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些已被忽視,正在漸漸丟失


春節,正月初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起源於殷商時期祭祀活動。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守歲、拜年、發紅包是傳統習俗。

元宵節,正月十五,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等。

龍抬頭,二月二,民間傳統節日,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傳統習俗在這一天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起源於春秋末期,傳統習俗結伴出遊、沐浴、宴飲,現在只在傣族、壯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流傳。

清明節,清明日,掃墓祭祖、踏青春遊是傳統習俗。除漢族外,有24個少數民族都有清明節。

端午節,五月初五,起源於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也有,傳統習俗吃粽子、飲雄黃、賽龍舟。

七夕節,七月初七,來自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是標準的中國情人節,又稱女兒節,傳統習俗祈福、拜織女、吃巧果。

中元節,七月十五,原是小秋,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向祖先報告秋成。傳統習俗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中秋節,八月十五,地位僅次於春節,自古便有團聚、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重陽節,九月初九,有長久之意,傳統習俗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崇孝祭祖。

冬至節,冬至日,北方多吃餃子,南方多吃湯圓,山東部分地區喝羊肉湯,總的意思都是祛除寒冷。

除夕,年末最後一天,家人團聚,除舊迎新,貼春聯、貼窗花、貼福字、貼年畫、放爆竹、守歲等都是傳統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