壓制卡扎菲軍隊,北約空軍密集出擊,16~17日摧毀了12輛坦克、24部地空導彈發射器、10門火箭炮和8個指揮所,但反對派仍寸步難行。讓NTC頭疼的是,反對派內部罕有戰術配合,西部民兵包攬了頭幾天的攻城行動,而負責策應的東部民兵卻不見人影。在NTC的嚴令下,23日夜,東部民兵總算趕到蘇爾特郊外,夾擊之勢大體形成。

9月24日,反對派從東西兩面猛攻蘇爾特,其中西部民兵佔領離市中心約1.8千米的扎夫蘭廣場,隨即又向附近的電視臺進攻,他們缺乏戰術素養,只知道猛打猛衝,結果因態勢過於突出,陷入卡扎菲軍隊的包圍,幸虧北約空軍及時相助,炸燬卡扎菲軍隊29輛裝甲車、8座彈藥庫,才幫助西部民兵逃出虎口。其實,這一輪作戰中,反對派只有西部民兵比較賣力,東部民兵更多是虛張聲勢,有人甚至朝天放空槍,不敢對敵人發起堅決的進攻。到25日,士氣低落的反對派只好撤到市郊,這一輪攻勢草草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