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儲存的是新生兒珍貴的禮物,更是早產兒生命的希望

每一個在浙大婦院生育的媽媽,應該對這句話都不陌生:

母乳,是媽媽送給孩子的一份珍貴禮物。

雖然母乳餵養的過程可能充滿了辛苦,但對於孩子來說,選擇母乳餵養,不僅有助於他們生命初期的發育,更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和發展。對於早產的寶寶來說,母乳餵養的作用更加重要——有了媽媽的這份愛和守護,早產寶寶就多一分生存和健康的希望。

每一個寶寶的成長,不僅關乎家庭的幸福,也事關國家的發展。我國婦幼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降低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千千萬萬個媽媽的努力。母乳餵養可以降低兒童的死亡率,它對健康帶來的益處可以延續到成人期。

但遺憾的是,因為疾病譜和治療等原因的影響,並不是所有的新媽媽都可以提供母乳,導致一些早產兒甚至高危嬰兒無法享受到母乳,這對寶寶的生長髮育造成影響,甚至會危及他們的生命。

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這部分寶寶呢?

人乳庫的建立,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

这里储存的是新生儿珍贵的礼物,更是早产儿生命的希望
这里储存的是新生儿珍贵的礼物,更是早产儿生命的希望
这里储存的是新生儿珍贵的礼物,更是早产儿生命的希望

大量研究數據表明,經過巴氏消毒的捐贈母乳,對早產兒同樣有免疫保護和改善預後的益處,因此可以成為早產兒母親母乳不足時的標準替代品。中國早產兒數量眾多,人乳庫的建立,對促進早產兒母乳餵養、改善其生存和預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意義幾乎可以等同於醫學史上血庫的建立,同樣屬於拯救生命的舉措。如果捐贈人乳的臨床應用能在全國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推廣,這將是一項非常有前景的治療措施。

母乳餵養能節約醫療費用、維持生命質量和生產力。早產兒住院期間的醫療費用,與出生胎齡和出生體重相關,出生體重越低、胎齡越小,其住院時間越長,併發症的發病率越高,所需的呼吸支持、手術和其他醫療資源就越多。不同研究結果顯示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相關併發症的醫療成本非常昂貴。母乳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改善早產兒一生的健康結局,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減少護理成本、提高社會生產力、提高生活質量。為了保障早產兒母親在母嬰分離條件下能夠足量泌乳,醫院推出多項舉措,建立人乳庫是最為關鍵的舉措之一。

这里储存的是新生儿珍贵的礼物,更是早产儿生命的希望

浙大婦院人乳庫正式成立於2016年11月17日,是浙江省首家人乳庫,目前依託於新生兒科。

这里储存的是新生儿珍贵的礼物,更是早产儿生命的希望

浙大婦院人乳庫在管理上採用HACCP原則。HACCP是國際上最具權威的食品安全質量保證體系,應用到NICU母乳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通過HACCP系統的護理實踐,作為母乳餵養策略的延伸,實現“後”管理向“前”管理轉移,務實科學地致力於最高標準的自我監管,從而真正提高早產兒母乳餵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里储存的是新生儿珍贵的礼物,更是早产儿生命的希望

浙大婦院人乳庫建立了完整的捐贈和受捐登記機制,使每一份捐贈母乳均可追溯,捐贈乳目前暫時限於在浙大婦院住院的早產兒及危重患兒使用。

作為浙大婦院的母乳管理中心,人乳庫工作人員通過多種宣傳途徑,為產婦及家庭成員提供了較為廣泛和持續的母乳餵養繼續教育。

住院期間,向早產兒父母提供母乳收集和儲存的書面建議,在雲隨訪平臺推送“早產兒母乳餵養”的PPT課件,醫院微信公眾號上發佈《NICU母乳餵養照護手冊-家庭版》,確保產婦及家庭成員完全理解母乳採集、運送及捐贈各個流程和步驟並能正確操作和執行。

產婦出院當天,人乳庫護士發放哺乳期一般情況調查問卷,瞭解產婦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疾病和用藥情況,並現場示範六部洗手法步驟,用統一的指導語向產婦及家庭成員講解母乳收集、儲存、標記的操作規程,具體內容包括洗手流程、配件清洗消毒流程、儲存流程、標籤標註流程、運送流程和哺乳期飲食的注意事項。產婦出院後,人乳庫護士督促產婦使用紙質版產婦自我考核表,表格內容涵蓋洗手、泵奶、存儲、運送和吸奶器消毒,要求家屬以打鉤自查的形式確保使用正確方法完成母乳擠送。在出現泌乳或餵養問題時,人乳庫專職護士立即啟動跟蹤預案,及時介入並有效與父母進行溝通。

浙大婦院人乳庫採取的是免費捐贈、無償使用的收費原則,運行成本由醫院承擔,良好的管理與運行使得母乳/捐贈乳餵養得到更好的支持和推廣,並且給那些無法得到母乳餵養的早產兒提供比配方奶更好的選擇。

