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過“死亡之路”的外交官——孫必幹

闖過“死亡之路”的外交官——孫必幹

闖過“死亡之路”的外交官——孫必幹

闖過“死亡之路”的外交官——孫必幹

2003年6月,中國外交部向戰後伊拉克派出了復館小組。臨危受命、出任伊拉克復館小組組長的孫必幹大使,講述復館時的那一幕至今興奮不已:

闖過“死亡之路”的外交官——孫必幹

孫必幹(左)走在伊拉克大街上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前夕,中國駐伊使館撤館,處於關閉狀態,在戰爭中及戰後遭到嚴重破壞,已不可能重新使用和居住。但伊“改朝換代”後,繼續保持關係符合雙方的利益,這就要有人去。“雖然當時伊拉克還處於戰亂環境,很多情況也很不明朗,但中央、外交部還是決定派復館小組。

小組7位成員中4位屬撤離後重返,另外2位本來可以去條件較好的使館工作,我也已經退休,但接到復館通知後,無一人推辭,均積極響應召喚。”

闖過“死亡之路”的外交官——孫必幹

伊警察在中國駐伊大使館復館小組下榻的賓館前警戒

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當時時間很緊迫,6月上旬集中準備,下旬就出發,先到約旦,7、8月我和小組另3位成員進入伊拉克工作了將近一個月後返回約旦。2004年2月,6位武警到達約旦後我們會合成13人的大組重返巴格達,直到9月份部分人員回國。”

復館小組冒著風險、克服困難,經過數月的緊張工作,2004年7月9日,中國駐伊拉克使館正式復館。由於使館原址遭到破壞,使館臨時的辦公地點仍然設在巴格達曼蘇爾飯店,由於環境艱苦,也不可能搞什麼特別的儀式,但艱苦的工作終於有了成果。“

正式復館有助於更好地開展對伊拉克的工作,因此宣佈復館那一刻,小組每個成員都非常激動。我記得,當時我們拿出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全組13個人在國旗下合影留念,簡陋的畫面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闖過“死亡之路”的外交官——孫必幹

“有人說,正是由於這次使命,使您成了中國外交史上第一位帶保鏢的外交官?”

“你說的保鏢也就是武警吧,這在新中國外交史中的確是第一次。由於當時伊拉克局勢的確亂,加之安全也是完成任務的保障,中央決定派武警也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外交人員的關懷。這6位武警戰士是從北京武警總隊挑選出來的,他們非常好地完成了任務。”孫大使娓娓道來。

闖過“死亡之路”的外交官——孫必幹

從約旦到巴格達這一路非常危險,有人稱它“死亡之路”。這條公路全長1000多公里,在伊拉克境內有500多公里,特別是費盧傑到拉馬迪之間這一段,更是襲擊事件頻繁,兩次中國人質被綁事件均發生在這個區域。

闖過“死亡之路”的外交官——孫必幹

復館小組離開約旦前往巴格達

此外,由於伊拉克一直處於動亂狀態下,槍戰、路邊炸彈、自殺性汽車炸彈,以及後來的綁架、斬首事件等等,都給在那兒工作的外國人造成了極大的生命威脅。只要外出,危險無處不在,我們也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比如有一次我去‘綠區’做一個重要的拜會,那裡的安全措施應該是很嚴密的,3道崗哨都要檢查,當時我們已經過了第一道安檢,第二道也已通過,就在我們要發動汽車向第三道崗前進的當口,身後的第一道崗處發生了爆炸,聲音非常大。

另一次,我們正在伊拉克外交部等待去參加一個活動,就在等待的過程中,對面的庫爾德人辦事機構發生了劇烈爆炸,相距不過百十米!後來據報道在這次爆炸中有17人身亡。”

“外出有危險,不外出也並不意味著安全。我們住的曼蘇爾飯店,就處在經常發生襲擊事件的那條街的末端,挨著‘綠區’,有兩次炸彈就落在飯店門口。反正在那段時間的工作和生活裡,什麼坦克、槍炮聲、直升機等等都是極為司空見慣了,可說是‘槍聲中睡,炮聲中醒’。”

“局勢如此險峻,但聽說您外出時,居然西裝裡面不穿防彈衣?”

“其實,一般情況下還是穿的,比如兩次進入巴格達去查看被破壞的使館時。但在所有官方正式拜會中的確沒有穿鼓鼓囊囊的防彈衣,

因為我是代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更要維護一箇中國外交官的形象和尊嚴,這也許比外交官的生命更為重要。當然這並不是冒險,因為其他的武警戰士還有司機等都穿著防彈衣,這是最起碼的防禦措施。”

闖過“死亡之路”的外交官——孫必幹

復館小組組長、臨時代辦孫必幹(中)

在警衛人員的護衛下抵達巴格達

闖過“死亡之路”的外交官——孫必幹

花甲之年、帶病之軀的孫必幹,家中還有80歲的老父母,本可以安享退休後的輕閒生活,卻欣然受命重走“死亡路”。

“除了帶著幾位全副武裝的武警戰士,聽說您還帶著救心丸上了路?”

“當時徵求我的意見時,我感到這是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使命。外交人員在任務面前是不能猶豫的。回家後跟家人也說了,作為外交官的家屬,他們對很多情況也很習慣了,知道任務有風險,但都支持。

我患有冠心病,也知道在伊拉克惡劣的環境下是不可能得到很好的醫療服務的,因此把平時吃的常用藥都帶上了。其實我國外交戰線上人才濟濟,都能勝任這樣的任務,而且我相信他們同樣會毫不猶豫地響應國家的召喚。”

作為一位在外交戰線上奮戰了幾十年的資深外交官,在孫必幹看來,外交工作是神聖和光榮的,但並不僅僅是人們想象中西裝革履迎來送往、瀟灑風光的一面,這只是一部分,但不是重要的部分。

實際上,外交官有時面臨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和風險,不只是像巴勒斯坦、阿富汗、伊拉克這樣的戰亂地區,一些自然災難發生的地區也有外交官在第一線。

此外,由於外交工作的特殊性,許多圍繞著國家戰略目標而展開的艱難談判和交涉也不會見諸熒屏和報端,實際上正是建國以來很多老一輩外交家的辛勤耕耘,為後人開拓了廣闊的天地,但他們所得極少。

對一位外交官而言,在面對各種複雜的局面和艱難的風險時,最重要的素質應該是對祖國的忠誠,把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