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門”不懂,還談什麼全手半手

 “泥門”是玩紫砂壺的朋友經常聽到的一個詞,那麼什麼是泥門呢?簡單說就是用來表示紫砂壺燒成後壺身泥料顆粒分佈的緻密度或者說鬆緊度的一個名詞,緻密度低的叫泥門松,緻密度高的叫泥門緊。具體來說與煉泥、明針及制壺手法都有關係。

1:所謂泥門鬆緊,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壺表的緻密度,和全手工鑑定無關,和泥料,成型手法有關,泥門緊的容易養成,泥門能做緊和明針有關係,但關鍵是從打泥片就要開始的一個功力。

2:泥門應該是壺表泥的表現效果, 比如有的人會說這把壺壺嘴附近的泥門刮花了,顆粒拉動形成花泥了。泥門這個詞,似乎應理解為器表密度因拍打、擠壓、修刮形成的狀態改變。這種改變因器而異,因手法而異,並沒有所謂優劣。

3:不同的器型不同,內緊也是某些器型特有的,不是絕對的,不同部位,受力不同,伸縮不同,緊緻程度不同。全手工拍打的壺,泥門都是變化的, 只是鑑定全手與仿全手的依據,沒必要深究內緊還是外緊。

4:泥門表現在三方面:成型,拍身桶和上底片密閉空間的拍打,會導致外緊內松的泥片狀態;煉泥,機械煉泥會導致泥料漿質化,和傳統手工煉泥的泥料密度,結合度,介質形態會有所區別;明針,明針可提高壺表緻密性,致使泥門變緊。

5:1:泥門鑑別全手半手,可以是借鑑方法之一;2:泥門可以觀察一個陶手的明針功夫;3:泥門可以觀察泥料是否陳腐。

6:成品壺泥門的鬆緊主要跟燒成溫度有關!別的可以忽略不計!表面緻密度與明針有關!光到的地方緊!光不到的地方就鬆了!拍打身筒並不代表泥門緊!幹一點拍緊,溼一點的怎麼打也是松的!看每個人出手。

7:練泥方式、目數、成型方式會影響泥門,泥門是緻密程度,泥門指兩項內容:一是泥本身特性,一是後期工藝。

8:泥門的鬆緊會影響茶的發揮

 對鑑別半全手壺來說看壺身內外泥門的鬆緊度是否一致,也是重要方法之一。簡單來說,全手工壺是用竹拍子手工拍打成的身筒,所以壺身泥門的特徵是外(表)緊內(部)松,即壺外表泥料顆粒分佈是緊密的再加上後期施明針後就更緊密了,但內壁由於沒有用手用力壓的動作只是輕靠,所以全手壺的內壁顆粒分佈相對鬆散,即泥門呈鬆散狀;半手工壺由於身筒是用手或工具套在模具中用力搪出來的,壺體的內外表受力是一樣的,所以半手壺的內外表泥料顆粒分佈的鬆緊度相差不多,即泥門都是偏緊的。這個很好理解吧。

驗證一把壺是否真的是純手工成型,一般要從以下幾方面綜合起來考慮:1、泥門;2、接片(接口、接底)、接頭痕跡;3、內壁章狀態;4、壺內刮底痕跡。

看泥門變化:下面這兩張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壺內壁的泥門狀態,特別是壺內外的接片痕跡一定是對應的自然的。

“泥門”不懂,還談什麼全手半手

“泥門”不懂,還談什麼全手半手

下面這張圖可以清楚地看到:靠近壺口外部的泥門鬆緊情況。純手拍打成型的身筒,因為泥片內外受力程度不一樣,所以顆粒分佈(即泥門)鬆緊狀態也不一樣,具體如圖中所述。而半手(模具)成型的壺身因為是套用模具按壓成型的,泥片內外受力相同,所以泥料顆粒分佈是呈均勻分佈的狀態,就不存在純手工這種鬆緊有別的狀態。(這個特徵要多看多比才更有體會)

“泥門”不懂,還談什麼全手半手

看接片、接 頭痕跡:先來看看壺口內的接片痕跡,其具體狀態已在圖中描述。半手成型的是看不到這樣的接片痕跡,而是平滑過渡的樣子。純手工接底痕跡參照上一點描中前兩張圖的說明。

“泥門”不懂,還談什麼全手半手

“泥門”不懂,還談什麼全手半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