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政治正確的美國數學教育”

起底“政治正確的美國數學教育”

張巖

近日, 美國兩個全國性的數學教師組織,其中包括擁有八萬會員的全美數學教師協會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CTM) ,聯合發表聲明,認為美國數學教育存在機構化制度化的歧視。通過數學的標準化考試成績,學校人為設定障礙,阻止某些族裔、性別、階層的學生學習高端數學,造成社會不平等。這種做法必須改變。數學教育與評估方式,應該根據學生族裔等背景作調整,不再成為歧視的工具。(報告原文)

這個消息傳到華人和國內圈子之後,一片譁然,大家覺得荒謬之餘,紛紛驚呼美帝藥丸,還有不少人編了段子來諷刺,比如在知乎上:

“現在可以挖挖歷史上有哪個數學家說過種族歧視或者政治不正確的話,然後把他的定理都從課本上刪了”;

“我認為英語教育是一個機構化制度化的種族歧視。通過英語的成績,學校人為設定障礙,阻止某些族裔上大學,造成社會不平等。這種做法必須改變。美國大學不應該要求外國學生提交託福成績,美國大學必須提供以國際學生母語進行的課程,英語不能再成為歧視的工具。”;

“以後可以把數學分成黑人數學,白人數學,拉美裔數學,華裔數學等等,分開教學…”

本文作者打算在諷刺其荒謬之餘,深入剖析產生荒謬聲明的社會根源。

從大的方面來說,該荒謬報告是美國極其嚴重的種族矛盾和貧富分化在現實數學教育領域的映射。

關於美國種族矛盾的分析文章可以說已經汗牛充棟,應該說美國政府,社會為消除種族矛盾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由於能力有限,效果很不明顯。在上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之後,美國政府和社會開始實行對少數族裔的照顧政策,稱作Affirmative Action,簡稱AA。具體到教育領域,為了保證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少數族裔(以非洲裔為主),在大學錄取的時候採取降分錄取,種族配額的方式來保證以非洲裔為主的少數族裔的錄取數量。客觀地說,AA政策的願望是好的,也起到了一定的客觀效果。然而執行數十年以來,缺乏調整,積弊叢生。

對非洲裔為主的少數族裔的照顧政策只是手段,改變少數族裔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實際狀況才應該是目的。然而實行AA數十年來,非洲裔、拉丁裔的較低的教育狀況並未得到顯著改善,AA本身卻從手段變成了目的。打個比方,實行AA相當於把種族問題當做箭桿鋸了,然後假裝箭頭不存在。原因麼,可能是美國政府能力有限,力不從心,也可能是偷懶,甚至有人推測美國政府只是做做樣子而已,畢竟對於統治者來說,挑動群眾鬥群眾也不一定是壞事麼。

在現實當中,被AA傷害最大的卻是另一大少數族裔,教育水平最高的亞裔,其次是被“逆向歧視”的部分白人。因為大學錄取按照種族配額,實際上的競爭都是發生在種族內部。典型的結果是很可能在同一所大學的錄取名單中,非洲裔SAT分數線1100, 白人1300,亞裔1500,——亞裔尤其是華裔,離開了亞洲結果還是無法逃離hard 模式,所謂”華裔數學沒有滿分就是不及格”。

目前的AA執行到現在,對非洲裔其實也是傷害。一方面助長了族群“等靠要”的心理習慣,另一方面,即使很有才能,很努力的非洲裔青年,也往往在別人眼中會認為是靠AA照顧才能上大學/找到好工作的,對其自身成長也並不一定有利。

全美數學教師協會的聲明,不過是AA走向荒謬化,種族政治干擾教育的一個具體體現而已。至於美國的種族問題如何解決,在筆者看來現實中的美國政府已經沒有能力解決。

至於美國嚴重的貧富分化/階級問題,各種分析文章也隨處可見。具體到教育領域,美國嚴重的階級和貧富分化導致了與其相稱的教育分化。

通常來說,美國最好的學校是私立學校 (不過私立不一定都是最好的學校),但是私立中小學1-2萬美元起步的學費,相對於美國大多數只有4-5萬年收入的家庭來說,無疑太過昂貴了。因此通常只有上層和上中層的家庭才能消費得起私立中小學。而美國的公立中小學,經費主要來源是社區的房產稅。那麼很自然的結果就是較富裕階層聚集社區---房價高---房產稅高—教育經費多—教育水平高。而貧困階層聚集的社區,則實現了完全相反的循環。

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的公立教育完美地實現了階級的代際複製和固化。而對其進行任何重要改革,比如把主要來源於房產稅的教育經費在都市區甚至州一級等較高層次統籌使用,加強弱校, 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之下,對任何政客來說都是無異於政治自殺的行為。關於美國窮人區的公立學校體驗,有個很火的帖子《一個公立學校的老師講述在美國底特律的那些日子》,讀者有興趣可以找來增加一些感性認識。

