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暉:新居住本質即以數字化手段重塑居住產業互聯網

4月23日,以“預見新居住,共建新經紀”為主題的2019貝殼新居住大會在北京舉行,50多位來自國內外政府、學界、居住服務、科技互聯網創新領域的領軍人物齊聚一堂,聚焦新居住發展趨勢。會上,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深刻分析了當前居住領域的發展現狀,並提出“五大支柱”,勾勒出新居住時代的全新圖景。

“過去20年整個產業在快速迭代,呈現出交錯式的發展。隨著我國居住服務發展進入品質提升的新階段,居住需求和供給將出現深刻的變革,新居住時代已經來臨。”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認為,新居住的本質,即以數字化手段重塑居住產業互聯網。

左暉:新居住本質即以數字化手段重塑居住產業互聯網

(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

供需關係歷史性變革,新居住時代到來

回顧中國住房波瀾壯闊的發展歷史,中國房地產從無到有、從增量擴張到存量崛起,已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和民生事業的重要產業。“今天中國整個不動產的發展的確到了新階段,過去20年行業高速成長,居住問題已經得到了基本解決,很多家庭已經在換房和追求居住品質的改善,這是總體的大背景。”左暉說道。

據貝殼找房研究統計數據顯示,經過20多年的高速建設,當前我國房地產供需總體平衡,城鎮家庭住房自有率達到85%左右,戶均套數達到1.1套,人均居住面積37平方米。行業從數量擴張階段轉向品質提升階段,一線城市改善型購房需求佔比達到60%。

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正在對整個不動產行業進行線上改造,但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整個產業正在向服務業的方向快速靠攏,原來說房地產行業主要是以開發商為主,現在開發商也圍繞客戶需求向服務型方向發展,研究持有型的物業怎麼去做,更不用說整個房產交易的服務商以及產業鏈中圍繞居住服務的其他產業了。”左暉認為,房地產由增量向存量轉換,服務的價值開始崛起。服務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滲透,未來在住房價值鏈的構成中將會超過50%,價值鏈的傳遞變成多點對多點的網狀結構。

“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居住服務一直是我國房地產行業的薄弱環節。因此,構建居住服務行業的基礎設施、服務價值崛起是進入新居住時代的必然要求。”左暉指出,新居住時代,需要通過技術驅動、服務者職業化等方式,滿足消費者在居住、交易和流通、社區交互和房屋管理等方面的新需求。

左暉:新居住本質即以數字化手段重塑居住產業互聯網

(2019貝殼新居住大會現場體驗區)

左暉認為,隨著我國居住服務發展進入品質提升新階段,居住需求和供給將出現深刻變革。從住房消費需求結構看,第一,消費者需要享受個性化的居住空間,告別千篇一律;第二,消費者嚮往品質居住體驗,如優質的社區服務、定製化家裝方案及標準化的保潔等。第三,消費者需要房屋在不同市場之間高效流通,從而實現價值交換和滿足需求。第四,消費者需要更好打理自己的房屋資產,實現資產的增值保值。第五,消費者需要與社區公共服務建立更加緊密和諧的交互。

為了實現消費者居住需求的升級,供給端將會出現新的模式。左暉認為房地產企業在建設房屋時將更多尊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推出定製化產品;服務提供商的各種品類分工將愈加細化,專業性增強;數據技術驅動,大數據、VR、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將進一步融入消費者交易和居住過程中,從而提高客戶體驗;對存量房屋進行更新、改造,能夠幫助房屋所有者實現資產的良好管理;社區生活關係將重構,服務者將向社區提供越來越多的便民服務。

構建新居住願景的五大支柱

“不動產行業正在進行線上化改造,但這個行業有自身的特點,從交易到服務交付的週期比較長。而且在這個複雜的過程中消費者的訴求也在不斷變化,例如追求個性化居住的空間、追求資產流通和管理升值等,這些新的需求必然帶來很多新服務的供給。”左暉認為,要真正做到新居住,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支柱:

一是數字化建設,數字化建設主要在標準化、平臺化和智能化三個方面。“標準化是指服務流程和交易流程將更多地通過線上進行,如線上掛牌、線上瀏覽、線上IM諮詢,此外還涉及對線下數據的線上化建設,人、店、客、樓盤、商圈等數據的標準化處理等。在此之後,就可以實現平臺化,標準、資源、數據可以實現平臺共享。智能化方面,主要包括VR看房、智能家居等。

左暉:新居住本質即以數字化手段重塑居住產業互聯網

(2019貝殼新居住大會現場)

左暉現場表示:“我們從11年前開始在北京做樓盤字典,做整個中國住宅基礎的數據。在體系內部,樓盤字典負責人已經換了好幾代,一開始我們的確搞不清這件事是怎麼回事。只能讓經紀人去數,用了十幾年時間辛辛苦苦數了一億套房子,而通過技術革新,我們過去十幾個月時間裡將這個數字變成了將近兩億套。”

第二個支柱是基礎設施建設。“面對如何激發存量住宅的價值,做好更適配於今天新零售的住宅運營服務,是全行業要面對的新命題。”在左暉看來,目前無論是數據、信用還是基礎IT等方面建設,仍需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包含制度設計、業務流程、服務者、房源四個方面。其中,制度設計包括房地產中介機構的牌照準入制度、信用體系建設;業務流程主要是指居住服務細分至不同的服務板塊,例如產權保險、金融服務等;服務者方面包括服務者的共享網絡、服務者的信用評價等;房源方面主要是指房源信息的數字化。

“互聯網推動的信息透明和無差別共享,提供了優質的信息內容,使消費者通過線上工具獲得更好的體驗,將人、房的關係通過數據的連接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左暉認為,新居住服務行業第三個支柱是平臺,新居住平臺具備四個特徵,即線上線下閉環、服務者協作化、產業業態呈現多元化佈局、通過服務標準化促進體驗提升。他指出,中國服務者准入門檻低,大量分散的從業人員缺乏信用背書,更缺乏長期穩定的從業環境,平臺能夠通過規則重新塑造信任關係和交互方式。

平臺共享規則和機制的建立是為了推動合作。左暉認為,新居住的第四個支柱就是品牌協作,使線下分散的、不同服務領域的服務者整合起來,通過一套共享共治體系為參與的服務者賦能,加快行業進化迭代。例如,近期21世紀不動產宣佈與貝殼找房開展合作,它旗下擁有超過5000家經紀門店,雙方合作無疑可以助力改善行業生態這一偉大事業。

“在服務時代,服務者的價值將會凸顯出來。管理型服務市場興起,行業需要從‘輕’變‘重’,不僅關注信息的質量,更需要對服務者的准入、行為、信用等進行有組織的管理,推動服務者朝著消費者滿意的方向進化。”左暉所說的第五個支柱就是服務者進化,他認為行業進化的起點在於服務者本身的職業化,平臺和合作網絡能夠開啟服務者的職業化,從而撬動行業的正循環。

“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兩件事情,一是推動行業效率大幅提升,二是讓消費者需求得到最大滿足。”左暉表示,圍繞新居住這一趨勢,貝殼找房正以數字化手段重塑居住產業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