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山縣冬馬鈴薯高產高效集成技術示範農戶得實惠

硯山縣是冬季農業開發的適宜區,全縣11個鄉鎮均適宜冬春馬鈴薯的種植。2018年冬農開發,硯山縣計劃種植冬早馬鈴薯5.3萬畝,據不完全統計完成5.74萬畝,預計實現產量14.35萬噸,實現產值2.87億元,已成為我縣農民增收的主要糧經作物之一。

冬馬鈴薯是近年來硯山縣冬農開發的一個重點產業,具有生長週期短、產量高、適應性強、營養豐富、糧菜兼用及綜合加工用途廣泛等特性。自2013年以來,硯山縣引進麗薯6號示範種植以來,全縣以平遠、稼依、阿舍、維摩、幹河等鄉鎮為主的冬馬鈴薯種植示範逐年擴大。硯山縣馬鈴薯一般在11月至來年1月播種,次年4月底到5月期間收穫,與國內其它省份馬鈴薯主產區產品上市時間相異,恰好填補了全國新鮮馬鈴薯的市場空白,市場價格略高並相對穩定。在全縣已形成高產高效創建集成的技術示範模式:一是全程機械化膜下滴灌種植模式。全程利用機械化作業,播種、施肥、施藥、布滴管、蓋膜和理墒,同時一次性完成,再用機械培土,畝種植密度4000株以上。二是平播起壟露地微噴模式。平播起壟露地微噴節水栽培技術是廣大農戶普遍應用的一項節水技術,將微噴技術與傳統種植技術相結合,其具有:出苗全、省時、省工、易於操作的特點。採用寬窄行規範化種植,結合人工打塘或耕牛開溝平播;中耕管理時進行培土,畝種植密度4000株左右。三是單行起壟露地滴灌模式。播種前採用機器或人工起壟單行種植、等行拉溝點播等方式。畝種植密度在3500株以上,單行種植通透性好,便於管理,可視墒情進行蓋膜或露地種植。

通過集成技術的示範,冬馬鈴薯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示範推廣效應得到加強,吸引省州內外的客商前來硯山發展規範化種植示範,當前河北、北京、內蒙等的客商到硯山流轉土地10000餘畝,年可帶動當地群眾7000餘戶發展馬鈴薯種植,預計實現產值2.87億元,促農增產增收效益明顯,農戶真正得到實惠。


硯山縣冬馬鈴薯高產高效集成技術示範農戶得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