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也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國內同類學院已達31個

人大也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國內同類學院已達31個

人大也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國內同類學院已達31個

4月22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高瓴人工智能學院(Gaoling 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成立儀式。該學院由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耶魯大學校董、人大校友張磊和高瓴公益基金會捐資3億元建設,是人大二級獨立學院。新成立的學院將開展人工智能學科和相關交叉學科領域本、碩、博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預計2020年9月開始第一輪招生。

儀式上,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高潤生介紹,到目前為止,已有35所高校設置了人工智能新專業,新增101所高校設置機器人工程專業,新增96所高校設置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50所高校把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納入“雙一流”培養方案,31所高校自主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24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

人大也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國內同類學院已達31個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是世界各國競爭的關鍵。”高潤生表示,國家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相繼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文件,主動推進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發展。

浪潮之下,高校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專業建設得如火如荼,僅在去年5月一個月內就有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四所高校舉行了人工智能學院的揭牌儀式。

作為“主幹的文科,精幹的理工科”的文科優勢學校,人大將如何根據自身特點開展人工智能人工研究,培養相關專業人才?

高潤生認為,人工智能具有技術和社會雙重屬性,經過長期發展,人大形成了學科高度交叉融合度的特點,“(人大)可進一步強化學科佈局,深入推進人工智能學科領域的建設,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同時要充分發揮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的領導之力,在人工智能與統計學、社會學、法學等交叉學科加強融合”,形成優勢特色。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也認為人大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有其特殊的意義。

“人大在社會科學上有很大的優勢,兩者相結合會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他舉例,比如把人工智能和法律相結合,人工智能發展面對的倫理困境,需要法律來解釋,法律在實踐中也需要人工智能輔助。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院長文繼榮則表示,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學院將探索人工智能驅動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範式,將人工智能與中國人民大學優勢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進行全面交叉合作,圍繞智慧法學、智慧新媒體、智能社會治理、金融科技與監管科技等方向展開研究,為傳統優勢學科發展提供新動能,助力學校的“雙一流”建設。

“我們的願景是打造一個能夠影響和塑造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世界一流學院,為中國和全球思考並創造‘智能而有溫度’的未來。”文繼榮說道。

他表示,人工智能學院將在體制機制建設上開拓創新,教師序列將全面實行長聘制,同時,與知名人工智能企業聯合打造人才培養計劃,還將與耶魯、普林斯頓、MIT、 斯坦福等全球頂尖高校建立學術合作伙伴關係。

據人大介紹,潘雲鶴擔任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文繼榮任學院執行院長。在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同時,中國科協-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中國外文局-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傳播大數據智能實驗室也揭牌成立。

近年開設的人工智能學院彙總

2017年7月,國務院公開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發展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為抓住人工智能發展機遇,近年來南北高校紛紛發力,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根據有關報道,目前已有31所高校自主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24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

軟科整理了近年來部分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或研究院的情況,其中不乏大家熟知的頂尖高校。

2017年5月2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發文成立人工智能技術學院。這是我國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首個全面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學院。

緊隨其後,2017年中山大學

智能工程學院成立,作為深圳校區新工科新建院系之一,致力於培養具有領袖氣質的工程師以及能夠解決工程問題的科學家。

2017年11月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揭牌成立,該學院系國內教育部直屬高校首個致力於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創新成果研發和高層次團隊培育的實體性學院。同時招收本科生、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2018 年 1 月 18 日,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院長毛軍發表示,研究院將立足於數據、算法、芯片這三大要素,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技術方面,研發新一代機器學習理論與開源軟件,結合已有的研究優勢及未來媒體網絡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可擴展計算與系統重點實驗室等基地,引領智能時代事實上的「操作系統」,形成網絡環境下超人感知認知能力。

2018 年 3 月 6 日,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本科招生)成立。由周志華教授主持工作,初定本科生招生規模為 60-100 人。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是南京市政府合作項目,與計科院、軟件學院平級。

2018 年 4 月 20 日,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這是一所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與南京市共同建立的新型研發機構。

2018 年 5 月 5 日,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該院將按照理論、技術、平臺、應用 4 個層次,人工智能基礎與機器學習、智能控制理論、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與知識工程、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人工智能應用(包括智能製造、智能土木、智能金融與商務、智能養老、智能遙感等)8 個方向組建。

2018 年 5 月 16 日,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側重特種機器人、智慧醫學工程、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方向。

2018 年 5 月 16 日,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側重腦認知計算、先進機器學習、智能語音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等方向,旨在促進智能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整合和發揮京津冀智力資源優勢、推動京津冀智能技術發展、支撐天津智港建設。

2018 年 5 月 26 日,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成立。院長常毅表示,學院接下來的發展將「三管齊下」:一是夯實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研究;二是以「人工智能 + 企業」模式,加大與國內高科技企業的合作;三是突出學科交叉,將人工智能與其它學科緊密結合。

2018年5月27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是浙江省高校第一個人工智能學院,致力於在人工智能領域打造跨學科研究高地、培養頂尖人才、引領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2018年6月28日,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李兆基科技大樓揭牌成立。研究院以“一個核心、兩個融合”作為發展戰略,即以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研究為核心,積極推進大跨度的學科交叉融合,積極推進大範圍的技術與產業、學校與企業融合,在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上開展源頭性和顛覆性創新,力爭將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高端研究機構。

2018年7月21日,北京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研究院下設六個研究中心,將圍繞人工智能計算基礎理論與方法、智能大數據系統關鍵技術等6個主要研究方向展開研究。校長楊仁樹表示,這是學校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和研究平臺優勢,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協同創新,深入推動“一流學科”建設的創新部署。

2019年1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成立。本科專業課程注重全面培養人工智能綜合基礎知識,兼顧軟件和硬件方面。師資方面,鄭南寧院士作為首席教授,講師主要由人機所的教師組成,院長孫劍本人也會親自上陣。此外學院還計劃聘請外校的客座教授,以及曠視研究院的骨幹研究員擔任講師;讓學生一方面能紮實打好基礎,一方面能接觸前沿知識,培養具備“基礎素質、創新素質和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

此外,北京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也走在了前列。目前,北京大學設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AILab),該實驗室是隸屬於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網絡與信息系統研究所,致力於生物特徵識別、人工智能等領域。北京大學同時也設立了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該創新中心邀請了百度七劍客,以及酷我創始人雷鳴擔任技術總監,實力非常雄厚。

復旦大學的圖像與智能實驗室主要研究包括人工智能,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信息安全等基於生物視覺的感知和認知結合的學習模型及其在腦型機器人上的應用,應用領域包括工業視覺、智能機器人、智能安防、生物醫學影像識別。該校研發的視覺系統已經應用於國內外多家著名企業和創業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除了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或研究院,不少高校還新增設了人工智能專業,陸續啟動在本科階段的招生。根據相關高校的資料彙總,以下為2019年新增人工智能專業的35所高校名單。

人大也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國內同類學院已達31個

綜合整理自:澎湃新聞、新華網、新京報、高等教育研究員、未來人才高考、中國教育在線、老羅說教育、百學

新增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名單根據新聞報道,並結合互聯網資料等綜合統計而出。僅供參考,如有遺漏和錯誤,敬請各位讀者留言指出。

人大也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國內同類學院已達31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