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季度,全國累計新增減稅3411億元,小微企業減稅成績亮眼

近日,今年首個季度申報“大徵期”結束,稅務部門及時完成了減稅統計核算工作。一季度,全國累計新增減稅3411億元,主要由三類構成:

——2019年新出臺政策減稅722億元。其中: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新增減稅576億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新增減稅146億元。

——2018年年中出臺減稅政策在2019年的翹尾新增減稅2652億元。其中:個人所得稅第一步改革去年10月1日實施,在今年一季度翹尾減稅1540億元;增值稅17%和11%兩檔稅率各降1個百分點,是去年5月1日起實施,在今年一季度翹尾減稅976億元。

——2018年到期後2019年延續實施政策新增減稅37億元。其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優惠政策減稅26億元;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減稅2.6億元。

“隨著大規模減稅政策的相繼落地,稅收收入增速明顯回落。”蔡自力介紹,一季度,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41637億元(已扣減出口退稅),增長6.1%,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1.7個百分點。

減稅降費,就是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市場活力的“乘法”。稅收監測數據顯示,全國重點稅源企業信心指數止落回升,從2018年四季度的121.16上揚至2019年一季度的125.23,回升了4個點,顯示企業投資意願增強,預示二季度企業生產經營將呈向好態勢。

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地落實,凝聚著稅務部門的艱辛努力,從稅務總局到基層稅務分局構建了“一攬子統籌、一竿子到底”的統一指揮體系,明確減稅降費工作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包含9大類443項任務,開通12366熱線等6條減稅降費問題收集渠道,優化升級統計核算分析體系,實現減稅降費數據“機生機匯”,精準統計減稅降費成效。

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個稅改革減稅成效明顯

“小微企業是促進創業創新和保持就業穩定的主力軍,從首季申報情況看,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明顯減輕了其稅收負擔。”蔡自力介紹,一季度,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新增減稅576億元,其中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徵點新增減稅149億元,放寬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和加大企業所得稅優惠力度新增減稅287億元,地方“六稅兩費”減徵政策新增減稅140億元。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體現出普惠效果好、減免幅度大、民營經濟是受益主體等特點。

發佈會同時公佈了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最新進展情況。今年第一季度,個稅改革累計減稅1686億元,人均減稅855元。其中,第一步改革翹尾減稅1540億元;第二步改革即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實施三個月,新增減稅146億元,惠及4887萬納稅人,共有2000多萬納稅人因享受專扣政策而無需繳納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兩步改革因素疊加,累計已有9163萬人的工薪所得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

同時,專項附加扣除減稅政策的指向性、規律性開始顯現。36至50歲的人群是政策享受主力,佔比達5成,絕大多數集中在贍養老人、住房和孩子教育,人均月新增減稅348元,是獲益最大的群體。

積極穩步推進增值稅、社保費改革

4月1日,今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重頭戲”——深化增值稅改革正式拉開序幕。“截至3月28日,全國應升級939萬戶一般納稅人開票軟件全部升級到位。4月1日改革實施首日至今,全國各地區納稅人均順利開出了降低稅率後的增值稅發票。”國家稅務總局稅收宣傳中心主任兼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付樹林介紹。

為確保企業“開好票”,稅務部門一方面就確保簡明易行好操作出臺一系列具體措施;另一方面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軟件開發、測試和定版工作,努力讓納稅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開票軟件升級。

“開好票”是基礎,“報好稅”是關鍵。為做好5月首個納稅申報期各項準備工作,4月12日稅務總局印發了《關於做好2019年深化增值稅改革第二階段“報好稅”相關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具體措施和工作要求,防範出現納稅人因申報錯誤不能正確享受優惠等情形。

5月1日起實施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同樣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明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職工其他險種繳費,原則上暫按現行徵收體制繼續徵收,即原由社保部門徵收的繼續由社保部門徵收,原由稅務部門徵收的繼續由稅務部門徵收,穩定繳費方式;機關事業單位社保費和城鄉居民社保費徵管職責如期劃轉。

