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晶微生物CEO李騰:生物合成CBD將彎道超車

4月16日,由匯眾醫療、工業大麻投資平臺HEMPOOL聯合主辦的2019國際工業大麻CBD產業投資論壇

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隆重舉行,200餘位知名資本大咖、海內外大麻產業相關公司、以及國內多家上市公司共聚一堂,工業大麻投資平臺HEMPOOL重磅發佈。

藍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騰受邀參與本次論壇,並發表《CBD生物合成的國際現狀》主題演講。李騰表示:隨著CBD發酵技術的完善,未來生產CBD可以完全繞過大麻育種、種植的環節,避開嚴格的政策監管,國內企業有望在生物合成CBD方面彎道超車。


藍晶微生物CEO李騰:生物合成CBD將彎道超車

藍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騰

大麻的藥用特性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種植和應用。大麻的標誌性成分——大麻素,以及其類似物已被廣泛研究用於其潛在的醫學應用。在一些國家,某些含CBD配方已經被批准作為處方藥來治療一系列人類疾病。但是,其研究和藥用一直備受法律程序的阻礙。

目前CBD的獲取方式分為育種種植、化學合成和生物合成。但CBD的結構複雜,限制了大量的化學合成。反而採用生物合成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減少高環境足跡。李騰表示,“未來獲取CBD的成本將越來越低。目前國內在育種技術方面較為落後,隨著CBD發酵技術不斷完善,可以完全繞過大麻育種、種植的環節,避開嚴格的政策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際CBD價格不斷走低,價格已經從2018年初的2萬美元/公斤,下滑到4000美元/公斤,而且還在不斷下降。李騰認為,“植物提取最大的問題不是把它提出來,而是把不同的大麻素提出來。生物合成為國內企業進入CBD產業提供了另外一條路徑。目前國內生物合成CBD將目標定在了1000美元/公斤,

利用生物技術合成CBD在未來有望彎道超車。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對於通過基因工程生物合成的CBD是否合法目前還不明晰,監管機構可能暫時不會解決這一問題。”

匯眾醫療和HEMPOOL將深耕產業價值投資,共享產業投資趨勢,聚合產業上下游資源,推進項目深度合作,為業內人士提供更多的資源服務。首先為產業和投資人士,以及行業研究者、關注者和媒體彌補了全產業鏈的國內外信息,全量並且與國際實時同步。同時匯眾醫療還深入產業研究,不斷推出產業及細分賽道的研報,持續為行業組織交流會議和論壇,為每次活動邀請對的嘉賓和合適的演講&沙龍主題。

以下為李騰演講實錄,匯眾醫療整理:

大家下午好!

我講一下CBD的生物合成,什麼叫合成?植物去合成CBD的時候是一堆基因,同樣的基因可以拿出來放到一個微生物細胞工廠裡去做,相當於規避到種植,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去做,通常情況下用酵母,也有時候會用一些細菌,這叫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在做的事是兩步:

第一,找到植物裡合成它相關的基因。第二,把基因放到一個微生物裡去,讓這個微生物來做同樣的事。所有的生物,不管植物還是動物,通用底層是代碼,就是DNA上面的基因,這些基因是可以拿出來的,在其他的生物裡也是有同樣功能的,所以可以試圖在微生物裡重構一個植物裡合成某種東西,有點像一個連續反應的化工廠,只不過是微生物的化工廠。

藍晶微生物CEO李騰:生物合成CBD將彎道超車

生物合成不新,更通用的詞叫生物發酵。傳統的生物發酵跟人的文明史差不多一樣長,比如麵包、酒、酸奶、醋、醬油,大概20世紀40年代開始,人們有意識利用微生物的發酵能力去做一些特種產品,這些產品可能是小分子,也可能是大分子。

下面列的這一排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比如胰島素,20世紀80年代初開使用生物的方式做,在那之前只能從豬的胰腺裡提取,非常貴,現在價格還可以接受,就是因為它是微生物做的。就是把人的胰島素基因找著,放到微生物裡,讓微生物做同樣的事情,用的是大腸桿菌,大部分大腸桿菌是沒有害的。青黴素也是,大部分抗生素都是用生物發酵的方式做的。

合成生物學,大概是在2000年開始,發酵一直有,工業發酵從40年代開始就有,到了新世紀以來,人們開始大規模改造微生物的基因,叫合成生物學,2000年開始出現的一個學科,比較有代表性的工作就是青蒿素,青蒿素和CBD特別像,青蒿素是從黃瓜蒿里提取的,那時候產量不夠。

到2004年的時候,比爾蓋茨基金會找到了一個合成生物學領域非常出名的教授,叫Jay keasling教授,比爾蓋茨基金會說給你幾千萬美元,想辦法用發酵的方式來做青蒿素,這樣就不需要大面積種植了,沒想到這個事做了10年,4000萬美元,到2013年才做完。2013年之後,就可以用發酵的方法做了,100立方米的發酵罐佔地面積就幾百平方米,可以替代5萬畝傳統的農業種植。

藍晶微生物CEO李騰:生物合成CBD將彎道超車

然後看看CBD,如果深入到植物的基因組裡,CBD主要是花、葉合成的,這是一系列的代謝網絡,每一個字母代表著一箇中間產物,最中間的就是葡萄糖,比如澱粉分解了之後就是葡萄糖。植物是光合作用,進入到這樣的代謝通路,到了CBGA。我們想辦法用這個在微生物裡重構。

藍晶微生物CEO李騰:生物合成CBD將彎道超車

用生物合成有一個優勢在於,大家知道大麻素是很多種化合物,在植物裡是一起合成的,如果想要CBD就把它提取出來,如果想要衡量的CBN、CBG,還是要把其他的東西舍掉,生物合成的好處是,如果要CBC就往CBC的方向引,如果想要CBD就往CBD上引,理論上來講,微生物可以合成純的各種各樣的大麻素,這給我們開發所有大麻素潛在的藥用價值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路徑。

CBGA變成THCA和CBDA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的路徑,它的前提量是一定的,要增加它們的量,我們在做工業大麻育種的時候,想辦法讓這個代謝通路儘量往上面去,而不是第二條。但可能會不太穩定,有點像一個高速公路兩個出口,高速公路上堵了很多車,大家是兩個出口都想出,而不是出其中的一個。生物合成,理論上可以單獨合成一個,它沒有CBGA到THC的路。

獲取更多2019國際工業大麻CBD產業投資論壇嘉賓演講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