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八十年代眾多成名電影女星熱衷出國定居

提起明星出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可能會感到詫異,如今,中國的文化事業這麼繁榮,影視事業發展如火如荼,誰會傻到放棄這麼一個巨大市場,轉而去國外尋求發展?

為什麼八十年代眾多成名電影女星熱衷出國定居

張偉欣

但是,八十年代,隨著國門打開,中國人出國定居成了一種潮流,熱度非凡,有很多當時在國內電影藝術方面取得成就、引起關注,甚至可以說紅極一時的女明星,出於各種動機和目的,放棄國內事業,紛紛跑到國外,竟然形成了明星出國潮。今天,筆者就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當時何以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後來這些明星的發展又怎麼樣。

那時候,明星們去的國家主要有美國、加拿大、法國等,但最多的還是美國,粗略數一數,大致有以下這些人:

張瑜、陳沖、龔雪、殷婷茹(已故)、李芸、姜黎黎、叢珊、斯琴高娃、陳燁、張偉欣、丁嵐、成梅、寒星、沈潔……

為什麼八十年代眾多成名電影女星熱衷出國定居

龔雪,1986年定居美國,2006年回國

那麼,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改革開放將中國對外交往的大門打開,尤其是1972年中美建交以後,兩國之間交往增多,各種訪問團頻繁互訪,剛剛經歷過WG苦難的中國人走出國門,來到美利堅,赫然發現我們的生活差距原來竟是如此之大,美國百姓遠不是我們從前所接受的宣傳那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是不論從物質、文化、教育、交通各個方面,都是當時的中國所不能比。這就好比一個人從封閉了多年的窮鄉僻壤,來到光怪陸離的花花都市,各種的眼花繚亂之下,他還有心思再回到山村去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嗎?

為什麼八十年代眾多成名電影女星熱衷出國定居

陳沖,1986年赴美

那個時期的大陸電影演員,特別是女演員,有很多因演過一兩部電影就變得異常火熱,其實這與當時的文化環境有關,因為在八十年代之前,尤其是WG期間,中國的電影事業相當萎靡,老百姓很難在大屏幕上看到貼近百姓生活的電影作品,僅有的幾十部片子也都是教育意義大於生活意義,比較教條、古板,且黑白電影居多。

為什麼八十年代眾多成名電影女星熱衷出國定居

殷婷茹,1989年赴美,2017年6月病逝於美國


撥亂反正之後,高層開始重視繁榮不同形式的文藝創作,於是,中國電影發展的春天也開始到來,不但突破了題材上的壁壘,在演員選擇上也開始朝著老百姓喜歡的類型挑選,男要帥,女要俊,一大波美女帥哥開始出現在銀幕上。而在此前,美女這個詞是比較避諱的,那是腐朽的資產階級社會才有的名詞,不允許出現在社會主義的報章和影視媒介上,所以,當老百姓在電影上看到那些青春靚麗的形象時,如同飢渴的人見了面包,那種獲得感、幸福感、羨慕感、追求感簡直爆棚,使得很多演員一下子就成了全民偶像,哪怕只演過一兩部電影,也都極易被人追捧。

為什麼八十年代眾多成名電影女星熱衷出國定居

張瑜,1985年赴美


當然,那時候還不興整容,女演員的美是真美、純美,這也是容易被觀眾接受的另一個原因。

當時一些女演員因為一兩部劇走紅,但除了給她們帶來名聲上的榮譽外,在物質生活方面其實並沒有多大改變。當時她們的身份要麼是電影學院的學生,要麼就是電影廠的工作人員,沒有自己的工作室,也沒有自己的經紀人,屬於國家公職人員,拍電影只不過是她們的一項工作而已,有與其工作相應的工資收入,大不了會額外給點補貼,對她們的生活條件並不會帶來大的改變和質的飛躍。

為什麼八十年代眾多成名電影女星熱衷出國定居

姜黎黎,1993年赴美,後回國定居

所以,同普通人一樣,她們也開始考慮出國,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當然,也有一些有想法的演員,看到了美國在電影事業方面的先進和發達,想走出去到美國鍍鍍金,真真正正學點東西提高一下自己。

可是,也不排除個別女星,看到自己拿了這麼多大獎,獲得了這麼多榮譽,還有那麼多人狂熱地追求,認為中國的電影市場已經容納不下自己,需要一個更寬更廣的國際舞臺,所以,信心滿滿地勇闖美國,而最後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由於水土不服,以及文化方面的巨大差異,很多人鎩羽而歸。

為什麼八十年代眾多成名電影女星熱衷出國定居

叢珊,1987年赴法

如今,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出國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講已經不具備八十年代那樣的吸引力,而且中國電影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坐二望一。同時,演員們的收入相較八十年代,已經發生了千倍,甚至萬倍的幾何級增長,動輒千萬報酬,這時候誰再想到國外發展誰恐怕就是大腦缺弦了,不但如此,早年出國的一些明星也紛紛回國發展,水土不服之後,才感覺只有祖國的水土是真養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