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新傳媒買“自家”理財產品爆雷,11%收益率被稱“低風險”投資

就在資本市場還在熱議皖新傳媒(SH:601801)出售巴九靈公司股權這件事時,它又向外界拋出一個重磅新聞。

4月20日皖新傳媒發佈了《關於使用自有資金投資理財產品逾期的公告》,公告稱其購買的卡得萬利產品逾期,並對該理財產品計提5600萬元的資產減值準備。


皖新傳媒買“自家”理財產品爆雷,11%收益率被稱“低風險”投資

資料來源:4月20日皖新傳媒發佈的公告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在2017年9月,皖新傳媒打算用手裡的15億自由資金進行“低風險”理財投資,經過精挑細選,終於看上了一家叫卡得萬利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簡稱卡得萬利)的理財產品。

雙方約定理財收益率是11%(這麼高的收益率能稱“低風險”?),皖新傳媒在2018年年底前分批向卡得萬利買入合計金額2.8億元的保理資產及權益。

皖新傳媒買“自家”理財產品爆雷,11%收益率被稱“低風險”投資

資料來源:4月20日皖新傳媒發佈的公告



截至到目前,皖新傳媒共計有價值2.8億元的卡得萬利相關理財產品未兌付,其中,價值1億元的理財已逾期。

眾所周知,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取決於發行方償債能力和底層資產是否優質。發行方的償債能力越弱,底層資產的質量越差,投資理財產品發生損失的概率越大。

我們首先看發行方的償債能力。卡得萬利是一家商業保理公司,著重為小微零售商業企業提供應收賬款的保理服務。因此卡得萬利其實是一家小型的金融公司。

根據審計報告,卡得萬利在2018年末的淨資產僅為1.04億元,遠遠不足以償還皖新傳媒2.8億元的本金。


皖新傳媒買“自家”理財產品爆雷,11%收益率被稱“低風險”投資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在購買理財產品前,皖新傳媒為了降低損失風險,與卡得萬利簽訂了《應收賬款質押合同》,卡得萬利將其具有處分權的應收賬款向皖新傳媒提供質押,作為其履行回購義務的擔保。

因此能否收回2.8億本金主要看提供質押的應收賬款是否能收回,而這批應收賬款的真實資產質量目前不得而知,恐怕只有卡得萬利和皖新傳媒的高管層心理明白。

通過考察卡得萬利的股東構成,耳朵君發現皖新傳媒之所以看中卡得萬利的理財產品,不僅僅是因為高收益這麼簡單,它們兩家公司還有“親戚”關係。


皖新傳媒買“自家”理財產品爆雷,11%收益率被稱“低風險”投資


卡得萬利是由同進數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同進數據)100%出資成立的,而同進數據是由18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

其中有一家公司是安徽皖新金智科教創業投資合夥企業,也是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皖新傳媒”)的子公司。

簡而言之,卡得萬利就是皖新傳媒子公司入股的公司,皖新傳媒說白了就是購買“自家”的理財產品。


皖新傳媒買“自家”理財產品爆雷,11%收益率被稱“低風險”投資


上市公司利用閒散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增加收益,這一行為無可厚非,但若購買大量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則是對二級市場流通股股東不負責任。

因為他們購買公司股票是看好公司主營業務的發展前景,這本就承受了一定的經營風險,股東並不願意去承擔額外不相關的風險。

天上不會掉餡餅,為了吸引投資人,底層資產很差和管理人不靠譜的理財產品一般會拋出高收益的承諾。

例如上市公司國民技(SZ:300077)此前購買了前海旗隆基金旗下保證收益率為6.5%的產品,該產品操作程序不合規,基金公司老闆跑路,5億元打水漂,國民技術虧掉十年的利潤。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經說過,“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顯然,皖新傳媒沒有聽進郭主席的話,還是另有考慮不得而知。

對於投資者來說,還是要擦亮眼睛,對於那些頻繁購買“來路不明”高收益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最好避而遠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