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隊員來我家焜鍋饃饃賣出省

青海鄉趣網訊 通過微信等網絡平臺,青海的焜鍋饃饃賣到了北京、廣州、深圳、西安等地,而且一個月的營業額近4萬元……如果回到兩年前,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鎮乙沙二村的貧困戶韓乙卜拉想都不敢想,自己能通過賣焜鍋饃饃,脫了貧,走上了致富路。

2015年以前,韓乙卜拉一家三口主要依靠在家務農和外出打零工維持生活,一年下來全家的總收入不到8000元,被確定為乙沙二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8月,青海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經過入戶走訪,瞭解到韓乙卜拉曾在饃饃鋪打工,有著一手做饃饃的好手藝。根據他的特長和願望,幫扶隊員為他制定了幫扶措施,利用國投公司為全村68戶貧困戶每戶資助的1.5萬元幫扶資金在當地開辦饃饃鋪,專門做青海傳統的焜鍋饃饃。

饃饃鋪開張了,新鮮的麵粉,加上韓乙卜拉的好手藝,他們家做的焜鍋饃饃外脆裡軟,後味香甜,附近的村民都願意吃他家的饃饃,慢慢地買饃饃的人越來越多,他家做的饃饃開始在當地小有名氣。

“饃饃鋪一天用掉6袋面,能賣1200多(元)。”看著饃饃鋪的生意越來越好,韓乙卜拉信心更足了。期間,駐村扶貧工作隊的隊員們也經常去韓乙卜拉的饃饃鋪看看,並給他講解中央和國家的扶貧政策。

有一次,當青海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派駐乙沙二村第一書記黃安民再次來到韓乙卜拉家聊天時得知,外地開拉麵館的親戚把韓乙卜拉做的饃饃帶過去後,當地的客人吃了他做的饃饃後讚不絕口。黃安民馬上從中感覺到了機會, “你可以通過微信把你的饃饃賣到省外去啊,外地的青海人肯定非常想吃到家鄉的這種饃饃。”

“這樣做行不行啊?”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從沒有在網上買賣過東西的韓乙卜拉遲疑了。

就在他猶豫不決時,駐村工作隊的隊員給他打氣鼓勁,讓他大膽試一試,主動承擔起教他如何在微信添加好友,怎樣使用微信收款等功能,並幫助他聯繫了就近的快遞發貨點。就這樣,韓乙卜拉學會了用微信賣饃饃。

每天韓乙卜拉的手機微信鈴聲響個不停,北京、廣州、深圳、西安等地的青海人得知可以從網上買到家鄉的饃饃,紛紛下單嚐鮮。韓乙卜拉變得越來越忙,但是,一個月下來,單微信銷售這一塊的月營業額竟然高達1萬多元。韓乙卜拉徹底打消了疑慮,他開始攢錢,準備增添設備,找一個大一些的鋪面,再買臺電腦學習開淘寶網店賣饃饃,“我要讓全國各地更多的人吃上我的焜鍋饃饃。”

如同韓乙卜拉這樣的故事在乙沙二村還有很多。一直以來,乙沙二村因為人均耕地面積少,村民主要依靠外出務工或開拉麵店謀生。2016年,省國投公司開展幫扶以來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60多萬元,幫助當地安裝太陽能路燈、幫扶68戶建檔立卡貧困村民實施家庭牛羊養殖業,併發揮當地群眾善於經商的特長,給予每戶1.5萬元的幫扶資金,幫助當地群眾發揮自身技能和特長脫貧致富,這不但讓貧困群眾看到了國投公司真扶貧、扶真貧的行動,也讓公司派出的幫扶隊員堅定了廣開門路、產業扶貧的思路和信心。

貧困戶馬索力麼乃在國投公司1.5萬元幫扶資金的支持下,憑自己的電焊手藝開了一家電焊鋪,現在已經成了村裡響噹噹的小老闆;韓木海買子藉助幫扶資金搞起了家庭養殖業,預計年純收入可達到5萬元。2018年乙沙二村實現整村脫貧……

乙沙二村第一書記黃安民說,如果沒有產業支撐,其他扶貧措施很難持久見效。更重要的是,通過產業扶貧和幫扶資金的支持,看到身邊如同自己一般的貧困戶能夠脫貧致富,其他村民也會更積極主動地想辦法、謀出路。(作者:花木嵯李玉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