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創新扶貧興農模式 多多農園能否打破魔咒?

去年7月,拼多多一上市就獲得了295.78億美元的市值,雖然比不上京東當時的522.94億,但下半年拼多多股價持續走高,而京東則由於一些原因持續走低。今年1月,拼多多市值曾一度超過京東成為中國市值第二大的電商。拼多多一時間成為了媒體的焦點,雖爭議不斷,但不容忽視。

近日,拼多多扶貧助農模式“多多農園”首站落戶雲南保山,希望探索出一條農業新路徑。據介紹,“多多農園”項目為當地兩個貧困村帶來了一套完整的產業升級體系:試驗種植高品質咖啡,多家新建咖啡工廠在未來3年內幫助村民提供咖啡豆精製化加工;同時,在740畝生態種植示範基地中,芒果苗、澳洲堅果等經濟作物與咖啡樹複合套種,以提升每畝土地的經濟收益。在全新的賽道上,拼多多再次展現出了邊界創新的魔力。

出其不意推多多農園創新扶貧興農模式

當所有人都在關注拼多多如何跟京東阿里過招的時候,黃崢卻選擇直接開闢農產品上行市場。可以說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在意料之中的是拼多多做農產品上行本就是天經地義順其自然的事情;意料之外的是,拼多多居然涉及產業鏈那麼的深,不僅承諾報銷,還指導種植,提供技術,引進人才。

拼多多創新扶貧興農模式  多多農園能否打破魔咒?

據悉,除雲南保山外,首期“多多農園”將有5個示範項目於雲南逐步進行,分別涉及茶葉、核桃、雪蓮果、花椒,以及特色菌菇。未來5年內,拼多多將於雲南等8個省及自治州落地1000個多多農園示範項目,還將培育一批新農產品品牌,形成覆蓋西南和西北兩大區域的新業態。“多多農園”的目標,是在貧困地區根據地區特色扶持建立起利益能夠確實分配到農戶的現代農業體系,包括高水平人才的留存與高認可度品牌的建立。

為此,早上2017年度開始,拼多多就搭建起了“多多大學”和“新農人返鄉體系”兩個系統,提前規劃佈局,已累積帶動62,000餘名新農人,進行深入學習和返鄉創業,讓他們成為希望的火種,最終實現燎原的效果。

幾年前,阿里與京東在農產品電商方面早就有過佈局,包括農特產品地方館搭建,包括農村淘寶等業務開展等,但是在助力農產品上行方面都收效勝微,最後也不了了之。在市場有需求,企業有責任,實現很艱難的狀況下,黃崢的確表現出了敏銳且睿智的一面,也充分體現了他在邊界中實現創新的能力。從開始喚醒三四線城市市場,到現在著力幫助農園經濟發展,主要目的都不是為了從激烈的電商大戰中與別人搶得頭破血流,而是要拓寬市場邊界。

這次,拼多多更是試圖通過顛覆的鏈條和模式,從源頭改變行業的上游,包括幫助優質產能培育新品牌,包括農業的最初一公里直連最後一公里,在此基礎上平衡產業利益分配,讓農民成為利益主體。這應該是拼多多一個出其不意的殺招,或許也是中國農業產業鏈深刻變革的開始。

拼多多團隊步步為營的“三步走”

為了扭轉雲南咖啡的局面,拼多多農貨團隊聯合產業和農業專家商討了多種模式,最終確定了“利益引導、精品種植、品牌致勝”的三步戰略。

3月底,拼多多聯合雲潞咖啡、比頓咖啡、景蘭咖啡等6家平臺商家,以40.76萬元的價格,溢價收購了建檔立卡貧困戶42.53噸咖啡豆等原料。

此外,多多農園還將引導農戶主動參與並建立‘新農商’機制。即以檔卡戶集合的合作社為主體,建立農貨上行和品牌培育的新模式。該機制中,拼多多將攜手地方政府,打造以新農人為創業帶頭人,工廠、代運營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務,政府監督、平臺扶持的新農商發展模式。

而且,在項目初期拼多多將提供產業扶持和營銷扶持;中期形成較為穩定的第三方“代服務”機制;後期則逐漸退出,合作社全權掌控,並由當地政府確保利益分配依規進行。

具體到項目實施中來說,“多多農園”還為當地貧困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產業升級程序:雲南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的農科專家,正試驗最適合該緯度和海拔的高品質咖啡;多家新建咖啡工廠,將在未來3年內幫助村民提供咖啡豆精製化加工;740畝生態種植示範基地中,芒果苗、澳洲堅果等經濟作物,正與咖啡樹複合套種,以提升每畝土地的經濟收益。明年起,保山市隆陽區的叢崗村將大面積替換種植高級咖啡品種,多家拼多多平臺新銳咖啡品牌商,已提前預定該批產能。


拼多多創新扶貧興農模式  多多農園能否打破魔咒?


由此,拼多多幫助雲南咖啡種植農戶設計了一套完整的訂單農業模式,有望真正實現將產業、價值、人才留在農村。

創新農貨上行模式或將讓拼多多名利雙收

中國仍是小農經濟為主導的農業大國。截至2018年底,中國仍有5.64億鄉村常住人口,中國農村的生產主體仍然是2.3億的小農戶。未來30年,中國的大量農村人口將通過各種方式參與現代化價值分享,消費與生活水準逐漸達到當下城市消費者的水準,這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增長動力,然而貢獻主要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農民,始終處於價值鏈條的底端,如何讓農民也實際地參與到利益分配中而不受剝削,這仍然是個問題。

在2018年,拼多多基於“兩網”(線上農貨中央處理系統與線下農產區基礎設施)的投入,使得平臺農產品及農副產品銷售額升至653億元,且仍呈明顯加速的趨勢。如今,多多農園的誕生,表明了拼多多的創新仍在加速。這個戰略在實現消費者普惠的同時,也有望改變中國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與農產品銷售難的現實痛點。

按照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著名扶貧專家李小云的說法,“第一次看到有企業瞄準了農業產業利益分配、農村人才留存等核心問題,該模式若成功,將推動很多農村發展方式發生轉變,形成偉大變革。”


拼多多創新扶貧興農模式  多多農園能否打破魔咒?

以拼多多的多多農園為例,在保山的項目,實際可以這麼理解:首先是溢價收購,並且在未來3年內包銷,以充分激發農民的動力;接著是農研團隊進駐,試驗高品質品種種植。實際上,高品質的咖啡豆,根本不愁市場銷路,普通咖啡豆則只能和國際期貨競爭,只能做速溶咖啡的原料。再下一步,是組織代運營、代加工體系,在此基礎上,聯合政府制定新的利益分配機制,確保農民成為利益主體。

這個模式有多大科技含量?不見得,最難的是兩點:一是在需求端,新電商模式能聚集效應,讓農產品有產就有銷;二是在線下,真正有人紮根進去,瞭解實際問題、瞭解農民的意願和想法,在此基礎上解決問題。

通過拼多多以上的模式介紹不難看出,拼多多把準了中國農業的症狀所在,並且是在對症下藥。其實要這麼做,阿里和京東都可以做到,但是這種紮根全產業鏈的遠見與魄力是上述兩家所不具備的,反而再一次在邊緣地帶成就了拼多多的創新一擊。

也難怪李小云會說,“拼多多鄉村振興和扶貧根植於企業發展內核,開拓了深具社會影響力的發展模式。多多農園如若成功,將推動農村發展方式發生偉大變革。”所以說,拼多多這一次很大可能會名利雙收,從而擺脫過去飽受爭議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