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養母豬,可以降低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率

這樣養母豬,可以降低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率

這樣養母豬,可以降低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率

這樣養母豬,可以降低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率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一種高接觸性傳染病,症狀以發熱、嘔吐、嚴重腹瀉、脫水、10天大小的小豬死亡率高為特徵,斷奶仔豬、育肥豬和成年豬隻的症狀比較輕,大部分都能夠自愈。該病呈季節性流行發生。

引發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誘因有:氣溫低、預防不到位、斷奶仔豬換料太突然、仔豬攝入高蛋白飼料、母豬如智能過濃或過稀等。豬傳染性胃腸炎不僅影響豬隻增肥,還會造成飼料的浪費,導致重大的經濟損失。

改善飼養條件,加強管理,可以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其中養好母豬,在降低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病率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懷孕期母豬和產後母豬。

這樣養母豬,可以降低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率

這樣養母豬,可以降低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率

懷孕母豬的飼料供給要營養合理

懷孕母豬營養的供給,關係到懷孕母豬能夠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況。過量餵養會造成母豬太肥,導致母豬泌乳期採食量低、乳腺不良發育和奶水供應不足,進而降低哺乳仔豬的抵抗力,妊娠後期是豬胎生長的黃金時期,最好飼餵一些高蛋白、高能量的飼料,還要控制母豬的日糧,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母豬的健康狀況,還能保證母乳的質量,也有利於提升仔豬的初生重量,增強仔豬抵抗寒冷的能力,降低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病率。

這樣養母豬,可以降低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率

這樣養母豬,可以降低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率

抓好產後30天母豬的飼養和管理

母豬產後第一天通常不喂或少喂,從第二天起,每天增加1斤飼料,1周後就要按正常的量進行供應,現實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如飼料營養水平和產仔數量等,以確保泌乳的營養。相關資料顯示,正常情況下要比空懷母豬的營養供給要高2~3倍。因為母豬產後一個月的泌乳量能夠佔到整個泌乳期的70%~80%,所以抓好母豬產後30天的黃金飼養期,直接影響母豬母乳的質量。建議:泌乳期母豬的日糧中粗蛋白含量不能低於14%,鈣、磷等礦物質也要達標。

還有就是泌乳母豬的飼料配方不能隨意改變,避免引起乳汁過濃或過稀,造成母豬和仔豬營養應激和胃腸道反應,誘發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