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集團陷“假酒”風波,此前曾想打包旗下生產業務裝入山西汾酒

記者 | 陳慧東

產品體系龐雜的汾酒集團如今深陷“假酒”風波。

據媒體近日報道,山西太原、汾陽等地調查發現,汾酒廠出品的產品存在價格、產品信息混亂,“集團開發酒”暗藏私自灌裝等現象,“批發價30元一瓶的‘開發酒’,對外零售價能達到600元左右”,不同品名的“開發酒”雖然均印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杏花村”等字樣,但無法查詢到具體的開發商和酒水生產廠名廠址等信息,其中甚至還出現了三無散酒灌裝冒充汾酒的情況。

對此,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汾酒集團)於4月22日發佈聲明,稱已注意到相關報道,集團公司高層已經召開緊急會議,依據集團公司去年10月開始的產品瘦身工作總體安排,針對報道中的內容進行核查。

官網資料顯示,汾酒集團以白酒生產銷售為主,覆蓋貿易、旅遊、餐飲等領域業務,集團下屬5個全資子公司、11個控股子公司、2個分公司和1個隸屬單位。“中國白酒第一股”山西汾酒(600809.SH)則是汾酒集團的核心子公司,持股比例為69.97%。山西汾酒於1994年1月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也是山西省首家上市公司。早在1952年第一次全國評酒會上,醬香型茅臺、濃香型瀘州老窖、清香型汾酒、鳳香型西鳳酒,被評為四大名酒。

業內人士指出,市場上的山西汾酒主要分為股份酒和集團開發酒,所謂股份酒是指山西汾酒老廠(即上市公司資產)生產的汾酒,而集團酒是由汾酒集團及其他子公司生產的酒水。白酒營銷專家楊承平接受界面新聞採訪表示,有資金的開發商可以提出與集團合作,自行設計包裝品名銷售,即為“集團酒”。製作“集團酒”不需要具備相關技術門檻,“也沒什麼難度”。

汾酒集團定製產品事業部負責人張玉明曾公開表示,集團開發酒由汾酒集團灌裝酒水後,被授權方將“杏花村”商標和汾酒集團公司的名字印在外包裝上進行銷售,也被稱做“汾酒合作酒”。公開報道顯示,2008年以後,汾酒自有品牌有120多個,合作開發的品牌有160多個。

值得注意的是,汾酒集團正在將旗下的生產業務轉至上市公司山西汾酒。對此,有業內人士接受媒體採訪表示,汾酒集團進行上述調整,一方面能夠加強企業管控,肅清集團貼牌產品混亂的現象,強化高品質白酒生產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山西汾酒的產能,增加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為汾酒集團整體打包上市做鋪墊。

作為山西國資改革試點單位,汾酒集團的混改一直備受業內關注。4月15日下午,山西省召開省屬企業、市國資委負責人會議,汾酒集團再度提出將在2019年年底完成集團整體上市。為此,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曾在2017年簽下“軍令狀”,將實現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收入(酒類)增長目標為30%、30%和20%,三年利潤(酒類)增長目標為25%、25%和25%。

張玉明也曾對媒體稱,“汾酒集團近段時間來一直在壓縮開發商的數量,也通過提高門檻來對品控做出監管。現在汾酒集團開發酒的業務暫停,主要是開發酒市場已經亂套,影響到了集團品牌。”

楊承平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目前山西汾酒是中部地區下屬品牌最多的酒企,但汾酒品牌龐雜,價格體系混亂,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無疑是對汾酒品牌效能的“稀釋”。

這樣看來,山西汾酒無疑會像瀘州老窖、西鳳酒等品牌一樣走上“瘦身”之路,但山西汾酒是否有能力大刀闊斧清理開發品牌?又會否面臨業績驟減的困難局面?

對此,楊承平認為,經濟效益不是決定山西汾酒“砍不砍”開發品牌的最終條件,“茅臺和五糧液都‘瘦身’過”,本質還是在於企業內部決策是否繼續走這條路,“如果企業認為‘合作酒’還有銷售額和利潤,那誰都無法阻止”。

由於具備出酒率高、產能規模大等特點,走平民路線的汾酒曾一度高居國內酒業發展前列。自1988至1993年,山西汾酒曾營收連續六年位列行業第一。然而,隨著市場需求改變驅使各種名酒紛紛漲價,汾酒卻未能抓住機遇。

財報顯示,2015年至2017年,山西汾酒實現營收分別為41.29億元、44.05億元、60.37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5.21億元、6.05億元、9.44億元。山西汾酒的業績體量和利潤增速與“行業雙雄”茅臺和五糧液,已不可同日而語。

山西汾酒1月28日晚間發佈2018年業績預增公告稱,預計2018年度公司實現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72億-5.66億元,同比將增加50%-60%。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汾酒集團完成酒類銷售110億元,同比增長34%,酒類利潤同比增長57%。

業績增幅雖然較大,但山西汾酒一貫的“群眾路線”使其未能在盈利能力方面帶來更多驚喜。

華泰證券於2018年10月26日發佈研報稱,2018年前三季度,山西汾酒低價白酒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其中,低端白酒實現營業收入24.80億元,同比增長86.31%。低端白酒增速較快導致公司整體毛利率環比繼續回落,前三季度毛利率為69.44%,低於上半年69.65%的毛利率水平。

或是因為代理經銷模式佔據總營收的核心地位,而山西汾酒的代理商又多位於山西,該公司的省外市場佔有率近年來未有明顯提升。財報顯示,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山西汾酒省外營收佔比始終徘徊在40%左右。

“假酒”風波後汾酒集團能否順利完成“瘦身”?集團將旗下業務“打包”轉至山西汾酒後,這家老牌名酒又會走向怎樣的發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