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澳洲人掐住了孔卡,卻掐不死恆大!如今……

當年的澳洲人掐住了孔卡,卻掐不死恆大!如今……

記者白國華評述 客場1比1戰平替補出戰的墨爾本勝利,是恆大自2012年征戰亞冠開始,第六次踏上澳洲這塊土地進行的亞冠比賽。

2013年,恆大在1/8淘汰賽首回合賽事碰上澳超冠軍中央海岸水手隊,那場比賽在先失一球的情況下,恆大2比1反超,回到主場恆大3比0贏得乾脆利落。在淘汰了水手以後,恆大一步一個腳印,最終贏得了當年的亞冠冠軍。

2014年,恆大小組賽和墨爾本勝利同組,主場4比2,客場0比2;當年的1/4決賽,恆大客場0比1負於西悉尼流浪者,主場雖然贏2比1,卻被對手以客場進球多而淘汰。那一年,西悉尼贏得了亞冠冠軍。

2015年,恆大在小組賽裡客場3比2戰勝西悉尼流浪者,算是報了一箭之仇,但回到主場恆大輸了0比2,其時執教恆大的還是菜鳥卡納瓦羅——那一年恆大還是奪得了亞冠冠軍,不過那已經是斯科拉里的功勞了。

2016年,恆大小組前四輪一場不勝,其中包括客場1比2輸給悉尼,就算後兩場恆大連贏兩場,最終還是小組被淘汰,創造了恆大唯一小組被淘汰的紀錄。

當年的澳洲人掐住了孔卡,卻掐不死恆大!如今……

2017、2018賽季,恆大無緣對陣澳洲球隊,直到今年,小組賽裡又碰上了墨爾本勝利。

總結一下恆大之前在澳洲客場的戰績,踢了5場,輸了3場,贏了兩場,如果用一般球隊的實力去衡量,不算太差,不過想想以恆大的實力,面對硬實力遠不如日韓的澳洲球隊,卻屢屢翻船,足以證明,在澳洲踢客場,總有些恆大不太適應或者無法解決的問題。

首先便是對手的踢球風格。澳洲的球隊講求對抗,動作硬朗,在主場,他們更是把這個優勢發揮到極致——廣州恆大和墨爾本勝利的這場比賽,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塔利斯卡踢了一場加盟恆大以後最難踢的一場比賽,從比賽的第一分鐘開始,墨爾本勝利的後腰和邊後衛,就開始對塔利斯卡形成夾擊。3號科雷·布朗如牛皮糖般纏繞在塔利斯卡身上,而雙後腰則輪番在身旁進行保護。

當年的澳洲人掐住了孔卡,卻掐不死恆大!如今……

面對對手蠻不講理乃至有些髒的小動作,塔利斯卡陷入了一次次的被犯規——倒地——向裁判抱怨的惡性循環之中。70分鐘時他終於獲得一次運動戰起腳機會,那是禁區前沿接隊友回傳後的迎上重炮,但煩躁的情緒讓這一腳左腳遠射變成了高射炮。

賽後,卡納瓦羅抱怨:“一個球員如果被犯規20、30次,而且對手還沒有黃牌,那很自然這個球員就會慢慢的從比賽裡脫離出來。”

但是在容忍身體對抗的同時,主裁判又在關鍵判罰上沒有偏向主隊,譬如終場前對方前鋒在禁區內的倒地——在對手主帥看來,那自然是個點球,“我至少判罰點球的概率有一半,裁判沒有吹罰我覺得有些遺憾。”

只能說,1比1,這個比分足夠公平。

當年的澳洲人掐住了孔卡,卻掐不死恆大!如今……

其他客觀條件當然也有,譬如雙線作戰和長途飛行帶來的體力消耗——不過,就這場比賽而言,恆大的輪換力度已經足夠,包括聯賽停賽的保利尼奧,以及布朗寧和樸志洙這對僅在亞冠出場的雙外援中衛,何超上一場也只出戰半小時。

而最後1比1戰平了以替補出戰的墨爾本勝利,只能說,對方的兇悍用對了地方,他們牢牢地掐住了塔利斯卡,限制住他,也就讓恆大的進攻基本處於啞火。

所以,與其抱怨在澳洲的客場丟掉了兩分,不如轉頭想想,其實墨爾本勝利給其他球隊好好上了一課:對付現在的恆大,就應該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道理多麼簡單啊——就像當年許多對手對陣孔卡時所做的一樣。

當年的澳洲人掐住了孔卡,卻掐不死恆大!如今……

2013年和中央海岸水手的比賽,是恆大第一次在亞冠賽場對陣澳洲球隊,也是孔卡代表恆大唯一一次踏上澳洲的土地。

儘管澳大利亞人賽前多在談論孔卡的高薪與名氣並不相符,但在一到場上他們也不敢絲毫放鬆。但是貼身防守限制了孔卡,卻沒能扼住恆大,因為孔卡的身邊還有穆裡奇和巴里奧斯,而那時的鄭智、黃博文、郜林等人,則都處於巔峰期或者上升期,不像現在,榮辱幾乎繫於塔利斯卡一身。

即便是在“天體之王”已經正式退役的今天,我們恐怕也很難再去比較孔卡和塔利斯卡誰優誰劣,畢竟時移世易,但用來作為鏡子,卻有借鑑意義。當年的恆大整體強,於是孔卡強上加強;而如今的恆大,塔利斯卡再強,都顯得孤掌難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