这里储存的是新生儿珍贵的礼物,更是早产儿生命的希望

與配方奶比較,捐贈乳可降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和早產視網膜病(ROP)的發生率,其中NEC發生的顯著降低是使用捐贈乳最為直接、最有效的臨床療效。NEC是新生兒最常見的消化道急症,病死率高達20%~30%,導致住院時間延長,相關併發症增加,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並耗費大量醫療費用。同時,NEC的炎症反應會影響大腦,造成患兒遠期神經發育延遲。目前它是早產兒後期(第 2~4周)主要死亡原因,已成為新生兒科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母乳攝入越多,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發生率越低,存活率越高。兒科專家也提出,提出母乳餵養對預防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效果比較明確,應大力提倡母乳餵養,因地制宜,在新生兒科建立母乳庫,提高母乳餵養比例。浙大婦院NEC的發病率從2016年的1.46%下降至2018年的0.87%。

受益於浙大婦院母乳庫的寶寶有很多。寶媽小傅還記得,她在浙大婦院剖腹產生下了一名男嬰,出生體重只有600多克,胎齡只有26+2周。剛出生的寶寶只比礦泉水瓶大一點,還患有“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新生兒重度窒息”。因為在子宮內缺氧,寶寶出生時無自主呼吸、四肢鬆軟、膚色發紺,出生時APGAR評分1-5-7分/1-5-10min。在氣管插管、正壓通氣等等一系列緊急搶救後,寶寶開始出現不規則自主呼吸,膚色漸漸轉紅潤,刺激反射增強。

體重這麼低的早產兒寶寶,要正常存活,首先面臨的是餵養、消化關,這個出生才1斤多一點點的小寶貝,不僅牽動著醫務人員的心,更是深深地烙在父母的心中。由於疾病原因,小傅不能哺乳,為了有效緩解了媽媽的焦慮,浙大婦院人乳庫為寶寶提供了捐贈母乳。捐贈母乳是早產兒除了親母母乳以外的第二個最佳選擇,小傅寶寶就是受益匪淺的其中一位。

这里储存的是新生儿珍贵的礼物,更是早产儿生命的希望

經過醫務人員半年多的精心醫治和用心護理,小傅的寶寶終於順利出院。校正胎齡54周,體重6000克,一般情況良好。如今,這個在愛心媽媽餵養下康復的早產寶寶已經一週歲多,父母經常和醫護人員分享寶寶在水中嬉戲和在學步車上歡呼雀躍的照片。小傅的寶寶不是第一個,更不會是最後一個受益於人乳庫的孩子。

这里储存的是新生儿珍贵的礼物,更是早产儿生命的希望

2018年1月,在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作為省政協委員,浙大婦院婦三科主任周堅紅主任醫師提交了《關於推進區域性人乳庫建設的建議》(第293號)提案,引起多家主流媒體的關注。

提案明確了未來人乳庫的發展目標,在政府的幫助和扶持下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加大對公眾的宣傳力度,提高對捐贈乳意義的認知,規範地培訓、考核人乳庫專職人員。浙江省衛健委針對相關建議進行了答覆,表示將密切關注國家衛生健康部門推動人乳庫建設的情況,同相關部門開展必要的人乳庫建設可行性研究,並提出相應的規劃方案。

浙大婦院人乳庫運行過程中,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績:①浙江省衛計委一般科研項目兩項,按科研進度均已結題。②《NICU母乳餵養照護手冊》獲浙江省版權局的著作版權。③論文5篇:《初乳成分及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早產兒精細化管理在NICU中的應用》《超低出生體重兒親母初乳舌下粘膜塗抹的免疫學效果研究》《影響母乳庫捐贈母乳質量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嚴格控制用氧聯合純母乳餵養在預防早產兒視網膜病中的應用》。

浙大婦院人乳庫將致力於成為全國的標杆,建設區域性人乳庫衛星站,協助周邊地區推廣母乳餵養,並指導其人乳庫的建設籌備,把“建立人乳庫,保障母乳餵養”作為早產兒的一項基本權利及健康管理的常規,努力提高母乳餵養率,造福廣大早產兒及患病嬰兒。

母乳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收到的第一份愛,是大自然恩賜的有時效性的禮物,這份37度恆溫的母愛是最神奇和溫暖的,傳遞和流淌的盡是愛的溫度和熱度。有母乳,有未來。希望每一個早產兒寶貝都能如此幸運,健健康康成長,快快樂樂進步!

感謝浙大婦院王華對本文提供支持

这里储存的是新生儿珍贵的礼物,更是早产儿生命的希望

2019年,浙大婦院人乳庫入選了第十二屆“杭州生活品質健康生活點評”活動,報送在主題二“醫者仁心,健康工作”中。您可以點擊“閱讀原文”,為人乳庫項目投票,讓更多早產寶貝可以在母乳的護佑下,早日張開未來的翅膀!

監製:孫美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