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攻擊性”女人,自己活得舒服,壞人不敢惹

​很多雞湯文常常慣以人們所謂的“你對別人的態度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你面前的人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你對它齜牙咧嘴,它也會同樣對你惡狠狠。”乍聽起來,貌似挺有道理的,其實現實卻並非如此。這句話想要成立,那得有一個假設性的前提在,那就是你面前的這個人他得對得起一撇一捺的人字,也就是說,它首先得是一個可以聽得進人話,明理的人。否則,適得其反。

做一個“攻擊性”女人,自己活得舒服,壞人不敢惹

同事的姐姐在婚姻裡一直受著丈夫家暴的傷害,她姐夫不僅對她姐姐經常性拳打腳踢,還在外面明目張膽的搞小三兒。而她姐姐總是覺得為了兒子有個正常的家,一忍再忍,有時臉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的,同事問她是否被打了,她也不說,謊稱是自己不小心磕的。她不知道,其實她老公在外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的很多同事都清楚,礙於她自己不願承認,別人也不好多說什麼。

同事性格跟她姐姐完全相反,曾在街上遇見姐夫和小三兒逛街,抓起手邊的一瓶酒就砸了過去,嚇得兩人趕緊跑了。同事心疼姐姐,讓她離婚不肯,她也實在沒辦法過多的摻合,畢竟這個姐姐的家事。直到後來,有一天她姐夫在打她姐姐的時候,失手打到了孩子。當時孩子摔倒的時候剛好頭磕在桌腳上,血一下子就流了下來。那個時候她姐姐紅眼了,抓起桌上的水果刀,劈頭對著她姐夫就是一頓亂砍,當時也是瘋了,就知道那個男人身上被捅了幾處。

做一個“攻擊性”女人,自己活得舒服,壞人不敢惹

救護車到了之後,她姐夫和孩子被同時送去了急救。索幸孩子沒什麼大礙,頭上縫了兩針,她姐夫多處刀傷。卻頭一次沒有罵娘,反而面對她姐姐的時候很發怵。那之後,她姐姐突然就活明白了,從原來的低眉順眼的忍受,到後來好臉兒沒一個,好話沒一句。那個男人反而變乖了,不但不敢再打她,還主動承擔了全部的家務。跟小三兒也徹底斷了。

那次出院後,她姐姐就給那個男人立了規矩:“再跟小三兒聯繫,我就廢了你。”或許這話從前說男人不會聽,但是她姐姐那次真刀見血之後,這話就不是一種嚇唬了,它成了一種震懾。

做一個“攻擊性”女人,自己活得舒服,壞人不敢惹

其實她的那些痛苦都是她一再的隱忍和軟弱得來了,對於無恥的男人,你越想用你的善意去感化他,他就越會得寸進尺的欺負你。善良過了頭,就是軟弱,就會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當你突然變得很潑,具備了很強的“攻擊性”,讓他充分領教什麼叫:“老虎不發威,你當老孃是病貓呀?”欺負你的人才會知道什麼叫“女人一旦狠起來,那可是比男人狠上千倍不止”這話句不是白給的。

做一個“攻擊性”女人,自己活得舒服,壞人不敢惹

我們提倡的這種“攻擊性”是為了自我保護,而不是讓我們主動去找別人麻煩。當一個女人被欺負太久,內心不會積聚很多負能量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不會主動消息,它需要找一個恰當的出口發洩出去。所以,因為我們善良,我們“先君子後小人,我忍你很久了,你沒個數嗎?這次老孃不忍了。”通過對欺負我們的人絕地反擊,不僅有效的把身體裡所有的負面能量一股腦排乾淨,還能震懾住壞人。

做一個“攻擊性”女人,自己活得舒服,壞人不敢惹

作家餘華說的一句話特別好:“當我們兇狠的對待這個世界時,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這句話不用過多解釋,它在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不講理,或者有理都講不通反而還跟你胡攪蠻纏大放厥詞的無賴時,你就應該從一個守衛者變為一個攻擊者。讓他知道你的善良是帶有鋒芒的,當惡出現的時候,善良也會為正義而戰,絕不手軟。

(圖自網絡,圖文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