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盛集團亞洲CEO Gordon Watson:將聚焦服務特定細分市場

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步伐在有序推進。2017年底,監管宣佈放開銀行、證券和保險的外資持股比例以來,這一進程再次加速,多個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舉措相繼推出,其中涉及外資銀行、證券、保險和信託等諸多領域,釋放出了更加強烈的開放信號。

監管層面的放開,迅速得到了市場的回應。在保險行業,對這一輪開放率先做出反應的是法國安盛集團,2018年11月,安盛集團正式簽署協議收購安盛天平剩餘50%股權。待監管批覆、交易完成後,安盛集團將持有安盛天平100%股權,成為我國境內首家外資持股100%的財險公司。

安盛集團亞洲CEO Gordon Watson 近日在上海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在談及外資開放這一話題時,他表示,上海是一個很國際化的市場,很感謝上海市政府的開放,如果監管批准,安盛將全資控股安盛天平;此外,在資產管理領域,安盛集團與浦發銀行有良好的合作關係。

安盛集團亞洲CEO Gordon Watson:將聚焦服務特定細分市場

安盛集團亞洲CEO Gordon Watson(資料圖)

外國公司全資擁有一家全國性的保險龍頭企業,這在中國保險市場尚屬首次。該消息曾一度讓外資財險企業再一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法國安盛集團在國內金融領域的佈局來看,除了財產險領域的安盛天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還在壽險領域與工商銀行、五礦集團合資成立了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工銀安盛人壽則於2018年5月獲批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關於對壽險業進一步開放的態度,Gordon Watson的回答是,對於在中國市場的業務,資本的配置將會滿足業務的有效開展。

公開資料顯示,安盛天平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最大的外資財險公司,由原天平汽車保險與安盛集團在華全資財產險子公司合併而設立。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安盛天平的原保費收入為63.35億元,在全部財產險公司中排名第16位。

不過,中國市場的財產險公司以車險業務為主,在經營上一直都存在價格競爭、成本過高等問題。目前這一問題並未得到有效解決,而對於2018年整體財險市場的表現,業內分析師也表示,2018年保費增速下降與新車銷量下滑、商車費改深化等因素有關。

在此背景下,如何考慮未來安盛天平的戰略方向和發展問題?Gordon Watson表示,將聚焦於服務特定的細分市場,希望在細分領域創造更多附加價值。

“目前,安盛天平主要以車險為主,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首先需要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然後基於他們的生活方式進行產品設計、開發。我們會為不同的細分市場提供不同的產品。有些人很忙碌,所以他們需要更簡單和便捷的產品;不同年齡段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節奏快,有些慢。所以我們需要根據中國的人口結構,引進和提供一些適合生活場景的產品。”Gordon Watson說。

他指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中國人所需要的保險保障和目前所擁有的保險保障之間存在巨大的缺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保障缺口。作為保險公司,安盛天平要做的是填補這些缺口,車險和健康險都是如此。“車險方面,我們將提供增值服務。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想要增值服務,有些人可能只想要最便宜的價格。但是我們想要去挖掘‘更追求物有所值,而不僅僅是價格最便宜’的細分市場。”

關於對公司未來三到五年內的經營目標,Gordon Watson認為,這關係到如何定義成功,一些公司設定了財務上的目標。對安盛來說,理念是把客戶放在第一位。

“我們致力於從理賠賬單的支付者轉變為客戶的夥伴,不想單純地為實現銷售目標去做事情,因為如果你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做正確的事情,你的品牌價值就會提升,你的淨推薦值自然也能上升。這時人們開始對你的品牌有好感,你的業務也就開始增長。我們未來幾年的重點是為客戶建立良好的價值主張。當然,我們想發展業務,但關注重點還是客戶,這也是為安盛集團創造價值。” Gordon Watson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