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縣之地稱為幫,河南商幫主要由武安商人組成


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鎮,磁山二街的武安商幫商業文化街,河北一縣之地稱為幫,河南商幫主要由武安商人組成。

磁山二街村有一條集歷史文化展示、餐飲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武安商幫文化街,明、清仿古城北門有書法名家題寫牌匾:彰德府。武安也就是現在河北省邯鄲市的武安市,歷史上與安陽有著長期的行政隸屬關係。

明朝以前,武安與安陽同屬河北大政區。明初,恢復彰德府,隸屬河南布政使司。彰德府轄安陽、湯陰、林縣、武安、涉縣、磁州、臨漳七州縣。從此,彰德府正式脫離河北大政區,改屬河南大政區。由明至清武安隸於河南彰德府,1949年8月劃歸河北省。

武安地處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境內多山,丘陵亦佔全境之半。據記載,明嘉靖年間,當地人口已過10萬,地瘠民貧為了養家餬口,人們紛紛走出大山從事商業貿易,出現了“武安多商賈”的情形。

明清商業史專家、鄭州大學教授王興亞曾著述《河南商幫》,稱“河南商幫”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而武安商人則為“河南商幫”主要組成部分。王興亞稱,武安商幫同晉商、徽商、蘇商一樣,是一個有著輝煌歷史和廣泛影響的商幫,且可與它們“比肩”。

武安商人興起於明中葉。開始是在本地區,每年春季推車而往,歲終推車而歸,從事流動經營。到了清乾隆、嘉慶年間,逐漸由經營藥材擴大到藥材、綢布和山綢的經營,由在本地區的經營擴大到遼寧、吉林、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江蘇、安徽等地,活躍於各地城鄉。


明嘉靖年間編纂的《彰德府志》中記載:“武安最多商賈,廂坊村墟罔不居貨。”商業文化遺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歷史上,尤其是明代以來,中國的商業文化日趨繁榮,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多地域性的商幫,比如晉商、徽商等等,武安商幫同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武安以區區一縣之地,走出那麼多成功的商家和優秀商人,在中國商業史上也是罕見現象。他們不僅創造了鉅額財富,其間最為寶貴的,便是勇於創業的精神。

武安商幫作為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雖然已成為歷史,但武安商幫的創業精神具有永恆的價值和光輝,對今人尤有借鑑意義。專家認為,武安商幫的文化特性可以概括為“艱苦創業、勇闖市場、誠信為本、造福社會”,體現了中國商業文明的優良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