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大蕩村群眾的安居夢

永善大荡村群众的安居梦

從永善縣蓮峰鎮出發,沿著蜿蜒的昭永公路行駛約半個小時,一幅美麗鄉村畫卷映入眼簾,遠遠看到公路左側一幢幢白牆青瓦的小洋樓掩映在青山綠樹中。走近村口,大大的“中國夢”三個字,文化牆上“住上好房子,過好上日子”的標語,格外醒目。文化廣場上幾個孩子正追逐嬉鬧著……

永善大荡村群众的安居梦

沿著寬闊的水泥路,記者走進村民何明英家,沙發、茶几、電視機、洗衣機一應俱全,廚房乾淨整潔,電視里正放著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偏遠地區群眾的新聞。

“剛搬下來的時候很不適應,總想搬回去住,現在習慣了,住著非常舒服,這是黨的好政策給我們帶來的實惠。”今昔對比後,何明英的老伴王國武笑呵呵地說。

“現在生活環境改善了,我們就要從思想觀念上引導群眾。村裡每月開展一到兩次的衛生評比,同時發動群眾打掃房前屋後及公共區域環境衛生。”大蕩村黨總支書記陳安坤說。

永善大荡村群众的安居梦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蓮峰鎮大蕩村安家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於2017年9月29日開工建設,2018年10月已安置李家寨、王家山、羊棚、黃家灣4個村民小組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轉移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思路,蓮峰鎮黨委、政府以東西部扶貧協作為契機,深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勞動力信息摸底調查、技能培訓等工作,有序組織勞動力外出務工,爭取讓外出務工成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支柱產業。

“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優勢,發展一個可持續的產業,讓群眾搬得出、住得下?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李文明滿臉愁容地告訴記者。

2019年1月,李文明毅然辭去擔任了15年的村黨總支書記一職,與同村的周聰一起成立了永善縣聰明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啟了艱辛的創業之路。

大蕩村共9個村民小組,18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產業項目資金入股永善縣聰明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總投資333.4萬元,其中致富帶頭人入股60萬元,村集體經濟入股20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253.4萬元,在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下,群眾脫貧致富的同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藉助扶貧產業發展,切實實現了“資產變資金、資金變股金、群眾變股民”的轉變。

現年50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鄒啟發在合作社負責放牛,包吃包住每年2萬元的工資。“房子修好了,自己也有事情做了,真的很開心。”談起現在的生活,鄒啟發非常滿足。

永善大荡村群众的安居梦永善大荡村群众的安居梦

鄒啟發家原來住在大蕩村羊棚子村民小組,因家裡窮,10年前,妻子拋下剛滿3歲的小兒子離開了他。如今,鄒啟發已搬進了新修的安置房,20歲的大兒子外出務工,16歲的二兒子已上初一,13歲的三兒子也上了小學五年級。50歲的鄒啟發仍然孤身一人。

永善大荡村群众的安居梦

藍天白雲下,鄒啟發趕著牛群,翻過山坳,吆喝聲久久迴盪著……

“你現在住上了新房,又有工作,有錢了,可以找一個老伴跟你一起過。”“現在找不划算得!”這位50歲的漢子,猛吸了一口煙。

一行人被鄒啟發逗得笑了起來。

﹌﹌﹌﹌﹌﹌﹌﹌﹌﹌﹌﹌﹌﹌﹌﹌﹌﹌﹌﹌﹌﹌﹌﹌﹌﹌

永善掃黑除惡三語宣傳片上映

“紙杯”宣傳掃黑除惡,提升群眾知曉率

昭通掃黑除惡三句半,越聽越帶勁

雲南掃黑除惡公益廣告

文圖/易盛芳

編審/陳洪 校對/楊豔 編輯/馬進榮

承辦/永善縣融媒體中心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