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爐!多省新高考方案確定,“3+1+2”與以往到底有何不同?

昨日下午,全國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份,陸續公佈了“新高考”的最新改革方案。而此輪公佈改革方案的省份,全面採用了“3+1+2”新高考模式。

新的“3+1+2”模式,與傳統的“文理”模式區別在哪?又將給現在的初高中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些專家解讀。

最新出爐!多省新高考方案確定,“3+1+2”與以往到底有何不同?

一、 新高考方案適用對象——2018年秋季入學新生

本次改革對象,涉及共8個省市(河北省、遼寧省、江蘇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重慶市),面向對象為2018年秋季及以後入學的新生。這也意味著,這些省市現在高一的同學,將作為本次高考改革試點首批實驗的“小白鼠”,奔向三年後的高考戰場;而現在已經高二、高三的同學,將不受本次政策影響。

二、 改革新模式:“文理”成過去,“3+1+2”成為主流

新高考改革的風向下,取消“文理分科”已成大勢所趨。新的高考模式,將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新的“3+1+2”模式中,“3”即全國統一高考必考的語文、數學、英語三門科目,簡稱統考必考科目;而“1+2”是在三門統考科目的基礎上,通過“1+2”的方式自選3門選考科目——其中“1”是要求考生在物理、歷史中選擇1門;“2”是要求考生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選擇2門。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山東省目前採取的方針,是“3+3”的高考模式。在6門選考科目中,考生可以任選3門,最終計入高考成績。

最新出爐!多省新高考方案確定,“3+1+2”與以往到底有何不同?

三、 不再僅看卷面成績,選考科目部分為等級賦分

最新發布的8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總分,包括江蘇省在內,均確定為750分。統考科目的語、數、外三門各150分,共450分,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而選考科目中的“1”將以佔分100分的形式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2”將以佔分200的形式以等級賦分的方式計入高考總分。山東的“3+3”模式,則是其中300分,都是等級賦分。

“等級賦分”簡單來說,就是對考生的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而後依據考生卷面成績排名所在的等級區間,再賦予其對應等級的分數。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排名,將變成確定“選考”科目成績的關鍵因素。

最新出爐!多省新高考方案確定,“3+1+2”與以往到底有何不同?

此次高考改革的“3+1+2”模式成為主流,其實也隱隱在傳達出,各大高校在選拔人才時對於“物理、歷史”這兩門學科的重視。一名復旦教授曾表示:物理是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因此,將這兩個科目作為首選科目,有利於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所以我們的考生在中學裡,千萬不要偏科這兩門,中學這兩門學科成績優秀的同學,就可趕緊偷著樂吧!

對於此次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爐,你有什麼看法和評論,歡迎在下方留言和小編互動哦!

這裡是@來川學習方法,點擊關注,每天免費分享大量高效學習視頻、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