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不忘初心,再接再厲

1978年,在鄧小平先生的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的道路是正確的,必須一以貫之,契而不捨,再接再厲。

改革開放40週年,不忘初心,再接再厲

在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要不忘改革開放初心,以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40年來的改革開放,極大的解放和發展了中國社會生產力,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成功的經驗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貿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重大貢獻,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堅持改革開放,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將改革進行到底。改革開放的初心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讓發展活力充分迸發,讓社會財富競相湧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項偉業從一開始就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因此在40年後的今天,仍然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當前改革開放進入攻堅區,深水區,只有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才能應對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帶來的新挑戰新問題;才能以新作為,開創新局面讓改革開放始終成為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為人類作出新貢獻的動力源泉。

縱觀世界,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改革開放是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我國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的依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讓改革開放始終契合歷史邏輯,順應時代潮流,為中國的發展注入不竭動力,改革開放必須一以貫之,契而不捨,再接再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