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砸5億補貼順風車 移動出行要變天?

哈囉砸5億補貼順風車,馬化騰出手網約車,移動出行要變天?

共享出行平臺、互聯網巨頭和傳統車企,都想在移動出行市場分一杯羹。

4月24日,低調的哈囉順風車投入5億元做補貼。前一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的控股公司,新增對外投資—廣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祺宸”)。雖然騰訊未回應此次投資的意圖,但是從標的公司的諸多細節,可以大概率推測,廣州祺宸是騰訊與廣汽合資的移動出行公司。

之前高調單一的網約車市場,正在變得百家爭鳴,各方勢力競爭、合作。有的為流量有的為轉型,有的覆蓋全國有的只求區域市場,但目的都是超過5000億元的移動出行市場。

01、老市場新面孔

上線三個月後,哈囉順風車打算補貼車主和乘客。4月23日,哈囉順風車拿出5億元建立“順風綠色出行基金”,並在五一期間針對車主、乘客開展補貼活動:4月30日-5月4日,哈囉順風車對車主免收平臺服務費;乘客在五一期間體驗順風車,享受最低5折優惠。即日起至2019年5月31日,車主分享空座單單可獲現金補助。

在滴滴、高德下線順風車後,哈囉是唯一推出順風車業務的頭部移動出行平臺。順風車不是哈囉擴張的第一塊版圖,此前它已經在共享單車的基礎上,上線了共享助力車和網約車。

從單一業務向一站式平臺升級、燒錢搞補貼是移動出行企業的標準動作。不過相比數年前,補貼力度也大幅降低,企業跟風打補貼也不再是必然。

哈啰砸5亿补贴顺风车 移动出行要变天?

“哈囉順風車拿出5億補貼,對順風車市場肯定會有觸動,不過短期內對嘀嗒的市場份額會有多大影響,目前還不好評估,畢竟嘀嗒在順風車領域的規模和覆蓋距離飽和還有很大的距離”。比達諮詢分析師李錦清這樣認為。

除了哈囉,以新面孔進入老市場的還有騰訊。4月23日,大數據企業信息平臺天眼查顯示,馬化騰控股公司南京網典科技有限公司,參股廣州祺宸,持股比例30%。公開數據顯示,廣州祺宸成立於2018年3月,經營範圍涉及汽車租賃;充電樁設施安裝、管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客運等。

對於此次投資的意圖,騰訊方面並未透露,也未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廣州祺宸是否為騰訊廣汽合資的移動出行公司。但諸多跡象顯示,廣州祺宸就是騰訊又一個移動出行佈局。

根據天眼查信息,廣州祺宸的法定代表人為蔣華,曾在多個廣汽集團業務任職。根據廣汽2018年的一則公告,廣汽集團執行委員會委員,移動出行項目組長同樣名叫蔣華。這個移動出行項目正是廣汽集團與騰訊等合資設立的。

02、競爭錯綜複雜

移動出行的“拓荒者”滴滴也在尋找新的路徑。1月底,滴滴旗下的小桔車服與北汽新能源成立合資公司,將開發專門用於共享出行的定製網約車。一個月後,滴滴與大眾汽車成立合資公司,這與2018年5月,滴滴和大眾組建自動駕駛運營車隊的傳聞基本吻合。

跟滴滴一樣,騰訊也不只一個車企好朋友。在宣佈與廣汽的合作前,騰訊已經加入長安汽車、中國一汽、東風汽車等合作的新能源共享出行項目,多方共同成立T3出行公司。

滴滴、騰訊的多方聯合,以及傳統車企的積極探索,是多方勢力在移動出行市場競合的縮影。

拿騰訊為例,通過投資滴滴、聯合傳統車企的方式多角度切入。“騰訊投資滴滴屬於出行業務方面的合作,兩家同為互聯網企業,騰訊更多能在流量和互聯網資源上與滴滴互惠。”艾媒諮詢高級分析師劉傑豪表示。在李錦清看來,“騰訊與車企合作,更多是為了輸出,給自己的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業務尋找落地場景”。

多種勢力、多角度切入的直接的原因,則是移動出行龐大的市場規模。根據易觀智庫的預測,到2019年,中國移動出行市場規模可達5415.56億元。

此外,移動出行市場的發展也為新勢力提供了多種切入路徑。目前移動出行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包括網約車、共享出行、分時租賃等。尼爾森中國汽車研究團隊發佈最新《2019中國移動出行市場現狀及發展》(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約出租車用戶規模達3.30億人次,同比增長15.1%。報告預測,2019年中國共享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54.7億元,到2020年該數據將突破90億元。

03、謀差異化機會

多種出行方式讓車企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但車企進入移動互聯網領域,更多是處於轉型的考慮。“在網約車概念普及後,車企佈局移動出行,是完善產業鏈和推進服務轉型的嘗試。”劉傑豪表示。

對比全國乘用車銷量數據,國內汽車銷量一路下滑。劉傑豪進一步說,“在下滑拐點,傳統車企希望通過拓展業務邊界,實現集團的轉型升級。但傳統車企運營模式上與互聯網企業存在差異,所以眾車企入局網約車市場,目前仍然傾向於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像騰訊這類巨頭企業最受青睞。未來轉型需求下,會有更多車企進入市場。”

從業務和地域來看,互聯網和車企力量也各有側重。以滴滴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無論是業務還是地域都是追求全國覆蓋、一站式出行,這是互聯網輕模式的優勢,也是互聯網能突破空間障礙的特點所致。主打自營模式的神州專車、吉利投資的曹操專車、首汽集團旗下的首汽約車也各有特點。傳統車企組建的移動出行項目,則更喜歡新能源、共享、租賃概念。

根據極光大數據發佈的《2018年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2018年12月,滴滴的滲透率依然在用車服務中排名第一,滲透率14.7%、嘀嗒、神州專車和曹操專車位列行業前五,不過滲透率遠低於滴滴。

儘管如此,劉傑豪認為傳統車企的機會仍在,“傳統車企和一些互聯網巨頭企業,他們資源上的優勢就是他們競爭力所在。當前車企入局,在資本支持下,一方面忽略前期推廣成本進行鋪設,另一方面優化服務體驗,還是有機會在網約車領域佔得一定市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