付樹林介紹,稅務部門既要落實好已負責徵收地區降低企業社保費率工作,又要落實好降低機關事業單位社保費率工作,深感責任重大。為貫徹好《方案》精神,稅務部門從建機制、強輔導、優服務、細核算等方面狠抓落實工作,將社保費降率納入減稅降費“總盤子”,先後印發了關於落實降低社保費率政策的通知、降低社保費率繳費服務工作方案等文件,並出臺了降費核算、信息系統等方面配套辦法,充分利用12366熱線、稅務網站等渠道,全力做好對繳費人的培訓輔導。同時,加快做好信息系統準備工作,強化部門合作協同推進,確保《方案》落實到位。

優化營商環境確保減稅降費落實落地

優質的營商環境是減稅降費政策順利實施的保障。付樹林介紹,稅務部門持續加強宣傳輔導培訓,連續6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以“落實減稅降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開展50天“加長版”的全國稅收宣傳月活動,努力使每一名納稅人、繳費人懂政策、會申報。

——全面開展政策宣傳輔導。稅務部門針對每項減稅降費政策都全面開展了宣傳輔導工作,各省全面完成了對12366納稅服務熱線、辦稅服務廳工作人員的培訓,確保一線稅務幹部都能懂政策、會操作、答得準、辦得快;在納稅人學堂等現場組織1.3萬場培訓,辦稅服務廳面對面輔導99萬人次,上門一對一輔導48萬戶次,確保納稅人應享盡知。

——確保簡明易行好操作。簡化辦稅流程,為新辦納稅人提供“套餐式”服務,在去年年底取消20項稅務證明事項的基礎上又取消了15項,減輕納稅人報送資料的負擔。

——改進方式優化發票辦理。發票辦理是納稅人辦稅的關注點,也是兌現納稅人減稅降費“紅利”的關鍵點。稅務部門持續擴大自開票範圍,將增值稅普通發票核定事項由限時辦結改為即時辦結,大幅縮短辦理時間。

——創新舉措優化退稅辦理。壓縮出口退稅的辦理時限,確保審核辦理正常出口退稅的平均時間壓縮在10個工作日以內;積極引導出口企業使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出口退稅平臺辦理退稅業務,縮短出口企業退稅到賬時間。

減稅降費政策落地,離不開公平的稅收環境。今年以來,稅務部門在優化執法方式、規範稅務執法、打擊偷騙稅方面持續發力,充分發揮稅務稽查的“利劍”作用,保障國家稅收安全、維護減稅降費成果。

付樹林介紹,稅務部門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持續深化稅務執法監督,強化對重大稅務案件審理、重大執法行為的事中監督,確保稅務執法透明、規範和公正。同時構建以稅收風險為導向,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方式的新型稽查監管機制,發揮跨區域稽查機構作用,既避免多頭重複檢查,減輕企業負擔,又提高稽查執法質效。

據瞭解,稅務總局會同公安部、海關總署和中國人民銀行,持續縱深推進打虛打騙兩年專項行動。今年一季度,全國稅務機關檢查涉嫌騙稅和虛開企業2.69萬戶,認定虛開和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及其他可抵扣憑證59.96萬份,涉及稅額128億元;查處騙取出口退稅違法行為挽回稅款損失11億元。抓捕犯罪嫌疑人1422名,293名犯罪嫌疑人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在實施稅收違法“黑名單”和聯合懲戒工作方面,2019年一季度全國稅務機關共計公佈“黑名單”案件3467件。自2014年10月稅收違法“黑名單”制度實施以來,全國稅務機關累計公佈案件數量超過2萬件。自2015年啟動聯合懲戒措施以來,截至2019年一季度,全國稅務機關已累計推送多部門聯合懲戒“黑名單”當事人26.09萬戶次,其中公安部門配合稅務機關辦理阻止出境4778人次;1.69萬戶次當事人被金融機構限制融資授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