說完種族問題和貧富分化問題,再說說美國的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本身的問題。

長期以來,美國人的數學水平就是各種笑話和段子的主角。在國際對比,如PISA測試這樣的國際測試中也總是擔當墊底的角色。以至於美國的教育既沒有完成促進階級流動的任務,也沒有為國家培養出足量合格的勞動者。

一件令筆者感到奇怪的事情就是在美國去工業化的今天,美國的就業市場居然嚴重缺乏理工科人才。 美國部分理工科專業畢業生薪資長期居於各專業之首,就業率更完爆大部分專業,然而由於美國理工科人才 (工程,統計,計算機等)缺口巨大,各大公司長期大量招聘留學生。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條是大量美國學生因為數學,物理等科目長期無法入門,如同天書,以至於缺乏就讀大學理工科專業的勇氣和信心。

筆者在美國生活中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對話: “你是工程師?” “是啊” “那你數學一定很好吧,好羨慕哦,我怎麼都學不會數學,所以只能去做xx/yy了”。筆者就職於一家傳統行業製造業公司(也就是說會以白人為主導)的研發部門,部門裡除了經理以外都是各國留學生,沒有一個土生的美國人。傳統制造業如此,更不要說東西海岸的高科技公司了。

說完了現象,下面分析原因:筆者第一次聽說全美數學教師協會這個認為數學教育存在種族歧視聲明之時,除了感慨他們蹭社會熱點之快,第一感覺是他們在甩鍋:把質量低下的數學教育水平甩給種族問題。因為,美國孱弱的數學教育水平,和全美數學教師協會有著直接的關係。

1989年,在美國全國討論數學教育改革之時,全美數學教師協會提出全面放棄傳統式教學方式,擁抱”啟發式”、“浸入式”教學。辯論的另一方,以大學數理相關專業教授和工業界為主,主張保持傳統式教學方法。這場大辯論的結果,擁有人數和組織優勢的全美數學教師協會加上掌握理論話語權的教育理論界一方大獲全勝。這次辯論也因此被稱為數學戰爭(math wars)。

然而,由於數學學科具有系統性,邏輯嚴密的特點,啟發式教學改革並不成功,卻開啟了美國數學教育全面下滑之路。在這種體系的培養下,學生的數學學習都在鬆散淺薄的內容上徘徊,小學生無法構建起基本的乘除法、分數小數、比例和百分比等基礎算術技能,初中生無法適時開始代數、幾何與三角的學習,也無法預備紮實的代數基礎知識進入高中階段的前微積分和微積分課程的學習。而升入大學的新生中高達三成以上的學生必須上數學補救課程補習初中和高中數學知識。教學改革輸出的高中畢業生們,被大學教授們稱之為“一英里寬,一英寸淺”。

另外一個因素也和全美數學教師協會有一定的關係,即協會背後的中小學教師工會。在教師工會制度下,校長和政府沒有人事權,即不能開除教學不力的教師,也不能提拔教學優秀的年輕教師。教師職位成為按資排輩的鐵飯碗。

在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國家,鐵飯碗聽起來是不可思議的,但它確實就在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系統中存在。美國公立學校(從幼稚園起到高中階段)的教師,除非觸犯法律,或者學校裁減(即使裁減也只能裁新進入系統的教師而不是根據能力),否則,受美國基礎教育終身制制度保護的教師們端的就是鐵飯碗。教師工會還抵制市或者州一級的統考和教學排名,或者默許在已有統考的地區,教師進行大規模舞弊,系統修改學生考卷提高成績等 (細節參見史蒂芬·列維特 《魔鬼經濟學》一書)。總之現行的教師體制和公立學校的教師工會走上了不思進取,論資排輩混日子的道路。他們耽誤的,自然就是國家的未來了。

此外,美國文化傳統當中反智傳統的也功不可沒。在影視劇等文藝作品中,數理方面的學霸通常以書呆子、科學怪人、狂人等形象出現,無法成為青少年的榜樣。相對來說,我國的文化作品中,學霸還是以正面形象較多。

談完了美國數學教育走向荒謬化,對中國來說,決不是編幾個段子諷刺一下美帝藥丸然後就沒事了。下面問題我們必須吸取美國的經驗教訓並給出中國的解答:

1、如何真正提高少數族群的教育水平而不是鋸箭桿一樣的AA照顧政策。

2、如何保持一個高質量的,普通民眾可以負擔,既能培養足夠科技人才,又能促進流動的公立教育體系。

3、教學改革不能拍腦袋亂改,別像美國那樣沒有好效果,還把原來的優點改沒了。

4、前幾年很多人高喊數學滾出高考,近年的高考改革導致選考物理的考生人數大幅降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些現象一定要引起重視。

2017-09-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