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3年還是工作3年,一張文憑真的就是差距嗎?

文 | 生活篇第18期 | 東微

讓生活更有趣,讓世界更美好,我是小編"東微"。生活、情感、搞笑、雜段,和你一起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導讀:考研不是一條那麼容易的路,揹負的壓力和責任也很多。如果你還不能承擔或者沒有明確的目標,最好還是慎重一點選擇

2019年的考研差不多已經落幕,成功上岸的人有恃無恐,複試失敗的人輾轉難眠,成功調劑的人百感交集。

人生總會有那麼幾次選擇,需要一點驚心動魄。每年都有大批本科生加入這條獨木橋的隊伍,考研之路,本身就含著痛苦。未來還多很多學生也將面臨考研選擇,或已在後方急切觀望。

對於現在的畢業生來說,考研還是工作,仍舊是一個難以判斷的選擇,是人生路上的一條坎。到底是繼續深造,為自己鍍一身學歷,還是及早入世,學一身本領,大多數人都迷茫著。

考研3年還是工作3年,一張文憑真的就是差距嗎?

從本質上來講,考研或者工作本身並不難選,之所以糾結,是因為這兩件事剛好擠在了同一條時間軌道上。因此,也就衍生出了"機會成本"這個概念。

上學時代,幾乎沒有人考慮過這種成本,大家的目標一致,學習的內容一致,就連考試的試卷都是一樣的,答案唯一且不變的情況下,所有人都可以毫無負擔地去努力,因為不需要我們選擇,也沒必要挑選更好的成功方式。

而真正畢業,進入社會後,你就要真正開始為自己考慮,想未來的規劃怎麼樣,當下的就業又如何。有時連方向都無法確定,更別提順著跑道去努力了。這些,也同樣是很多人迷茫的原因。

考研3年還是工作3年,一張文憑真的就是差距嗎?

很多人考研,其實就是選擇了一種相對更容易努力的方式,更習慣去一味努力,而不是先選擇如何努力,這其實也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考研可以為你帶來更高級的學歷,但抱著躲避工作和社會壓力的人考研,就算畢業,結果也一定好不哪裡去。

因為社會上的壓力,並不會因為你躲在校園裡清淨幾年就會有絲毫減少,甚至在這個競爭愈發殘酷的時代,畢業之後的就業壓力反而會更加激烈。

要先明確一件事:考研是人生的一個節點,但不是唯一。選擇考研的目的,是為了讓你增值,是你的校練場,而不是避風營。

考研3年還是工作3年,一張文憑真的就是差距嗎?

如果考研的學校或者專業不能為你未來的賺錢能力帶來太大的幫助,那還不如先去社會上積累一定經驗,賺一點錢,滿足一下溫飽,這時再想提升一下學歷也不遲。

研究生這個稱號其實並不值錢,值錢的是這個稱號背後的學校背書、專業價值還有你的個人能力。不要只是為了虛名而去考研,這樣浪費的時間成本,就算你再怎麼努力都追不回來。

考研3年還是工作3年,一張文憑真的就是差距嗎?

為什麼要選擇考研?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考了研究生更像是提高了檔次,如果只是本科的話,出來太弱,也有點匆忙,沒有更好的應對力量。

考了研不一定就會讓你更加從容,研究生也不見得就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學校教你的永遠是書本里的知識,社會教給你的才是刻在腦子裡的本能。

很多事情,不是準備好了之後才會提高自身價值,而是隻有在邊準備邊實踐的行動中才會有進步的餘地。

想要解決問題,總要先走進問題裡,就是這個道理。

考研3年還是工作3年,一張文憑真的就是差距嗎?

不要等到自己準備好了再去做事,永遠都沒有完美的那一天,也就是說等你覺得自己準備好的時候,機會早就錯過了。

考研不是一條那麼容易的路,揹負的壓力和責任也很多。如果你還不能承擔或者沒有明確的目標,最好還是慎重一點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